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

明扬天下 第472章 明亡带给知识分子的反思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秦淮水悠悠,千年不尽流,它承载了六朝风雨,却依旧波澜不惊。

河上的画舫里,方以智烈酒一杯接着一杯,带着五分醉意满怀感慨地吟道:“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尤其吟咏到最后两句时,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落寞,坐在对面的黄宗羲听了,也不禁叹息一声。

在复社四公子中,其他三位胭脂气都比较重,只有方以智刚健清凌,意志坚定,一心想着施展胸中抱负,以扶国匡政为己任。

现在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不出意外的话,大秦一统天下已成定局。方以智一早就奔走武昌,在八股论坛上舌战群雄,名声不可谓不大。

从秦王对一些名士扫榻相迎、不拘一格录用人才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是个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帝王;

但奇怪的是,秦王对方以智这样的人才不但不予以提拔录用,反而还施以大板,这其中肯定是另有隐情。

画舫悠悠地驶入了莫愁湖,放眼望去,清光浩渺,雄城巍影入波来,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在。

黄宗羲为方以智斟了一杯酒,徐徐说道:“密之兄满腹经纶,矢志报国济民,之所以怀才不遇,恐怕另有原因。”

方以智颇为不平地答道:“我知道,想来定是钱谦益等一大批人奴颜婢膝,认贼作父,使得秦王对东林心存成见,斥之如弊屐。”

以前大家对钱谦益,都尊称牧斋先生,现在方以智直呼钱谦益姓名,可见对他的所作所为是十分鄙视的。

黄宗羲沉默了许久。颇为沉重地说道:“密之兄恐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排斥东林,东林半数之人降清只是原因之一。前些日子,我曾与顾宁人有一席长谈,从他口中听到秦王与其谈论时事时的一段话,听完之后,密之兄大根就知道秦王排斥东林的深层原因了。”

“秦王的话?还请太冲兄赐教。”

“据顾宁人所说,他与秦王论及明季之事时,秦王曾有这样的言论: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

到明中叶之后,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

世人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线、天天大搞道德批判。余则一窍不通的道德卫士,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尝不是因为这个‘正’字。”

听完这番话,方以智脑中嗡的一下。差点炸开来,这么重批判彻底颠覆了他原有的思想框架,是他难以接受的,他正想辩驳。黄宗羲摇了摇头说道:“密之请听我把话说完,秦王后面还有一段话,密之兄若是我。听了这段话只怕更加受不了,秦王这段话说的是在下的恩师。”

“秦王竟拿念台先生来说事,这也太过份了,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还请太冲兄告知一二。”方以智所说的念台先生正是刘宗周,在读书中有着极极崇高的威望。

“时至今日,愚兄还有何说不得,秦王原话如下:念台先生是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学问渊博、品行端方的正人君子。和福建铜山的石斋先生备受东林、复社人士的景仰。

流风所及,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念台先生与石斋先生诸君子掌握朝政,大明就有中兴之望;

其实,两位先生都不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他们毕生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美。由于这种完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显得矫情做作。崇祯帝曾下旨召石斋先生入京奏对,其时正值多事之秋;

然石斋先生为了表现自己进退有‘廉耻’,他连‘君有命,不俟驾’的儒家信条也丢在脑后,从被任命为四品官太仆寺少卿起,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考虑到交通不便,使者穿梭于道,因循经年他才雍容有度地进京任职。这正如俗语所说急惊风遇着慢郎中,想依靠这种人挽救危局无异是缘木求鱼。”

念台先生指的是刘宗周,石斋先生指的是黄道周,诚然,这两人绝对称得上是道德君子,但时至如今,就连方以智自己,也不认为此二位先生是治国的栋梁之材了。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弘光时,曾起用刘宗周为左都御史,他上疏说,淮抚路振飞把家眷送出城外是倡逃,可斩也;高杰、刘泽清率军南逃,可斩也。

当时江淮诸臣中,只有路振飞敢于同南下的大顺军抗衡,对明朝而言可谓忠心耿耿。刘宗周却以总宪的名义上疏建议处斩;高杰、刘泽清手握重兵,又以定策拥立之“功”新邀封爵,前后矛盾,根本没有可杀之势。

在方以智看来,刘宗周谓刘泽清等可斩。不错,刘泽清固可斩;但当时南京无兵无将,势若累卵,刘宗周发此危言,不但不足以壮国威,实是取祸之道。

至于黄道周,更不用说,在福建隆武朝出任首辅之职,但结果是隆武一朝毫无作为,他组织的两三千扁担军也是一击即溃,不但救不出隆武,反正让整个隆武朝陷入了深渊,诚然,这些不全是黄道周的错,但他作为首辅,深受隆武依重,难道就没有半点责任吗?

黄宗羲作为刘宗周的学生,现在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番话,显然也认为秦牧并没有说错。

东林党人非常崇尚刘、黄二人,流风所及,也都推崇以道德治国,看重是大臣的品德,不管你才华怎么样,只要私德有所亏损,立即口诛笔伐,必欲逐之而后快。

本来一腔怒火的方以智沉默了,他当初不正是这样吗?划分大臣时,不是先以道德利刃切割清楚,然后拉帮结派驱逐异类吗?

今日听到秦牧这番话,对方以智而言,就象是当头一棒,他饱读史书,细细想来,历史上私德不佳,却成为治国能臣的确实不少。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历史大变之后,方以智思想也有了不少转变,在明末那种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应该唯才是举,以道德来作为取舍大臣的唯一标准确实是取亡之道。

而东林党人最擅长的就是用道德来打击别人,偏偏到了紧要关口,东林党人半数以上降清了;

回头再看他们当初一次次用道德来打击别人的行为,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卑鄙无耻”这个词。

这,或许正是秦王对东林党人如此排斥的深层原因吧。想通了这些,方以智突然感觉心灰意冷起来。

莫愁湖上冷雨凄凄,一片清肃,不远处的画舫上传来琴箫之声,悠远空寂,有秦淮的伎女在琴箫各应中委婉而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听了这歌声,方以智的情绪更加落索,岸起酒杯频频自饮,一派借酒消愁之态。

黄宗羲陪他喝了两杯,开口劝道:“密之大可不必如此,或许咱们都应该平静下心境,仔细思索一下自己今后该做些什么。秦王文治武功世人有目共睹,如今又广开言路,下旨不以言论及罪,实不失为明主;

更重要的是,他所致力推动的这股思潮,颇有一洗前朝腐朽之势。愚兄虽然不完全赞同秦王的思想,但大明之亡,证明已经到了必须所有转变的时候了。我等若能在这方面开创一番新局面,是否高居庙堂之上,又何关紧要呢。”

**********************************

ps:好不容易码出个三更,求月票,推荐票啦,鼓励鼓励一下哈!兄弟们,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