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890章 给子孙留个后花园

明扬天下 第890章 给子孙留个后花园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随着天山行省的设立,在原来明朝的基础上,大秦现在多了吕宋、靖海、辽宁、甘肃、宁夏、天山六个行省,变成了三京十八省。

工部右侍郎魏元提议,再设一个青藏行省,一个蒙古行省。被秦牧暂时否决了。

现在秦军对漠南和青藏的控制力度虽然不错,但毕竟刚进入不久,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捋顺。立即划设行省,不免有点操之过急,可能反而会弄巧成拙。

而且就算要设省,秦牧也绝对不会用“蒙古”这样的字眼。

因为这样会在潜意识里不断提醒人家,这个地方是蒙古人的。

这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是人为的划分了地域和种族的差异,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团结。

现在蒙古和吐蕃各部族首领,虽然都正式册封了指挥使的官职,但实际上还是保留他们的世袭和自治权,这一点迟早得改变。

司马安说道:“陛下,臣以为,当效仿西南土司的办法,先行向这些部族派出辅官,几年内慢慢加大抽丁的力度,等时机成熟,再设置行省,改土归流。”

“好,那就由吏部铨选官员,向蒙古和吐蕃各部各派出一个指挥同知,置属吏一至二十人,辅佐各部指挥使管理部族事务。”

李源有些疑虑:“陛下,是不是再缓缓,操之过急,恐怕会引起各部族的反弹。”

“谁敢!”秦牧沉声说道,“朕现在还让他们世袭和自治,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河套的狩猎,对各部族首领形成了巨大的震慑力,司马安也认为,现在正是派出辅官时机,这个时候各部族首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秦牧接着说道:“如果有谁敢拒绝派遣辅官,朕正好拿他来开刀。此事无须缩手缩脚,立即着吏部铨选官员吧。”

“是,陛下。”

秦牧摆开一张地图,从乌拉尔山到咸海,再从咸海南面的阿姆河(唐代称乌浒水)为界,一直划到葱岭。

司马安等人看了,不禁面面相觑。

盛唐之时,名义上疆土也到达了河中地区,但真正有效管理的范围,也只到碎叶城一带(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

如果按秦牧这画的疆界。不但西面把盛唐时期的疆土尽数纳入大秦版图,西北面还增加了大片的疆域,从咸海到乌拉而山然后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整个帝国面积看上去,庞大无比。

秦牧淡淡地说道:“诸位大臣不用担心,除了河中地区有点麻烦外,咸海以北乌拉尔山以东这一大片地区,目前人烟稀少,只有沙俄少量军队设立的一些城镇。只要打败沙俄。让他不敢再越过乌拉尔山,北边这一大片地区就是我大秦的了。

目前这一大片地区还看不出有多少价值,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世。随着大秦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科技不断的发展,这些地方的巨大价值。就会逐渐体现现来。

而现在,大秦要占领这些地方,只要花很少的代价就能做到。据朕所知,目前沙俄占领东、西伯利亚,出动的军队也不过几千人,这点代价,对我大秦来说不算什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不取,将来再想去取,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朕现在宁愿把这些地方变成无人的绝域,也不能让沙俄占去。我中原王朝两千多年来,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北方,朕要给后世子孙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一大片地区变成我大秦的后花园。”

司马安指着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在唐代称为河中地区)说道:“陛下,这些地区目前有不少游牧部族,要取之不易啊,而且这些地方目前信奉的都是天方教。”

“信仰是可以用刀枪改变的。”秦牧的话带着凛冽的寒意。

确实,这个时代的宗教扩张,实际上多数是靠血腥的刀枪来完成的。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势力辐射到河中一带,那时在大唐的势力范围内,根本没有天方教。

高仙芝在怛逻斯一役的失败,改变了西域的格局,标志东方文明开始退缩,而天方教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在不断东扩,在整个东扩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无数的血腥。

在西方,基本教的扩张,伴随着的也是十字军东征的无数血腥。

能用刀枪解决问题的时候不用,将来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河中地区必须掌控住,即便我大秦不直接治理,也要扶植起一个非天方教的势力,作为缓冲地带,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明和信仰的冲突,永远难以消除。不要奢望什么不同文化和谐平存,资源充足时,大家你好我好,一但资源分配不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必然发生。

如果巴图尔听话,帮我大秦解决了西域的信仰的问题,朕或许能放他一条生路,到时让他去河中作为我大秦的缓冲也可以。”

顾君恩说道:“陛下,若是如此,不如在漠西草原加设一个都司吧。”

顾君恩的话,一下子点到了根子上,漠西难以耕种,秦牧调三万吐蕃青壮过去,除了放牧,主要是想利用他们继续向西扩张。

这跟李定五万蒙古大军差不多,大秦不需要花费什么,让这三万吐蕃大军一步步向西扩张,最终把秦牧划定的疆土都打下来。

既然是军事扩张,用文官管理就大为不妥,因此确实有必要在漠西设立一个都司,实行军事化管理。

三万吐蕃青壮即是士兵也是牧民,就象那边的游牧民族一样,以游牧的形式不断扩张;

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让佛道两家跟着大军传教,给那边的部族两个选择,改信佛教或道教,或是接受战争。

还是那句话,赢了,大秦获得大片疆土。

败了也不要紧,反正大秦不会损失什么,继续从蒙古和吐蕃抽丁就是了。

沙俄几千人就能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以几万蒙古及吐蕃大军,加上秦军先进的燧发枪、火箭弹,秦牧不相信拿不下这些地方。

至于以后的管理,在西面边境几个肥沃的地方建几座城,迁部分百姓和驻守一两千军队就行了。

俄国占领东、西伯利亚后,谈得上什么管理?到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地带呢。

只要不让大秦周边出现强大的国家,同时一直保持着科技的先进性,谁敢来动你碗里的奶酪?

秦牧现在采取的扩张方式,与历代皆不相同;

历代动辄征调十万大军远征。

秦牧采取的却是从蒙古和吐蕃抽丁,组建成军。

一来可以削弱蒙古和吐蕃,让他们无力发动叛乱。

二来可以免去朝廷支出巨额的军费,国内民生不会因为这种扩张而受到影响。

和众臣商议之后,秦牧决定在漠西设立一个北庭都司,派苏谨去主持军务,以三年为期,定期换将。

除了三万吐蕃青壮,再派两千装备精良的秦军去坐镇。

在商丘安排好这些重大决定之后,秦牧继续南行。

时间进入了五月,天上已是烈日炎炎,淮北大地上,和当初北伐时已经完全是两样景象。

北伐时看到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

现在道路两边,稻麦青青,长势喜人。路上商旅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男女在劳作,满脸丰收的期盼,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御驾到达淮安时,黄连山前来禀报:“陛下,沐天波退至永昌府,突然打出崇祯之子朱慈焕的旗号。”

“什么,朱三太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