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二九三章 借兵清国

崛起1639 第二九三章 借兵清国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这……”

牛金星的提议可谓推开了另外一扇窗户,顺军的一众文武群臣面面相觑,李自成也捋须沉吟。

“启禀皇上,曹化淳求见!”

这时,外面一名亲兵来报。

“哦?”

众人相互看了看,现出了讶异之色。

果然被牛金星这厮说中了。

“让他进来!”

李自成也道。

“遵旨!”

亲兵施礼离去。

曹化淳曾经降过李自成,后考虑再三,觉得李自成是流贼本质,不靠谱,多半不是李信的对手,于是重回崇祯身边,这时再见到李自成,心里虚的很,扑通跪下,磕头道:“奴婢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化淳,你还有胆来见朕?”

李自成沉声道。

“皇上饶命,因信贼入了城,臣被堵着,无法过来拜见皇上,只得暂时回了宫中,请皇上饶命呐!”

曹化淳大哭着磕头。

李自成又道:“崇祯叫你来是为何事?”

“这……”

曹化淳吞吞吐吐的拿出一份圣旨,奉上道:“崇祯差奴婢为皇上送上书信一封。”

“哈哈哈哈~~”

满殿的文武放声大笑,这分明是圣旨啊!

曹化淳也不顾那刺耳的讥笑声,挪动着膝盖,向李自成靠近。

李自成很满意,招了招手,身边有太监接过圣旨,摊在了案上,李自成探头一看,哈哈笑道:“崇祯封老子唐王,兵部尚书,大家说,要不要答应?”

众人纷纷看向了牛金星。

牛金星沉吟道:“应下无妨,皇上尚未登极,而大明未亡,暂时向崇祯称臣不为过。”

对于诈降这套,车厢峡就有过一次,李自成已经玩的熟溜了,更何况此时对于他,民心已失,形势极度不利,又困在北京动弹不得,正是生死存亡关头,什么名声面子,他全不在乎,只要能击破李信,付出任何代价都行。

“嗯~~”

李自成缓缓点了点头。

曹化淳咬咬牙道:“皇上,还请皇上写一封……一封降表,容奴婢带回。”

“无妨!”

李自成大度的手一挥,让牛金星写,不片刻,一封降表写完,并盖上了印,交曹化淳带回。

崇祯看着李自成写的降表,冷笑连连。

如今崇祯身边除了太监就是如废物一般的勋贵皇亲,没什么人能帮他,在这危难时候,他也放开了后宫不许干政的约束,凡事与张皇后一起商议。

张皇后虽是女流之辈,但还是有见地的,天启还在的时候,曾问过张皇后在看什么书,张皇后答:赵高传,天启若有所思,笑了笑,离去。

这时,张皇后也看了李自成的降表,担忧道:“李自成乃流贼,桀骜难驯,皇上招抚于他,岂不是与虎谋皮?”

崇祯摆摆手道:“如有一丝可能,朕岂会容他多活半刻,可朕实是无奈,唯有行驱狼吞虎之策,方有一线生机,闯贼失了民心,势弱于信贼,若朕所料不差,闯贼必会假借朕的名义联结吴三桂,只要吴三桂来了,朕可下一道密旨与他,待二贼火拼之际,相机出击,一举荡平贼寇!”

“哎~~”

看着崇祯那自信满满的模样,张皇后也不知说什么,幽幽叹了口气,虽然她理解崇祯,却不代表认可,她只望崇祯莫要搞的天怒人怨,失掉最后一线民心。

……

吴三桂十六日抵达山海关,十九日到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三天走了两百里,距北京尚有四百余里,行军可谓缓慢之极。

从山海关到永平,按照平日行军速度,轻骑兵一日一夜可至,但是北京的情况他不清楚,担心同李自成的人马在北京接战,同时也不愿离山海关太远,以免战斗失败,进退两难,因此他一面向永平进发,一面不断地派出探马,探听北京消息。

