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1029章 儒法之争

明扬天下 第1029章 儒法之争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快到年了,南京城的市井之间,要说议论得最多的还是有线电报的话题。

自从有线电报研究出来后,工部负责同时架设南京至北京,南京至西京,南京经武汉至成都,南京至昆明,南京至广州五条线路,为了加快进程,甚至动用了不少地方上的驻军。

短短三个半月,五条电报线路全部架设完毕,这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而这次所创下的惊人速度,被天子称之为“大秦速度”。

这个“大秦速度”不光是指电报路线的架设速度,同时也指今后大秦讯息的传输速度。

这是一场革命性的大变革,以前要从西京传递一个消息到南京,最快也得费时半月以上,现在,只要一盏茶功夫,西京的消息就能传到南京。

这样的速度必将带动许多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商品经济的流通速度,将会起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打个比方,以前西京缺粮,要派人到南京来调粮,光是路上就要花去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要一封电报,南京这边立即可以调粮往西京,时间上比原来至少节省一个月的时间。

这意会着什么,相信是个人都不难想象。

盛世华楼之上,方以智在高声纵论道:“在谈到电报的重要性时,天子有言:时间就是金钱。诸位,天子所言,实在是精辟。诸位请想,讯息的流通速度,会极大地影响商品经济的流通速度,而商品经济的加速流通,也就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能创造出多成倍的财富。

据体来说,一个人原来一年时间能赚到一万龙币。现在商品流通的速度大为加快,一年时间他就可以实现两万龙币的盈利。相应的,他也会给朝廷多上缴一倍的商税,我大秦现在一年的商税收入是五千万龙币左右,那么随着商品经常加速流通,就可以迅速达到岁入一万万龙币。

商人在同一时间内,多了一万龙币,那么他的生产规模或者消费能力,也相应的增加一倍,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或者多大的市场需求。

国家每年多了五千万商税。就可以投到相应的民生上,这对民生的改善,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总而言之,电报的出现,其带来的巨大效益,是难以估算的。前些时候,还有人对工部一次架设这么多电报线路说三道四,我只能说,这种人鼠目寸光了.......”

“卖报!卖报。大秦时报!朝廷刊出《大秦律》草案,向民间有识之士广为征询修订意见。卖报!卖报........”

本来还在高谈阔论的方以智,再次让人见识了什么叫“大秦速度”,别人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他手上已经多了一份新鲜出炉的大秦时报,一时间,他是雷打不动,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大秦律》草案竟然在大秦时报上刊登出来。用意竟是向民间有识之士征询修订意见。即便是天子的伟大创举已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此举一出,还是让方以智这样的人惊诧莫名。

历朝历代对本朝律虽然也很重视。但谁见过修本朝律还向民间征询修订意见的?天子广开言路,向来已受民间称道,这次《大秦律》草案向民间征询意见的举措,更是被读书人视是“圣明”。

有关司法改革,在地方上弄出那么大动静,象方以智、朱舜水这些民间智库学者,早已闻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只是朝廷自打剥离地方主官的司法审判权之后,就没再有什么动静,朝中甚至不再有一丝风声传出。

方以智等人如饥似渴地看完大秦时报刊登出来的《大秦律》草案之后,突然明白之前在司法改革方面没再有动静传出,天子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或许就是《大秦律》的正式颁布。

“密之兄对此有何高见。”李长卿看完《大秦律》草案之后,便忍不住问道。

盛世华楼的第二层楼是茶馆,现在已经成为京中读书人交流学问,纵论天下大事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天聚集在这里的学者为数众多,今天也不例外,在场者多达六十多人。

茶楼的窗台鲜花绽放,楼内薰香袅袅,各人面前一杯清茶,一份清雅。

李长卿这一问,众人纷纷望向方以智。

方以智正色地说道:“《大秦律》乃是我大秦之根本**,咱们刚刚过目,尚未来得及仔细琢磨,岂能轻言置喙?”

“密之兄言之有理。”

“不错,天子将此草案刊出向天下征询意见,此乃千古未有的圣明之举,用心良苦,我等未经仔细思量,又岂能对此轻率的发表言论,总需细细琢磨个三五日,待有所得,才好言事。”

“圣君在位,广开言路,此乃大秦盛世所独有之圣举啊。”

“然也!”

在场的读书人,对天子赞颂的同时,对方以智的谨慎态度,纷纷表示认同和赞赏。

若是在几年前,受到众人赞赏,方以智定少不得心生自得,欣然于色。只是经过了改朝换代的变革,人生的几次大起大落,使他不再象以前那样肤浅,面对众人的赞赏,他能坦然自若,无碍于心。

“诸位贤才,《大秦律》草案的具体条款咱们虽然不能轻言置喙,但贯穿这份草案的无罪假定,以民为本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关注。”

一个名叫梁成,字仲之的学者,颇有名气,三十六岁,一脸耿直之态,他此时抚须道:“今上圣明,天下共知。然而如今朝廷种种举措,却也不无令人担忧之处。从之前的法医培训,再把地方司法权力从主官手中剥离,另以副职行使,这实际上是完成了地方行政与司法的分离。

此举表面上看似有利于司法公正,但往深处细究,却不无重法而轻儒之嫌。先秦以法家治国,二世便为汉所代,此前车之鉴也!

如今朝廷种种举措,颇有令人堪忧之处,司法一但独立出来,实则便与行政齐驾并驱。换而之言,这是在舍儒家教化,而就法家苛法,诸位贤才岂能不察?”

梁成的话,一下子激起了很多读书人的共鸣。

“不错,今上虽未说弃儒就法,然而如今施行的治国方略,却日渐偏重于法家却是不争之事实。”

“司法一但独立于行政之外,便很容易凌驾于其上,对行政形成强大的制约力。而如今具体分管教化的官学,却乃处于行政之列,如此一来,岂不等于是法家凌驾于儒家之上了吗?”

“..........”

一时间,儒法之急又再次甚嚣尘上,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诚然,大家都知道司法与行政分离有利于司法公正,然而一但涉及到儒法之争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大家立即可以忽略政法分离是否有利于司法公正了。

“仲之兄所言,实乃一语惊醒梦中人,对朝廷这般举措,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不错,此乃大是大非也,我等身为儒门弟子,不能视而不见。”

“诸位,在下建议大家一起叩阙上书,今上是圣明君主,只要我等陈明利害,相信今上一定会加以采纳的。”

“既然如此,就请仲之兄执笔,我等附名,一同叩阙呈书于君上吧。”

“..........”

真难以想象,本来平静的盛世华楼,因为梁成的一翻话,这么快就惹得群情鼎沸,甚至纷纷支持叩阙上书。

由此可见,一但危及儒家的地位,天下读书人反应是何等的激烈。

*************************

ps:第三更奉上,开始还债,各位亲,请给点推荐票和订阅吧,拜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