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二四九章 崇祯梦鬼

崛起1639 第二四九章 崇祯梦鬼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皇爷,信贼攻下了南京,候恂与孙传庭不敌,败逃杭州……”

北京,乾清宫,王承恩细声细气的向崇祯汇报。

但是让他意外的是,崇祯软软靠在龙椅上,全然没有愤怒的神色,眼里隐约流淌出一抹悲哀。

自陈新甲被冤杀之后,满朝文武都在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崇祯交待下去的事情,能拖则拖,再也找不到一个肯实心干事的人了。

塘报上的消息是官面文章,不过崇祯自有耳目,他已经得知孙传庭和候洵在李信攻打南京之前,就带着主力跑路了,连一点点的抵抗都没有。

如果搁在以往,他会愤怒,大骂,下旨严办候恂和孙传庭,但是此时他心知肚明,已经控制不了手下的将官了,从左良玉不战而逃开始,如今孙传庭和候恂也不战而逃,什么意思?

病来如山倒,大明已经奄奄一息了,再也没人对大明抱有期望,纷纷拥兵自重,保存实力,为将来割据一方做准备。

甚至崇祯还知道,李信以与国同祚为由,抄了抚宁候和魏国公的家,足足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当时他接到东厂番子的密报,整个人都呆愣了,想他为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逼死了武清候李国瑞,不仅钱没拿到,还沾上一身腥,全北京的勋贵都进宫向他哭诉喊穷,田妃皇后都为李家人说话,和尚也**,甚至九莲菩萨也降下怒火,夺去了他的第六字朱慈灿的性命。

简直是众叛亲离。

九莲菩萨是万历生母李太后,本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宫女,因母凭子贵,于万历继位之后,被封慈圣皇太后,但是隆庆的正宫是陈皇后,也是正太后,李太后的地位很尴尬,于是借宫廷莲花错时开放的异事,自导自演了一场菩萨入梦故事,又授意宫女传言菩萨就是太后。

张居正则抓住机会,于京西建造慈寿寺,供奉九莲菩萨,形象是李太后本人,万历又于李太后死后,命人伪造《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与《太上老君说自在天仙九莲至圣应化度世真经》,并结合伪道经,传言九莲菩萨拜碧霞元君为师,名正言顺的把神像安放到了泰山碧霞元君殿,配享飨食,最后万历下令,佛道二教都要虔诚供奉九莲菩萨。

而九莲菩萨出自于皇家,自然在皇宫里的香火最为鼎盛。

“嘿,好一个与国同祚!”

崇祯不愤的骂道:“这些勋臣贵威,朕叫他们出些银子,共济国难,一个个如丧考妣,可这倒好,被信贼一个与国同祚的借口就把家业给抄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哪,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王承恩立于丹墀之下,不敢说话,实则心里也暗暗叹了口气。

好一会儿,崇祯问道:“那信贼可住进了宫中?”

王承恩道:“回皇爷,信贼以魏国公府作邸,暂未入宫。”

崇祯脸色缓和了些,李信不入宫住,说明还是给他些面子的,如今大明的里子已经烂掉了,他只能要面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信不入宫,并不是不想入宫住,而是南京皇宫已经不能住了,土木结构的房子,两百年没人住,还能再住人么?

李信担心别住着住着大殿塌了,而且两百年没住人的皇宫,滋生积聚的阴气连李信这种心黑手辣的军火贩子都浑身不自在,冒然住进去,不说百病丛生,至少也是心神不宁。

崇祯又问道:“南京舆论如何?信贼有何举措?”

王承恩小心翼翼道:“南京士民心怀大明,对信贼敢怒不敢言,渴盼王师渡江南下,与孙传庭南北夹击……”

“呵,南北夹击,南北夹击!”

崇祯打断了王承恩的话头,对于这类场面话,他不仅不信,还越发的听不下去,随即又问道:“信贼在南京做了什么?”

王承恩道:“好象没太多的动静,就是解散了教坊司,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把乐籍释放为平民,又下令取缔言官闻风奏事之权,今后须具实以闻。”

崇祯突然瘫着不动了,嘴里喃喃着具实以闻这四个字。

他无比羡慕李信,李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既想做,又不敢,或者没能力做到的事,比如打鞑子,从他继位之初,就被鞑子一次次的按在地板上摩擦,他不想报仇吗?

只是没能力而己,李信却帮他做到了。

再如言官,言官的那张破嘴,让他一次次的愤怒发狂,被他活活打死的言官不知几许,后来者却前赴后继,悍不畏死,渐渐地,他失去了和言官抗争的勇气,惹不起难道我还躲不起?凡事遮遮掩掩,生怕被言官知道,国事在他手里,变成了见不得人的阴私事。

但人家李信是怎么做的?叫太监十二个时辰堵着门骂!