其实吴三桂并不愿意同李自成决一死战,关宁军的能战之兵约在三万五千左右,未必能击败李自成,可是崇祯给他下了旨,他只能入关勤王,至于如何个勤法,由他说了算。

凭心而论,吴三桂是武将,天然排斥大一统皇权,明朝武将地位之低让他深有体会,他更加喜欢乱世,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是他的根底。

果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与蓟辽总督王永吉之关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王永吉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但如今,王永吉更象是他的幕僚,为关宁军筹齐粮饷耽精竭虑。

关键就在于,王永吉的权力来自于皇权,本身没有实力,随着崇祯步入穷途,他的权力也急剧缩水,而吴三桂是有兵的。

又因多尔衮大权在握,急欲证明自己,从去年秋天起,多尔衮派兵攻占了宁远附近的几座重要军事城堡,使宁远成了一座孤城,形势空前险恶,吴三桂奉诏勤王,放弃宁远,未必就没有另谋出路的心思。

在他率领宁远将士和老百姓向山海关撤退之时,清军没有追赶,分明是有意让他平安撤出宁远,顺利进关,随后他得到探报,清军不费一枪一刀,将宁远拿去了,城里的老百姓入了大清国,按照满洲风俗剃了发。

至此,吴三桂没了退路,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成了他的唯一倚仗,虽然王永吉多次催促他速速行军,但吴三桂利用部下的畏战反战情绪,甩锅给部下,二十日到玉田县,距北京三百里,又驻足不前。

这时传来了北京的消息,闯信二贼相继入京,分占北南,皇城暂时无恙,但是信贼有战舰位于通州运河,恰好挡着吴三桂的西进之路,王永吉也没法再催着吴三桂进军了。

吴三桂召众将商议,有人主张退兵永平,有人主张退回山海关,还有人暗示可向清国借兵,剿灭二贼,可就是没人愿意直接进兵北京。

之后又陆续收到北京的消息,二贼忙于拷饷,北京大乱,间中还收到了李信托人送来的高邮吴家书信,但什么话都没说,意思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仅仅是送信而己,没有任何劝降吴三桂的意思。

吴三桂也冷冷一笑,暗道流贼果然不能成事。

直到今日,一封诏书送到,顿时乱了吴三桂的阵脚,崇祯封李自成为唐王,兵部尚书,要求吴三桂配合李自成共剿信贼。

众将也炸开了锅!

“定是皇上受闯贼挟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否则以皇上刚烈的性格,又怎么会封闯贼为王?”

“不错,我们若是与闯贼合兵共剿信贼,闯贼回过头来,突然袭击于我,那该如何是好?钧座,末将并非怕死,实是皇上只剩咱们这点人手啦,若咱们战败,谁来救皇上?望钧座慎重啊!”

“不如先回山海关,观望局势变化!”

众将七嘴八舌,几乎没人愿意与李自成合兵,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不过吴三桂能看出来,众人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

眼下的局面就和唐末河北藩镇一样,节度使虽然统领全军,但底下还有大小军头,纵然是节度使手握大权,也不能强逼着大小军头去做不愿做的事,否则立刻就来一场兵变让你尝尝滋味。

吴三桂冷眼一扫,便道:“本镇自有良策,打起来,我们必胜,流贼必败,流贼一败,将不可收拾,那时北京就可以收复了。”

有人似乎明白了吴三桂的意思,有人还不明白,互相交换眼色。

吴三桂解释道:“我已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想来已获知北京失陷,必倾巢出动,二贼纵有千般谋算,只须借得北朝兵来,都将一一粉碎。

而且历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并不少见,比如申包胥,吴国灭了楚国后,他向秦国借兵,把吴国打败,恢复了楚国,难道我吴三桂做不得申包胥么?

何况我有数万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强百倍,只要有北朝出兵,我们定可驱逐流贼,恢复明室,事后也无非以金银报答北朝罢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