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六一章 亲临杭州

崛起1639 第三六一章 亲临杭州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脱光的孤狼的两张月票~~)

五个人,三人同意投奔桂王,两人同意投奔李信,按现代社会的做法,三比二,表决通过,大家一起投桂王,可惜这是明末,实力为尊。

黄得功的军纪最严明,实力也最强。

因此在实际上,白广恩加黄得功足以抵得上刘泽清、刘良佐与高杰三人,甚至还要强一些,毕竟白广恩曾于清军第六次入寇时在长城与清军作过战,虽然败了,但是也斩杀了数百名清军,仅凭此战绩,就足以傲视刘良佐等人。

刘良佐只与张献忠作过战。

高杰在贺人龙手下时,随着大明颓势日显,贺人龙渐渐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很少打硬仗,第一次潼关之战中,正是因贺人龙封堵李自成不利,才让李自成带着老八队的精锐循入了商洛山中,后来李自成复出,重新壮大,贺人龙随傅宗龙与李自成决战,又是贺人龙不战而逃,致使傅宗龙被杀。

到第二次潼关之战,高杰已取代贺人龙为总兵,却依旧弃李仙风而逃,致使潼关失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杰从来就没打过硬仗。

刘泽清更是不堪,他是靠贿赂周延儒上位的,高杰还歹还和李自成周旋过一阵,而刘泽清连小规模的战斗都没打过。

目前黄得功部有一万三千人,白广恩部有将近八千,高杰、刘良佐与刘泽清的兵力超过四万。

五人都默不作声,渐渐地,殿内的气氛微妙起来,并互相间升起了一股提防之意,五人所带的护卫,也不自禁的握上了刀柄。

“罢了,罢了!”

黄得功突然挥挥手道:“既然人各有志,那么各奔东西便是,今日,咱们还是大明朝的臣子,他日相遇,战场上再一决高下!”

“好!”

刘泽清大叫了声好:“还是虎山(黄得功表字)兄痛快,我等五人,共聚一城,说来也是缘份,今日意见相左,实不宜妄动干弋,那就分道扬镳罢!”

那紧绷的气氛刹那间放松下来,毕竟谁都不想莫名其妙的混战一场,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高杰也道:“我等早做准备,三日之内,南下广州!”

“告辞!”

刘良佐直接走身,拱了拱手,大步离去。

高杰与刘刘泽清也随即离开。

三日后,刘泽清、刘良佐与高杰各自领军,率部南下,将由湖南入广东,投奔桂王。

黄得功与白广恩却是把部队留在了庐州,只带上几十名随从奔赴杭州。

……

随着桂王小朝庭不战而降,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芜湖一带)望风而降,李信派出人员和兵马接收,他亲率三万军奔赴杭州。

当赶到杭州的时候,杭州几乎被搜括一空,街头到处都是流浪的人群,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很多原先的富户,抱着头蹲在街边痛哭。

明代严禁私人拥有武装力量,因此当官军扫荡之时,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大地主大商家,都毫无还手之力,这放在宋代以前是没法想象的。

其实历朝历代,论起兵祸之盛,无出于明末,别的朝代尚有地主坞堡等私人武装保卫财产和平民,但明代的皇权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顶峰,不允许任何的私人武装,在有组织的军队面前,普通人就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

很多人说明朝皇权不下乡,这是不对的。

明朝县官虽然不下乡,但衙役能下乡,地方上的地主见衙役如见老虎,官府通过包税制控制地方乡绅,乡绅再管理着佃农,层级分明,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会。

但明朝的问题在于,国家财源单一,完全是靠吸农民的血生存,既大包大揽,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必要的福利,导致了有明一代,农民与城市底层贫困户的生存异常艰辛,地方乡绅时常受到衙役的盘剥,或者与之勾引,更加残酷的盘剥农民。

李信为什么一定要摧毁地主农庄?

首先要肯定,地主不全是坏的,也有行善积德的地主,打击地主,肯定会误伤无辜,但是地主有原罪,他们占据过多的土地与人口,生产效率却极其低下,严重拖了生产力进步的后腿。

历史上英法等发达西方国家,无论是谁发展工商业,都会从整体上消灭地主阶级,地主是靠收租过日子,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不适应工业化联合大生产的需要。

因此世界各国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相继消灭了靠地租过日子的地主,过程残暴血腥,即便是以赎买政策著称的日本,手段也让人不忍直视。

日本在战后土改的赎买价,是依照一九四零年的地价制订,那是已因战败物价飞涨,四七年,每亩土地的赎买价只相当于一斤大米,这就是赤果果的掠夺了。

李信从一开始就策划打击地主,为受剥削、受压迫的佃农主持公道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要消灭地租食利阶层,尽可能的动员出人口参与工业化生产。

当然了,李信的手段是较为隐蔽的,作为现代人,各种撸羊毛的方法没使用过也听说过,没必要使用血淋淋的手段招人忌恨。

杭州的大工商业主与大地主,足足近百人,跪伏在杭州布政使司衙门的大殿里,向李信控诉郑芝龙与孙传庭的残暴。

在官绅中,李信的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不强抢人的财产,对于举人以上也暂不收税,并未触犯到官绅阶层的利益,所以官绅的苦水愿意向李信倾倒。

“大家安静,安静!”

李信双手连压,殿内的哭声才渐止。

近百双红通通的眼睛,充满期待的看着李信。

李信道:“我知道,在场的每一位,谁不是风里来,雨里去,才渐渐积攒下了家业,如今一朝尽丧,甚至还有人亲友被杀,妻女受到凌辱,我很同情诸位的遭遇,很愤怒于桂王伪朝的暴行,也很自责未能及早来到杭州,阻止暴行的发生。

然而,我们荡寇军成立的时间不长,根基不稳,尤其是海军力量更是薄弱,短时间内没法攻打广州,为诸位讨回公道之事只能延后了,好在诸位的田庄产业都在,只要能筹措到资金,就能重新恢复生产经营,我打算在近日内筹建银行,以低息向诸位提供贷款,助各位纡解困难,”

“哦?银行?”

众人纷纷相顾,目中满是不解。

但也有一些宁波钱庄的人物,现出了了然之色。

李信指着其中一人道:“这位先生,如何称呼?”

那人赶忙站起来,拱手道:“不敢当摄政王之问,鄙人宁波恒利钱庄掌柜郑妙,拜见摄政王爷。”

钱庄诞生于北宋,很长时间都沦为了朝庭发行纸币,敛取财富的工具,真正有所发展,还是在万历年间,随着对外贸易与工商业的兴盛,私人钱庄在东南沿海一带蓬勃兴旺起来。

说起来,万历是个神奇的时代,大明因万历党争种下了败亡的祸根,但万历年间,思想空前解放,明代的很多禁锢在万历年间自然消亡,工商业与民间金融一夜兴起。

归根结底,还是与党争有关,朝庭各党互相争斗,内耗,无力再对民间压制,这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现象,以往上层权力争锋,多多少少会波及到中下层,而明末党争,反而促进了中下层的发展,这只能说明,一股新兴力量正在自下而上的兴起,不受朝庭控制,并反过来试图染指权力中枢,如东林、复社、齐党、浙党、楚党等各种势力。

这切切实实的表明,明末真正诞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以私人钱庄为代表的金融业,正是萌芽的一种,在桂王小朝庭席卷过之后,宁波钱庄在杭州的钱铺可谓损失惨重,因为他们的很多钱是拆借来的,如今被抢掠一空,可债务还背在他们身上啊!

他们的处境比之工商业主和地主更加困难,十余名钱庄掌柜,全都望向了李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