据最新情报,几个小太监轮换着骂,袁珂被骂的躲家里不敢出门,崇祯也很后悔自己怎么没想到用这招,但是现在再用,已没了任何意义。

就在这时,坤宁宫一名年轻太监急急忙忙奔来,在殿外跪下,喘着气说:“启奏皇爷,奴婢奉皇后懿旨……”

崇祯猛的想到了田妃的病,色变问:“是承乾宫……”

“皇爷,恕奴婢死罪,承乾宫田娘娘不好了,皇后请皇爷速去见田娘娘最后一面。”

太监磕着头道。

崇祯满心悲痛,几乎忍不住大哭,他扶住王承恩的肩膀,流着泪赶往承乾宫,遇见该宫正要奔往乾清宫的太监,心知田妃已死,不禁以袖掩面,悲痛呜咽。

田妃的尸体被移到寝宫正间,用素净的锦被覆盖,脸孔蒙着纯素白绸,田妃所生的皇子皇女,阖宫太监和宫女,来不及穿孝,临时用白绸条缠在发上,跪地痛哭。

承乾宫掌事太监吴忠率部分太监在承乾门内接驾,崇祯哭着下辇,踉跄地向里走,到了停尸的地方,嚎陶大哭。

为着皇贵妃之丧,崇祯辍朝五日,从此以后,他照旧上朝,省阅文书,早起晚睡,论起辛勤,在永乐以后的历代皇帝中罕有。

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今的上朝有什么意义,整日精神恍惚,时而对空自语,时而默默垂泪,每到静夜,坐在御案前省阅文书,实在困倦,不免打盹,迷迷糊糊间,又仿佛看见田妃就在面前,走动时仍然像平日体态轻盈,似乎还听见那环佩丁冬的清脆鸣响。

他猛然睁开眼睛,伤心四顾,只见御案上烛影摇晃,盘龙柱边宫灯昏黄,香炉中青烟袅袅,却不见田妃的影子消失于何方。

他似乎听见环佩声消失在窗外,但仔细一听,只有乾清宫高檐下的铁马不住地响动,还有似哭泣的呜咽风声。

“哎~~”

崇祯暗暗叹了口气,回到御座,随手拿起封奏章,是讲李自成已经破了承天,正倾力攻打襄阳,他无心再看,摇摇晃晃回了后殿,也不洗漱,径直躺在了床上,渐渐地,眼皮沉重起来,却是突然之间,场景一换,竟见到杨嗣昌跪在床前,面色铁青,胡须和双鬓斑白。

崇祯隐约明白了什么,心里难过,问道:“卿离京时,胡须是黑的,鬓边无白发,今日见卿,何以老得如此?”

杨嗣昌神情愁惨,答道:“臣两年军中日月,皇上何能尽悉,将骄兵情,人各为己,全不以国家安危为重,臣以督师辅臣之尊,指挥不灵,欲战不能,欲守不可,身在军中,心驰朝廷,日日忧谗畏忌……”

崇祯打断道:“朕全知道,卿不用说,朕要问卿,目前局势更加猖撅,如火燎原,卿有何善策,速速说出!”

“襄阳要紧,不可丢失。”

杨嗣昌木然道。

崇祯道:“襄阳有左良玉驻守,可以无忧,目前河南糜烂,开封被淹,闯贼转攻承天,信贼轻取南京,献贼似有入川之意,卿有何善策?”

杨嗣昌面无表情,不停的重复:“襄阳要紧,襄阳要紧。”

崇祯脸一沉,不悦道:“卿不必再提襄阳的事,襄阳失守,罪不在卿,卿在四川,几次驰檄襄阳道张克俭与知府王述曾,一再嘱咐襄阳要紧,不可疏忽,无奈他们……”

正说着,突然头脑中一声炸响,崇祯猛的从床上坐起,一头一脸的冷汗,再一看,哪有杨嗣昌?偏偏梦中的情形犹能记忆,他想了一阵,叹了口气道:“近来仍有一二朝臣攻击嗣昌失守襄阳之罪,嗣昌是来向朕辩冤的!”

想着,不禁哭了起来。

乾清宫的管家婆魏清慧正于崇祯就寝的养德斋外间值夜,于睡意矇眬中被崇祯的哭声惊醒,赶快进来,跪在御榻前劝道:“皇爷,请不要这样悲苦,陛下悲苦,伤了御体,田娘娘在九泉下也难安眠啊。”

崇祯哽咽片刻,问道;“眼下什么时候?”

魏清慧道:“还没交四更。”

崇祯又问道:“夜间有没有新到的紧急军情文书?”

魏清慧略一迟疑,便道:“皇爷三更时刚刚睡下,有从襄阳来的一封十万火急军情文书,司礼监王公公为着皇爷御体要紧,不要奴婢叫醒皇爷,已经放在乾清宫西暖阁的御案上了。”

崇祯挥手道““去,给我取来!”

魏清慧咬牙道:“皇爷,请不必急着看那种军情文书,休息御体要紧,皇后一再面谕奴婢……”

崇祯截住说:“取来。”

“是!”

魏清慧无奈,施礼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