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三六章 自相残杀

崛起1639 第三三六章 自相残杀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就在城外剑拨弩张的时候,城内,一所不起眼的小宅里,吴三桂、耿精忠与尚可喜及几个投降明军将领悄悄聚在了一起。

如果搁在以往,这几人根本没有聚会的机会,满人的各方势力都会盯着他们,但今日不同,眼见多尔衮与豪格就要干仗了,都是忧心如焚,谁还会盯着这几个汉人?

聚会是吴三桂发起的,自献了山海关之后,他的关宁铁骑精锐命丧于北京城下,之后随多尔衮征伐李自成,也是损失惨重,而可悲的是,这两战都未取得胜利,他的损失形同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寸功未立,白损失了!

如果仅止于此,没有功劳还有苦劳,问题在于,他的父母亲族仍在北京,李信并未杀害,而是圈禁起来,一应生活供养都颇为周全,哪怕南朝从未派人联系过吴三桂,可是吴三桂心里不踏实啊,他明白,这是李信在做给多尔衮看。

虽然在表面上,多尔衮没有任何异常,还不止一次的对他说过不会因此心生猜忌,可谁知道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而且满汉局势异常紧张,不时就有老部下劝他偷偷和北京联系,看看有没有回返的可能性,这说明底下的人心,已经开始思变了。

吴三桂心里越发不安,他逐渐感受到了部下那沉重的压力。

毕竟别人跟他担负骂名降清,是来投奔荣华富贵的,可如今倒好,荣华富贵还没影子,小命已经随时不保。

在部下的劝说下,吴三桂召集了此次会议,他无从选择,他不干,他的部下会先杀了他,自己干。

大明朝以下克下的事情屡见不鲜,谁做起来都没有压力。

屋内的气氛极其沉闷,大家都清楚此来的目地,没必要明说,只是各自在斟酌着利弊得失,以及承担的风险。

范文程与洪承畴,吴三桂没请,在场众人也极为认可,毕竟范文程投了满清几十年,没人会信任他,长子又被李信当众处死,早已是不共戴天之仇。

洪承畴更是不堪,全家都死在李信手上,福建族人得知消息之后,苍皇奔逃海外,下落不明,这二人,绝无可能投降李信。

至于耿仲明与尚可喜,虽然有李信的必杀令,但这么多年过去,李信并未再提,再有崇祯、郑芝龙、李自成与张献忠接二连三的被赦免,让他们生出了侥幸心理。

有时就会想,如果自己被李信流放去海外做个土霸王,岂不是胜过给满洲人当奴才?

“各位!”

吴三桂扫视一眼,便道:“吴某请各位前来,想必大家心里也有数,我就长话短说了,大清已是穷途末路,摄政王爷和豪格的火拼谁都没法阻止,此战过后,胜者也是惨胜,大清盛极而衰,姑且不论,但我等该当何去何从?今日就定个章程下来,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尚可喜道:“长伯兄的意思可是反出大清,重投大明?我是汉人,当初降清实是朝廷**,无我容身之处,若有机会重做汉人,我自是愿意,不过……那摄政王爷未必肯宽恕我等啊!”

吴三桂摆摆手道:“某观摄政王,行事灵活多变,就拿那郑芝龙来说,前一刻还打生打死,后一刻随着郑芝龙把西夷诱入伏击圈,予以全歼之后,就赦了郑芝龙,允许海外立国,如果我们趁多尔衮与豪格鏖战之后,煽动沈阳汉人,突然发兵,屠尽满人,再向摄政王请降,即便不成,亦可整合辽东汉人,自己立国便是!”

众人均是沉默不语。

吴三桂心知事关重大,也不催促。

好一会儿,耿仲明道:“瑞图兄对大清的忠心尤在我等之上,而他的兵马未有过大的折损,要想成事,也得瑞图兄首肯才行。”

“哈~~”

吴三桂哈的一笑:“孔有德只忠于他自己,难道大清都这破败模样了,他还往火坑里跳不成?”

尚可喜点点头道:“确是如此,瑞图兄降清,也是实属无奈,若有他参与,此事并非不能成,怕就怕豪格拿他当先锋使,耗损他的兵力,而且,该如何与瑞图兄联络?”

吴三桂沉吟道:“瑞图兄论起资历,比你我都老,我料他必不会给豪格当枪使,况且瑞图兄老谋深算,一旦城中有变故发生,他哪还不知道该做何选择?“

“不错!”

一名明军将领附合道:“天下事,哪有十成十的把握,有个五六成,就可搏一把了!”

“王爷,王爷!”

这时,一名心腹匆匆奔了进来,喘着粗气道:“城外打起来啦!”

“哦?”

几人顿觉心脏狂跳。

吴三桂深吸了口气道:“诸位各自归位,速作准备,以炮响为号!”

众人纷纷拱手,各自散去。

城外的多尔衮与豪格势同水火,一个要把威胁狠狠掐死,近乎于颠狂,另一个为保命,就必须杀了多尔衮三兄弟,当然了,或许在豪格心里,还有伟大的情怀与天命之子的自我认知。

这场战争,谁都阻止不了,两黄旗内部也分裂了,有支持多尔衮的,有支持豪格的,主要是以少壮派的索尼、鳌拜为主。

这些人本来就亲近豪格,又对多尔衮失望至极,毫不犹豫的带领部下加入了豪格阵营。

从表面上看,豪格拥正蓝旗,代善与济尔哈朗拥两红旗,两黄旗一分为二,而豪格又有孔有德相助,实力远远强于多尔衮三兄弟。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多尔衮毕竟是摄政王,又请来了顺治的圣旨,有名份大义,豪格也落下了卖国求荣的口实,至于皇太极死的蹊跷,没有真凭实据,除了豪格,谁敢乱说。

再加上这几年的军事行动,几乎由阿济格主持,在软实力上,多尔衮远远大于豪格,另有孔有德出工不出力,这就使得豪格明明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却偏偏没法转化为胜果。

双方的死伤越来越惨烈,这个时候,已经没人为大清去考虑未来了,都杀红眼了。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下午,沈阳周边,尸体累累,豪格与济尔哈朗周边的战士越来越少,多尔衮也好不到哪里去,满清内部的所有矛盾与怨气在这一战中,彻底爆发。

这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必须规律,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拓展的路子被封死之后,就必然会陷入内卷化。

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与生存空间,内部会互相残杀,只是满清内卷化的速度,在李信的干预下,奇快无比,短短几年,就走过别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