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377章 币和税(一)

明扬天下 第377章 币和税(一)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秦淮河畔的烟柳已是落叶纷纷,但这并没有造成惨淡萧瑟的感觉,沿河两岸繁华如梦,商铺门楼,住家窗口,总能找到时鲜花卉来装点,花香、茶香、酒香,香风阵阵。

河上画舫轻荡,笙歌隐隐,街上人头耸动,叫卖声声。四方士子云集金陵,等着参加恩科考试,聚于酒楼茶肆间点指江南,激扬文字。人们重新换上了汉服,恢复了往日的自信。

秦王广开言路,在贡院贴出了工部员外郎黄振林有关货币和财税的奏章,向民间广求意见,寻觅良才。引得读书人热情高涨,展开了热烈的辩论;

若有所得,可写成陈条或奏本,送到翰林院,翰林院设有专人整理读书人的陈条奏本,如果你的见解独到的话,陈条就能直接送到秦王的案头;

经秦王御览合意的话,可得面圣的机会,若再通过秦王亲自考核,立即可赐进士及第。读书人对此自然是趋之若鹜,四处找人切磋,纷纷上书。

第二天还真有两个读书人得到秦王召见,其中一个来自桐城的举人,名叫韦应涛,顺利通过了秦王的考核,赐了进士及第。

这进一步调动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什么抄家之事,谁还去理会,见面所议的,全变成了货币、赋税之事。

除此之外,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往日满街脏兮兮的乞丐几乎都不见了;

听说秦王得始皇帝托梦,在马鞍山勘探出了大型的铁矿,官府将大部分俘虏押去开矿了;

现在又要修建宫城,需要大量劳力,官府出榜募工,稍有些力气的人纷纷去应募。就算是那些老弱妇孺,也能找到一份烧水做饭的工作;

以往各朝各代但有这样的工程,无不是向百姓征役,这次却大是不同,应募者不但有官府提供的三餐,听说还能拿到一些工钱。这对沿街乞讨的落难之人来说,可是人天大的福音。

有人欢喜有人忧,秦淮河畔的河房里,魏国公徐文爵、安远侯柳昌祚、灵璧侯汤国祚、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龙、成安伯郭祚永等人忧心忡忡地等着,当然。这些侯啊伯啊,都是过去的事了,他们彼此之间也不敢再这么相称。

昨日,降清的诚意伯刘孔昭、保国公朱国弼等被抄家了,这让徐文爵等人既侥幸又担忧。庆幸的是当初逃到江西去了,没有降清。担忧的是会不会拔起萝卜带起泥。难保秦牧不会将他们当成肥羊给一起宰了。

在众人等得心焦的时候,徐永顺终于打马赶到,他一进河房,柳昌祚就忍不住上前问道:“贤侄,怎么样了?韩赞周怎么没来?”

徐永顺摇头答道:“韩赞周不会来了。”

“怎么回事?”

“到底怎么回事?”

一听说韩赞周不会再来,大伙都有些慌了。纷纷围向徐永顺,七嘴八舌地询问。

徐永顺忧色满脸地答道:“近段时间,赵王、桂王、保宁王等纷纷起事,秦王问我们知不知道这些事。”

“什么?这与咱们有何关系。秦王这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词........”

“嘘,你要害死大家吗?说话小心点。”

“就是,夜不收可不比锦衣卫差多少,说话小心点。”

“大伙先别慌,事情应该还没那么严重。”徐文爵来回踱了几步,正在努力思索着。

东宁伯焦梦龙催道:“徐老哥,咱们现在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有什么话你倒是快说呀。”

徐文爵沉吟道:“看来秦王对咱们有所不满是肯定的,不过他应该只是希望咱们更明确地表明立场。”

“咱们捐了那么多钱,这还不够吗?”

“如果光是想要钱,秦王随便找个理由把你家给抄了,岂不得到更多?”

