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979章 顺流而下

明扬天下 第979章 顺流而下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从贵州往东,已经全是平坦的柏油路,路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从四川广元顺江而下的沥青,转入湘江后到长沙卸船装车,再通过这条柏油路源源不断的运往贵州方向。

而且随着洞吾和青藏先后被纳入大秦版图,原来西南的茶马古道上的商客旅,多改走这条西南大动脉,让这条道路更加热闹。

朝廷供给二十万修路大军的粮食,也都顺着这条大动脉转送过去,路上可谓是车马喧嚣,绵延不绝,路边的客栈酒楼茶肆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每隔几里,便可看到“水村山廓酒旗风”的情景。

这条道路有三丈宽,可以并行驰行四辆马车,不过道路中间有分界线,规定行人车马靠右行驶,实际上左右两边就变成了一条单向行驶的道路。

现在的马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象以前一样,只有两轮,而是多采用了四轮设计。

同时南京研制出一种叫橡胶的东西,这种橡胶割好后,用铆钉铆在车轮上,让车子更为轻快,比以前用的木轮子好得多;

这橡胶一出现,便供不应求,很多车子现在还没买到装上呢。

在这条路上奔驰的马车中,半数以上是各地的车马行的。这些车马行不但承接货运生意,也开避了客运服务。

象长沙的“万乘车行”,有各种马车多达四百辆,全是四轮的大马车,多采用两匹马为“动力”,货车一次可运多达六千斤粮食。客运车辆加长后,一次可乘坐十几二十人。

客运车辆从长沙出发,前往贵阳,只要五角钱。经济而快捷。多数的客人不会坐这么远,一路上乘客上上落落,按路程计费,十分实惠;

很多沿途的百姓要到长沙赶集的,都会选择坐这种客车,乘坐的人多了,车行不得不加开很多短途的客运车辆。

有钱的人,你可以单独租一辆马车,上面被褥整齐,车行在沿途还与许多客践酒楼签了协议。但凡是车行拉来的客人,饮食住宿一律打八折优惠。

各地的酒楼客栈为了抢生意,车夫本身的食宿都是免费的,马料之类的更不用说了,都是客栈都准备的,如果一次拉来十个以上的客人,客栈甚至还给车夫一点回扣。

如此车马行的运营基本算是无本生意,进而可以让他们能够到运费压得更落,让更多的人愿意来乘坐。

各个车马行为了赢利顾客。会量把服务质量提高,并给客人提供更多的保障,他们会按预定的日期把你送到指定的地点,绝不耽误。如果真有意外耽误了,只要不是乘客本身造成的,车行一律免收费。

货运也一样,预先讲定日期。无法按期运到造成损失的,车行不但不收费,甚至要承担一定的赔偿。

有大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联合车行成立了一种保险公司,对人身和货物进行保险,按你缴纳险种,一但出了问题,保险公司就会给予相应的赔偿。

据说这种保险公司由于守信用,理赔及时,生意很红火,现在已经不限于运输行业,保险业务正在向其他行业迅速扩展。

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正在慢慢渗透着整个大秦,看到了通路给地方民生带来的巨大好处后,各地官员呼吁修路的声音越来越多;

但朝廷财力有精力都有限,不可以在全国大建柏油路,怎么办?

各地的父母官与地方士绅富户,往往会自筹资金修路,对于自愿出钱修路的乡绅富户,当地官府会以出钱最多的人的名字给新修的道路冠名;

比如张三出钱最多,那这条路修成后就叫张三路。

其他人出钱比较少的,则是在道路旁刻字立碑,永世留存。

但有一点,你不能犯法,一但你犯了大秦的律法,你的名字将会被从石碑上凿去。

为了响应各地官民热切的修路愿望,朝廷经过讨论,并经天子正式用玺颁旨,但凡支持地方修路出资超过五千龙币的人,可获得一个八品的散官爵位。

这种八品散官没有俸禄,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直接向天子上书,而且可以参与当地每年的问政;

