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594章 我泽如春(求推荐票)

明扬天下 第594章 我泽如春(求推荐票)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比较浓,红娘子想为家乡多谋些好处,这是人之常情。

秦牧的内库攒下了不少钱,主要是当初百姓捐款兴建皇宫的折余,以及福建郑家献出的“纳降银”,两者加起来达到一千多万两。

秦牧本来就是打算把这笔钱投到教育上去的,毕竟一个国家要兴盛,人才是根本。

经红娘子这么一闹腾,秦牧倒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打算将这笔钱主要投到北方来,以缩小南北整体的文化差距。

科举上,开南北两榜,照顾一下北方的读书人。财政上,更多地倾斜于北方,加强北方的基础教育。

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思想的差异。

长期以来,由于南方人更多的接触海外文化,及以其它种种因素,思想上比北方稍为开放。总体上北方民众的思想则相对保守。

从唐代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的重心逐渐南移,这种差异也逐渐突显出来,北宋时期,支持政治革新的多数是南方人,而北方人多数是反对革新的保守派。

秦牧觉得,这次内库的钱投到北方,不能光是为了缩小北方文化的差距,更应该从思想上对北方加以引导。

还是那句话,什么落后不要紧,思想不能落后。

要引导北方读者人的思想更趋于开放,那么光靠四书五经这些教材肯定不行,有必要让北方的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有利于开阔他们视野的教材。

那加入司马凯主持编撰的数学启蒙教材仍远远不够。要增加些什么教材,才能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效果呢?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秦牧就独自在后园里思索此事;

皇家投钱办学,那也是私学,朝廷管不着私学,要教些什么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可得好好利用才行。

红娘子今天换上了一套白底绣梅花的衣裙,一改往日的红装,让人耳目一新。

昨夜梅开三度。把她滋润得水灵灵的。本已白皙许多的肌肤,更是白里透红,水润细滑;

她眉梢的英气未减,但对秦牧却是越来越温柔。称呼上也不再你呀你的了。都用上了尊称。算是逐渐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知道替秦牧维护应有的尊严了。

她端着果点先一步在凉亭里等着,秦牧从花径一路行来。口中念念在词。

“秦王,先吃些东西吧。”

“嗯。”秦牧入亭,拿手帕擦了擦手,拿起一块点心边吃边道,“莺儿,修个梨子来。”

锵!红娘子应声拔出短剑,将一个雪梨抛起,剑光缭绕,最后一刺,将雪梨刺在剑尖上,皮已修好。

这一招秦牧喜欢看,她表演起来也颇为得意,“秦王,请吃果..........”说到这,红娘子突然发现,秦牧眉心粘着一片果皮,发髻上也是,好好的秦王,变成了准备上台表演的戏子。

“噗哧!”

“你还笑!”

“我,对不起......”红娘子虽然在道歉,但脸上的笑意却止也止不住,巍峨的双峰一耸一耸的。

“光说对不起可不行,今晚必须给本王再来几个高难度动作。”

“你.....你这个登徒子!”

红娘子脸上刹时大红,她身材修长,打小练有软骨功,昨夜秦牧让她摆出各种夸张的体态,比如让她双脚绷直,上身弯下、从自己胯下穿过,看着他用力冲击,甚至让她同时用莲舌侍候等等;

那种羞人而又极度的刺激,让她几乎晕眩,个郎也因这样的刺激变得不知疲惫一般,把她弄得魂销欲断,死去活来。

她这且羞且嗔的模样,俏颜潮红,双峰起伏,让秦牧几乎忍不住立即又把她推倒。

“咳咳,登徒子什么登徒子,这惩罚就这么定下了。”秦牧别开目光,强迫自己把心思转回到刚才思索的问题上来。

红娘子咬着嘴唇不说话,靠上前来,替他拿下发髻上的果皮。

秦牧坐在凉亭里,一边用点心,一边思索,感觉北方的启蒙教育有必要加入一些世界历史和地理,以及西方的知识。

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这对开阔他们的视野应该有不小的用处。

想到了,秦牧立即就做,他到前院找来燕高飞,让他传信司马凯,让司马凯找汤若望,一起负责编撰,小学教育而已,不需要太深渊复杂,只要能让孩子们对世界有个初步的概念就行。