“是了,看来秦王是想让咱们站出来,一同质疑唐王、鲁王、赵王等。”

徐永顺很久没出声,入京以来,他已经很难再见到秦牧了,本来让韩赞周帮忙,希望将自己的妹妹送入宫去,从韩赞周的回信看来,这事也泡汤了,这让徐永顺充满了挫败感。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后说道:“还有一件事,秦王有意将龙江宝船厂交给私人来经营,这也算是咱们的一次机会。”

“宝船厂?”

“没错,秦王有意将造船厂全部交给私人经营,今后朝廷将不再设官船场,所须船只全部向私人船厂下订单,也就是说船厂与官方的联系仍然会很紧密;

秦王很重视水师,弄好了,秦王一高兴说不定有额外的好处;弄不好,可能会血无归。这事看上去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时间可能没有多少人敢去接手龙江船厂,各位有信心的话,咱们就尽快出手,把船厂接下来。”

徐永顺一说完,各人顿时交头接耳,互询得失。

若是一般的人,难免担心和官方打交道会吃亏,但这些前朝权贵却非常清楚,其中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他们削尖了脑袋,正是想和新朝权力沾点边,凭借世代积累下来的底蕴,他们不怕沾上“官”字,就怕沾不上。

因此,议论一番之后,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让徐永顺尽快去找许英杰,打探船厂的细节,好接手经营。

可惜许英杰这两天特别忙,连家也没回,徐永顺只能递上拜贴,耐心等等。

秦国的户部比较特殊,它辖下多了一个商务司和一个银监司,户部侍郎许英杰分管的主要就是这两个司的事务。

黄振林那道奏章引发了热议,许英杰对此更是十分上心,他是商人出身,对市面上银钱的流通情况本来就十分熟悉,这两天又整理了大量资料。

第三天朝会上,大臣们刚落坐,许英杰就站出来奏道:“秦王,臣有本要奏。”

秦牧与大臣现在每天都在忙着探讨军制、政体、司法、税制,货币等方面的事情,这些体制虽然大都继承于明朝,但明朝的灭亡本身就说明这些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道,必须总结得失,加以改善。

许英杰先站出来,无疑预示着今天的议题会从货币、税赋方面开始。秦牧颔首道:“许卿请讲。”

“秦王,纵观明朝的货币,可分为四个阶段:洪武元年至洪武七年以铜钱为主;洪武八年至宣德十年的通用纸钞;正统元年至嘉靖初为银钱钞兼用;嘉靖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以铜钱为辅,但仍十分混乱;

张居正实施一条鞭子法后,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举凡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民间贸易借贷无不用银。

我大秦如今沿用的也是一条鞭子法;计亩征银的弊病也越来越严重,对朝廷和百姓都极为不利。”

秦牧点头说道:“其中的利弊,请许卿细细道来吧。”

“启奏秦王,计亩征银,百姓在粮食收割之后,需要卖粮变现纳税,短期内大量的粮食拥入市场,会造成粮食下跌,这样百姓就需要变卖更多的粮食,才能凑足税银,导致百姓负担加重。另一方面,朝廷收上税银之后,再向市面购粮供给官禄军需时,粮价又会飙升,使得朝廷支出加重;

是以,计亩征银,表面上看似减少了繁杂的环节,消除了税吏营私舞弊的环节,实际上朝廷与百姓仍免不了吃亏,真正从中获得暴利的,只有那些粮商;

另外,目前流通的货币除了白银之外,还有铜钱,货币不统一,这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了很多弊病;铜钱不仅制式混乱,质地不一,且官铸不足,私铸横行,以致劣币驱逐良币,使得银与钱兑换时得率很不稳定;

官方规定一两银了兑一千钱,但实际上市面上不是银贱钱贵,就是银贵钱贱。银贵钱贱时,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多铜钱,银贱钱贵时,一两银子只能兑换几百枚铜钱,十分混乱;而银价的变动,往往又有每年两税所勾连,商人和富户利用这种混乱谋取暴利,受损的也是朝廷的市井小民。因此,臣以为,完善税制和统一币制势在必行。”

秦牧横扫了大坐的大臣一眼问道:“各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

ps:月底到,求月票!各位兄弟的上有月票的,请投来支持一下吧,跪求月票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