所谓的问政,就每到年底,有权对当地官府的府库及收支账目进行查阅,当地官员不得阻挠,否则一经查实,阻挠的官员要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天子这一道旨意一经颁布天下,那可不得了,砸五千龙币修路的富户比比皆是,有些富裕的州县,甚至出现了修路款已足,还有人抢着砸钱的景象。

民众的热情大大超出了预料,有些州县获得的修路捐款,竟然多达数十万龙币,这倒让朝廷头痛了,不得不派出成批的巡察御史,监督此事。

幸好各地的司法审判权已经从地方主官转移到同知或县丞手上,朝廷事先有规定,当地的主官负责具体运作修路事宜,而同知或县丞则有监督的权责。

因为司法审判权刚刚从当地主官手上剥夺,转交给同知或县丞,这使得各地负责行政的主官和掌管司法的同知、县丞的关系普遍有些僵,倒是避免了很多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相互勾结的行为。

从长沙一路北上,到了洞庭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鱼米之乡,成了大秦最大的粮仓,每年粮食出产已经超过苏杭地区,原来那句“苏杭熟,天下足”也变成了“荆湖熟,天下足”。

读书人最喜欢游赏的岳阳城,是洞庭湖沿岸最繁华的城市。而岳阳的百姓与别处不同,他们更喜欢管洞庭湖叫湘妃湖。

一来,地位十分特殊的湘妃娘娘是岳阳人,而且当今天子已经把洞庭湖封给了湘妃娘娘。

虽然这种封赏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一个虚名而已。但岳阳百姓就喜欢改叫湘妃湖,你爱咋咋的。

从岳阳顺流而下,到了武昌,那更是不得了,这已经成了大秦腹地首屈一指的大城,这里是天子当年称王立基之地,现在朝廷已经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合并,合称武汉。

当年皇后娘娘不修王府,变卖被毁坏的半边王府砖石,以助八股论坛的佳话,至今仍为武昌百姓津津乐道。

而在汉阳城,李昭仪城头奏《将军令》,天子城下血战建奴的故事,更是被民间编成了多个版本的戏文传唱,街市上天天上演,百姓总是看不腻。

如今的汉阳城头,还有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而武昌的王府,也还保留着原貌。武昌百姓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天子和皇后娘娘再回武昌的王府住上几天。

当年皇后娘娘自亲纺纱织布,为前方将士做衣袍,把武昌的纺织业也带动了起来,现在武昌一带,成了继续苏杭之后的又一个纺织中心,每天有一船船的各色布匹顺江而下,远销海外,为当地带回了滚滚的财源。

另外,因为当年的八股论坛,武汉也成了大秦中部的文化中心,无数文人士子汇聚于此,交流学问,探讨知识。

武汉大学者张儒舟在江北的龟山上办了一所汉阳书院,由于名流汇粹,声誉直追长沙的岳麓书院。

再沿长江而下,来到马鞍山,你会发展这里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一座座高大的冶炼炉,用蒸汽机鼓风,大大提高了炉温,每天都有大量的优质钢材产出,通过水陆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前几年还是荒山的马鞍山,现在已经在山下形成一个崭新的城市,聚居的人口到今年已经多达八万,比一些州的人口还多。多数建筑都是崭新的钢筋水泥结构,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而且它还在大秦首创了一个特色,它是目前大秦唯一一座没有建城墙的城市。除了没有城墙外,所有城市的功能一应俱全,而且更加先进。

从马鞍山东去,那便是大秦的南京城了,没有到过南京城的人,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有这么繁华的地方,没有到过南京城的外国人,你说你到过大秦,一定会被人笑话。

这里现在就连外廓也是鳞次栉比,每条街道都是那么干净整洁,花香弥漫,秦淮河上笙歌日夜响遏行云,金碧辉煌的大秦宫,威严耸立,大气磅礴。

大秦天子从这座金宫里发出的每一个旨令,全世界都必须府首倾听........

******************

ps:求订阅,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