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507章 苏州工业区(求月票)

明扬天下 第507章 苏州工业区(求月票)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苏州是明代官府织造业的中心,连上贡的龙袍,都是出自苏州。

不过与松江府不同,苏州主要出产的是丝绸。

秦牧一行来到城东,被派到江南来的户部侍郎许英杰,也匆匆赶来拜见,秦牧见他风尘仆仆的,便道了声:“许卿辛苦了。”

许英杰也没想到秦牧会在这个时候下江南,乍见之下,神情有些激动,深深一拜答道:“臣不敢,秦王日理万机,还要亲自到江南来巡察,才是真的辛苦。”

“好了,本王没有多少功夫在苏州逗留,许卿带本王去看看新创办的纺织厂吧。”

“是,秦王。”

苏州一带水道纵横,十分适合发展水力织布,这次创办的纺织厂都集中在东门外,类似于一个工业区,有好几条河道纵横其间,货运不但都可以通过舟楫往来,许多织机也是用水力带动。水力织布在明代中期就出现了,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厂区外头,秦牧发现这里有黄道婆的祠及塑像,便停下来看了看,问道:“吴知府,这是苏州府立的吗?”

吴佳成连忙解释道:“启奏秦王,这是百姓自发立的,在江南,有很黄道婆祠及塑像,都是当地百姓出于感激,自发给立的。”

秦牧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黄道婆这个奇女子,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走出去与外界交流。取长补短,才有进步啊。”

秦牧看问题的角度总让许英杰感到新奇,一直以来,大家看到的都是黄道婆给江南纺织业带来的巨大进步,但很少有人去强调这种进步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黄道婆流落到海南岛的经历,她就学不到黎族的先进纺织技术,也就没有整个明代纺织业的大发展。

但有朝一代,官方为了限制民众的流动,把人束缚在土地上。故意抹掉了黄道婆“走出去”这一点。

现在秦牧不强调黄道婆给纺织业带了多少好处。只反而强调她的技术是怎么样的。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就连商人出身的许英杰也感觉到新鲜。

“秦王所言极是,臣等一定牢记在心。”

秦牧随后进去参观了“工业区”,里面共有十来间厂。都是与纺织相关的。有些厂房还在建设当中。有些快当的则已经开工,有织棉布的,更多的是产丝绸的。

宽敞的厂房里。织机响个不停,在秦牧听来,这就是一部美妙的交响曲;

经许英杰介绍,秦牧才知道,这其中最大的一家丝织厂竟是焦梦龙开的。焦梦龙和徐永顺他们,都是前明权贵,上次得秦牧授了个以正七品承事郎。

这次秦牧要大兴纺织业,徐永顺很敏锐地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与焦梦龙、柳昌祚、汤国祚、方一元、徐文爵等人一商量,决定投秦牧所好,变卖了家中不少田产,将资金投到了纺织厂上。

除了焦梦龙外,其他人在苏州府、松江府也都开了纺织厂。

听了这个消息,秦牧只淡淡一笑,没说什么,卖田地办厂,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资本转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他破格召见了正好在苏州的焦梦龙。焦梦龙可谓是欢欣鼓舞,激动得手都发抖了。秦牧甚至怀疑他这样子是装出来的,这厮在前朝好歹也是权贵,不至于得到一次召见就激动成这样子吧。

扑嗵一下,焦梦龙一上来就跪下,连连磕头道:“臣,拜见秦王,秦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秦牧嘴角带着一抹笑意说道,“这次召你来,主要是要告诉你,放心办你的厂,只要如实纳税,其他的你们都不用担心有人刁难。”

“谢秦王。”焦梦龙又是三叩九拜才起身。

秦牧随口说道:“办厂要想多赚钱,无非就是几点,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刺激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产量。还有就是降低成本,减少支出。而要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不是克扣工人的工资,而是提高生产技术,这才是长远之策,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靠克扣工人那几个小钱而没有技术创新,是十足的鼠目寸光的行为,这一点你们要牢牢记住,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秦王金玉良言,臣等一定牢记不忘。”焦梦龙一再拍胸脯保证,最后他迟疑地问道,“秦王,请恕臣冒昧问一句,不知朝廷什么时候才收复福建。”

“快了,这个你不用操心,管好你的厂子就行了。”

焦梦龙见秦牧口气一冷,不禁惊道:“秦王误会了,臣问这个,主要是臣还开了个印染厂,秦王有所不知,印染离不开靛青料,此染料用于印染颜色经久不退,而且色彩鲜艳亮丽,有‘金梁缸’之称,一匹白坯布经染色之后,其价格可以增加一倍;而江南所用的靛青染料,主要来自福建;

如今郑家割据福建,隔断了分水关和仙霞关,海路也不甚通畅,如今靛青料极为稀缺,价格昂贵,对江南的印染业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臣问这个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朝廷能尽快收复福建,好让商路畅通起来。”

一匹白坯布用靛青料印染之后,价格可番一倍乃至几倍,这让秦牧很吃惊,也难怪焦梦龙对此这般上心了,这可是能让产值迅速番一倍的事情啊。

这事秦牧记在心上了,但没有直接回答焦梦龙的问题,这关系的军事机密,福建肯定是要尽快解决的,但在没解决之前,这日程表不可能事先向焦梦龙这样的人透露。

他这次南下,纺织厂只是顺路看了看,这方面他对许英杰是有信心的,其实不用他操心。他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福建。

从厂区出来后,苏州知府设宴款待秦牧,在席间,吴佳成说道:“秦王,苏州大建纺织厂,这自然是好,可是这也会给当地百姓造成不小的冲击。”

秦牧端起茶来呷了一口问道:“吴知府详细说说。”

“启奏秦王,江南各地少人稠,因此家家织布,农闲之时,连男子也会一起织布,以补贴家用,江南各地几乎家家都有织机,纺纱织布是普通百姓一年中主要的营生之一。如今大办纺织厂之后,势必会对普通百姓之家造成不小的冲击,这事,朝廷还须预先有个对应措施才行。”

吴佳成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还不错,至少不是那种昏昏钝钝的官员,集约式企业化生产,能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对那些家庭式作坊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江南地窄人稠,如果百姓的纺织收入遇到冲击后,日子只怕会变得很困难。

“吴知府不必担心,本王自有对策。”

秦牧有什么对策?

其实也没有什么对策,但江南原来这种散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改变是必须的,在改变的过程中,难免要承受些阵痛,这种阵痛未必是坏事,他可能被逼得江南百姓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逼着他们不得不走出去,这正是秦牧希望达到的效果。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太恋家了,没有人愿意走出去,这对社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实在不行,到时还有一策,那就是移民。

其实历朝历代开国之时,常常会大批移民。比如明初,就从江南大量移民实边。光是从金陵一带迁往云南的就多达二三十万人。

现在北方因二十多年的战乱的饥荒,人口锐减,可谓是千里无鸡闻,收复之后,要想北方的民生尽快恢复,移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还以同时解决江南人多地少的问题。

*************************

ps:第三更奉上,说实话,俺快无力呼叫了,月票啊月票.....还是月票.........还有四个小时,等待了四年的小小心愿,近在眼前,却又随时会成为镜花水月一场空。

小希已经快追到后臀了,菊花就要破了,兄弟们,看看你们的票夹,有木有,再来一票,急求月票护菊啊!

最后四小时,急求月票!

我满地打滚哭求月票好不好.........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