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728章 乌衣巷

明扬天下 第728章 乌衣巷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内阁次辅路振飞下朝后,坐着轿子出了大秦门,过西虎桥、大中桥,然后沿太平里大街一路向西到秦淮河,这一带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街道两边飞檐斗拱鳞次栉比,店铺林立,每家店铺门上都搭有花架,上有四时鲜花不辍,花架下垂着各色流苏,旁边是店铺的招牌,迎风招展。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若是到了晚上,街上不但不会变得冷清,反而更加繁华。两边酒楼、青楼、茶社上都明起了角灯,每条街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昼,灯光一齐澹荡在河面上,更有那细吹细唱的画舫划过,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与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

大秦定都南京已经两年,短短两年时间,让南京变得更加繁华了;

除了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个的商品,还有大量的海外商品丰富了市井,让人目不暇接。

路振飞透过轿帘,看着街景,最让他感慨是街上百姓的精神面貌,那种自信而乐观的感觉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整洁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乞丐,每家门前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年迈的老婆婆,柱着杖还一脸笑容地沿街兜售着珍珠。

路上总是宝马香车满街,官宦贵妇,富家千金,受宫里的娘娘们影响,也更多地走出了深闺,出城踏青归来。髻上插着时鲜花朵,真个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经过了战乱的人,才更懂得这样的繁华盛世来之不易,才更知道珍惜。作为内阁次辅,路振飞更希望尽自己的所能,让这样的繁华能长久的延续下去。

桥子过了淮清桥,进入大中街,一股刺鼻的味道传来,路振飞不禁皱了皱眉,轿子这时也停了下来。

“为何停下?”路振飞隔着轿帘问道。

轿夫连忙作答:“回阁老。前头正在修路,怕是过不去。”

路振飞掀开帘子望去,只见大中街里,几十个民夫正在忙碌着,路边一个大铁框里冒着热气,刚刚闻到的刺鼻气味就是从那里发出的。

有马车将一车车碎石拉来,铺于地上,民夫牵着马拉的石碾,将碎沙石反复碾压平实。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搅拌了沥青的碎石,再碾压几遍,让路面变得很平整。

柏油路,这就是柏油路。

路振飞虽然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但看来去至少比石板路平整得多,看着就舒服。

作为内阁次辅,他也知道,从四川装船后的沥青。正顺着长江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到南京。

大秦各个衙门的效率之高,从这一点就能体现出来。沥青发现没多久。南京城里竟然就开在铺柏油路了,当然,这也得益于长江水道的快捷。

“掉头,走东苑西街。”

“是,阁老。”

轿子掉头向东,从东苑西街进及乌衣巷,韩国公府就位于乌衣巷口不远。

唐代的诗人曾有这样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若是诗人重来,只怕又得有另一番感慨了。

东晋时的富贵荣华,如今再一次在乌衣巷重现。其实从明初开始,能住在乌衣巷的,早就不是寻常百姓家了,大秦立国之后,尚黑,乌衣巷更是权贵云集。

韩国公府给人的感觉,除了清雅就是简朴。

虽然贵为当年国丈,吏部尚书;杨廷麟却从未收人一次财物,也没有参与经商,家中用度,皆赖个人俸禄及以家里的三百亩地租金供给。

皇后娘娘回家省亲时,看到堂上双亲生活过得如此简朴,拿了点日常用度节省下来的积蓄给自己母亲,结果被杨廷麟知道后,却对自己夫人大发了一通雷霆,皇后娘娘心里委屈,含着泪回宫,这事坊间早有传言。

对这种为官清廉,不仗权势,严于自律的人,路振飞是很敬重的。

接到下人禀报,杨廷麟迎出府来,俩人在阶下相对一揖,含笑寒暄。

“路某冒昧前来打扰,还望杨尚书见谅。”

“今日不知是什么风,把路阁老吹到寒舍来了。”

“杨尚书这府上,着实配得起‘寒舍’二字,杨尚书之高风亮节,本官佩服,佩服!”

“路阁老言重了,快快里面请。”

俩人进了花厅,府上丫环奉上茶来,厅中除了墙上几幅字画,还有一个黑漆梨木镂花屏风,两棵虬松盆栽,一个古董架上,摆着几个景德瓷瓶,和一些线装书。另有一个铜香炉,炉上青烟袅袅。

这样简单的摆设,尚及不城中一中户之家,若不知内情之人,实难以相信,这是吏部尚书、当今国丈的府第。

路振飞先聊了些诗词,等气氛融洽之后,才慢慢转变话题,试探地说道:“纵观历代,军队不得掌握财政,这早已成常例。唐中期之后,外重内轻,且让节度使兼掌财政,乃有安史之乱,盛唐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想来乃让人感慨万千啊。”

“路阁老所言极是。”杨廷麟漫声附和着,心里却在猜测路振飞来意。

“杨尚书身为国丈,这些年来掌理吏部,铨选英才,严格考功,升降有度,朝中上下,无不对杨尚书佩服之致,杨尚书实不愧为国之柱石啊。”

路振飞东一拳西一腿,杨廷麟轻抚长髯,呵呵笑道:“路阁老过奖了,本官不过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实不敢言有寸功之于朝廷也。倒是路阁老,德高望重,治政有方,为陛下分忧解难,才真的称得上是国之柱石。”

“杨尚书过奖,过奖,本官虽不至尸位素餐,但亦不敢言功,不过是勉为其难为陛下补漏捡遗罢了。”

路振飞见杨廷麟不接话头,一味的避重就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只得说道:“杨尚书,我等食君之禄,自应忠君之事,今日之大秦,看似蒸蒸日上,但在本官看来,也颇有些隐忧啊。”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路阁老有话不妨直言。”

“陛下正值年富力强,开拓进取之心甚强,这本是好事,但陛下日理万机,政务纷繁,也总不免有些疏忽之处。我等为臣者,自当面君直谏,匡扶君上;

陛下急于进取,如今看来,大秦已有外重内轻的迹象。如今辽东、宣大、河西、云南,皆驻以重兵,国内万里河山,除了中军都督府十多万大军驻守南京外,各地驻军甚少,这便是隐忧啊。

另外,更令人堪忧者,当数皇家海军,如今数万兵马远走海外,朝廷对其行止不得而知,其船坚炮利,如今又掌有巨额财源,短期内或许不会有何问题,但长此以往,只怕后果难料啊。”

杨廷麟轻抚胡须的动作停了下来,路振飞的话,不无道理。

海军远在海外,做了些什么朝廷不得而知,它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加上从海得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财货供给,朝廷很难加以制约。

明初下西洋,永乐帝为何要用内宦领军,还不是担心尾大不掉,其自立于海外。

“路阁老所言甚是,不知路阁老可有良策?”

“本官对此深以为虑,只是陛下开拓之心杨尚书想必也清楚,本官有心进言,只是恐陛下一时难以听进去啊。”

杨廷麟知道,路振飞是这要让自己这个国丈出头了。

**************

ps:三更求票,晚上再奉上一更,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