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二六章 晋商

崛起1639 第三二六章 晋商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陈永福离去之后,李信下令,让慧梅和慧英来京,北京明报总社的筹建发行需要她们打理,又让周菡火速调拨好手过来,搭建财务总公司北京总部,顺道把寇白门的弟弟带过来。

至于周菡和红娘子,因肚子大了,不便远行,只能生过孩子再来。

最后李信让张鼐于半年之内带兵三万来京。

看着李信忙碌了大半天终于清闲下来,柳如是心疼的倒了杯温茶,递过去道:“李公子,喝点水吧。”

李信点了点头,抿了口茶,半眯起了眼睛。

柳如是美眸中柔情一闪,绕到后面,替李信捏起了肩膀,那手指柔柔腻腻,轻重适中,再有阵阵淡雅的幽香袭来,李信舒服的哼出了声。

‘这家伙!’

柳如是暗啐。

李信却是突然问道:“柳姑娘,我想用钱谦益,你说让他做什么官好?”

“啊?”

柳如是惊呼一声,神色有些不大自然,毕竟不管怎么说,钱谦益是她的前任啊,她也曾对钱谦益动过心。

李信淡淡道:“柳姑娘不必多想,你和钱谦益的事我都知道,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没什么,谁说一个女人一辈子就要守着一个男人,当相处成为一种折磨的时候,还不如及早分开。

唐宋之前,女子可以离婚再嫁,但从本朝开始,女子被三从四德约束,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早晚我会改回来,提到钱谦益你没必要不自在,他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是你人生的一段旅程。”

柳如是心都要醉了,李信这话,说进了她的心坎,这不正是她最为渴望的男女关系么。

“柳姑娘?”

见柳如是的手指不动了,李信轻唤了声。

“啊?”

柳如是猛晃了晃脑袋,俏面浮上了一抹鲜艳的潮红,才回过神来,一边按着,一边道:“牧斋兄没什么大志,人也有些刻板,这正是他早年朝堂不顺的原因,但是凭着他的地位,你想要用他,至少要给个堂官,六部里,刑部没有了,吏、户、兵、工又职责重大,以他的性子干不来,所以……唯有礼部堂官才适合他。”

“嗯~~”

李信点点头道:“柳如娘言之有理,待会儿帮我拟一份诏书,调钱谦益进京,任礼部尚书。”

柳如是讶道:“牧斋兄并不认同你的作法,他不怕他任了礼部尚会坏你的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李信神秘的笑了笑。

钱谦益对于李信来说,仍有价值,钱谦益曾被逼写过《大义觉迷录》,在世人眼里,就是李信的人,也属于离经叛道那一类,由钱谦益任礼部尚书,比他自己更适合反程朱理学,推行唯物辩证法。

至于钱谦益来不来的问题,李信不担心,他就不怕真来一次水太凉?

钱谦益这种性格很容易被拿捏,李信以死相胁,包保钱谦益服服贴贴。

当然了,水太凉的事情,李信不敢告诉柳如是,他相信钱谦益也没脸在柳如是面前提及。

“黄海!”

李信向外唤道。

“末将在!”

黄海出现在门口,抱拳施礼。

李信吩咐道:“着人去一趟山西会馆,叫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与黄云发,五日之内来京见我,否则对山西会馆以汉奸论处,另着吴孟明看住西山会馆,只许进,不许出!”

“得令!”

黄海神色一肃,施礼离去。

他知道李信要动刀了!

……

三日后,张家口!

张家口俗称东口,与晋蒙交界处的西口,又称杀胡口(清朝改名杀虎口),并列为对蒙古的两大贸易口岸,晋商几乎把持了对蒙贸易。

说起晋商,就不得不提到九边与盐引,开中法规定,商人把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运到边境,用军队给出的收据,和官府换取换盐引,这既解决了军需物资供应,老百姓也不用背着粮食千里迢迢服役,商人又获了利,可谓一举三得。

正是由于开中法的推行,土地贫瘠,竭丰年而不足食的山西人,踏上了走西口的商路,在西口以东,另一个重要的通商要地便是张家口。

虽然叶湛推行的折色法与李信废除盐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晋商,但晋商仍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牢牢把持着对满蒙的贸易。

李信提到的范永斗,是晋商之首,常年盘踞在张家口,其余七人与范永斗,在清军入关之后,合称满清八大皇商。

早在明朝初年,范家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做生意,历七代,传至范永斗时,已成了张家口对满蒙贸易的最大汉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

努尔哈赤素来善待晋商,到了范永斗这一代,范家已经和满清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铁器、火药、火枪、军事情报源源不绝的从关内,经晋商,输往关外,满清也越发的倚重晋商。

根据史料记载,满清所需的全部火药、八成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由晋商提供,甚至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数量和装备清单,晋商都可以提供。

这简直是细极思恐了。

皇太极曾在宁远战败之后说过,他不畏惧袁崇焕,最担心的是明朝边防严查商人越境,生怕晋商彻底中断交易,这关乎到满洲的生死存亡,就在崇祯下令封锁边关之后,范永斗和其余七家晋商依然坐镇张家口,向后金转运物资,史载: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后满洲数度入寇,掠得大批财货人口,不再完全依赖于晋商,但晋商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李信让范永斗等人回来,是给他们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只要愿意与满蒙割断联系,他可以即往不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家口距离北京有五百里,而荡寇军兵力不足,只能勉强守着北京,没法进取,连居庸关都没控制,更别说把手伸到张家口,否则早就带兵杀到张家口,把八大晋商抄家灭族了。

这日,范永斗收到了北京山西会馆的紧急来书,在张家口自家豪宅里,约见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与黄云发等七大晋商。

“大哥找我们来,是什么事?”

范永斗年龄最大,家业最大,在晋商中被尊为大哥。

身着旗装的丫鬟刚刚上了茶,并给各人点上烟,性急的王大宇率先问道。

“你们先看看吧。”

范永斗把山西会馆的急信传递过去。

七人相继传看,屋内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诸位以为如何?要不要去北京?”

范永斗向下问道。

席间默不作声,每个人都哼哧哼哧的抽着烟,很快,屋子里烟雾燎绕。

李信的要求,形同于最后通碟,要么回归汉人怀抱,免得大清被灭之后不得好死,原本晋商从来不担心大清灭亡的问题,但是多尔衮挟十九万大军进攻北京,死伤达七万之多,吃了自努尔哈赤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晋商就不能没点想法了,至少会反思与满清是不是走的太近?

做生意的唯利是图,通常会为自己留点退路

可是李信的意思传达的很清楚,与满蒙断绝往来,撤回北京,那么,不能与满蒙做交易,损失的巨额利润谁来填补?更何况李信的力量只在北京周边,没法接应他们,凭他们自己的力量,要想在满蒙的眼皮子底下,把巨额家产运回北京也难如登天。

范永斗不急不忙,跷着二郎腿,背靠着太师椅,半眯着眼睛叭达叭达抽烟,品着烟草的香气,好一会儿,才磕了磕烟锅,有丫鬟会意的接过,倒去烟灰,重新装上烟丝,点燃递回去之后,才慢悠悠道:“据我得知,摄政王爷以英王爷为先锋,率耿仲明与吴三桂,约五万兵力,向大同急速奔去,料想不久,夺取大同的消息当会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