上午,秦牧在府学接见了当地的一些贤才士子。

归德府本是文风鼎盛之地,虽然饱受战乱,但民间散落的人才还是不少的。

满清统治期间,有些读书人虽然不能反抗,但也不屑于接受满清的官职,这种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会选择隐居不出。

现在秦牧发出招贤榜,还派人四处寻访,这些人对大秦政权,不似对异族政权那么抵触,大部份欣然而来。

秦牧走进府学时,松柏院落里坐了将近三十桌,每桌八人。

桌上摆着四个荤菜,四个素菜,一坛酒。

“秦王驾到!”

听到喊声,正坐着低语的两百多人纷纷起身,只见一个男子,头戴梁冠,身着黑底绣金龙的大袖王袍,腰间悬着宝剑,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走进府学。其势英姿勃发,其态沉着庄重,众人见了,不禁一齐拜倒:“叩见秦王,秦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秦牧走到上首,轻轻一展大袖,对下面的读书人说道:“天下攘扰,尚未全定,本王做事,也不喜拖泥带水;如今中原刚刚光复,百废待兴,本王急于招诸位贤才前来,是希望诸位能献计献策,让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早日得到大治。诸位不弃,前来攘助,本王理应盛情款待,只是如今民生还过于困苦,区区薄酒,怠慢了诸位贤达,还望莫怪。”

秦牧作为一国之君,如此礼贤下士,各人心中欣然,连道不敢;

坐在前头一桌,地位比较尊隆的归德府名士高应龙躬身道:“秦王高举义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救万民于倒悬,浩荡天恩,我等如沐春风,秦王相召,我等受宠若惊,岂敢不来。”

秦牧欣慰地说道:“好,好,诸位能来,本王甚慰,中原各地这些年饱受战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急需治世贤才前去治理,不瞒诸位,本王是求才若渴啊。”

一听秦牧这么说,下面的读书人更是满脸喜色,有些人是确实是想为百姓做些事,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晋身机会,总之,各人想法,自是不尽相同。

秦牧端起酒杯,请大家同饮了一杯,含笑说道:“本王记得,天宝四年李锡调任虞城县令时,唐玄宗写了一篇赦文赐他,在坐的诸位都是归德府一时之选,应该都记得这篇赐文吧?”

“秦王在上,不才献丑了。”一个叫吴连英的年轻士子,起身一揖,朗吟道:“我求令长,保刈下人。人之不安,必有所因。侵渔浸广,赋役不均。使之离散,莫保其身。片兹善理,寄而良臣。与之革故,政在维新。讽风变俗,背伪存真。教先于富,惠恤于贫。无大无小,以躬以亲。青旌劝农,其惟在勤。墨绶令行,孰不攸遵。曷云效之,我泽如春。”

“曷云效之,我泽如春。”秦牧慨然说道,“本王欲使天下大治,还须良臣辅佐,如今天下未定,本王诸事繁杂,实难以面面兼顾。诸位若愿辅佐本王,还须谨记这篇赦文,将来为官一方,当无大无小,以躬以亲,青旌劝农,其惟在勤。”

秦牧的话,让大家心中痒痒的,似乎官职已经垂手可得,其实,秦牧只是把自己求才若渴姿态摆出来,收拢人心;

但到底谁能做官,还得由随行的吏部侍郎岑岭南主持考核过才行。

否则胡乱派送官职,得到的全是些庸碌无能之辈的话,那岂不是坑害了百姓?

***********************************

ps:今天冷清了啊,月票呢呢呢?当然,最基本的订阅,大家一定在支持啊,俺就靠这赡养堂上年迈的双亲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请求订阅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