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884章 佛道

明扬天下 第884章 佛道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秦牧班师回到长安后,官民自然少不得一番庆贺,秦牧再次举办了太庙献俘,不断推高自己的威望,为即将展开的司法改革做铺垫。

纵观历代守成之君,因为威望不足,处处受朝中大臣牵制;因此要推行什么改革,总是阻力重重,要嘛推行到一半就妖折,要嘛干脆胎死腹中,两千年来,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因此集权是必须的,此时大秦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国内民生也一派欣欣向荣,秦牧的文治武功为天下景仰,威望达到了最高点。

前期用无罪假定造势,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大秦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经编撰完成了。

因此秦牧决定不再等,挟大胜之威,立即推出考虑了近半年的司法改革。

首先第一步,是对各州县的同知、县丞进行培训。

每个省在省会设立培训点,让这些官员集体学习《大秦律》,同时挑选一些判案经验丰富的官员,给他们授课。

等考核合格后,立即回去接手各州县的司法审判权。对于那些实在不适合搞司法的官员,则予以调职。

此举是采用了司马安的逐步分化之策,把本属于地方主官司法权剥离出来,分到副职手上。

这样反对的声音立即少了一半,至少这些同知、县丞作为受益者,是坚定支持司法改革的了。

但是圣旨一颁布,还是引起了天下官员一片哗然,这一点秦牧有心里准备,只要不反,哗然就哗然吧,过阵子各种声音总会平息的。

武英殿里,秦牧招来夜不收指挥使黄连山。屏退左右之后,对他说道:“连山啊,这阵子你们要严防监控地方主官,防止不测,明白吗?”

“臣遵旨。”

“重点监控那些上下串联,反对司法改革最激烈的官员,你给朕好好查一查,若有违法之事,尽快搜集他们违法的证据递上来给朕。”

“是,陛下。”

秦牧已暗暗决定。为了推行这项重大的司法改革,将不惜动用夜不收,象朱元璋一样,弄个诏狱,把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给打掉。

随后,秦牧大举犒赏凯旋的有功将士,进一步赢取军方的拥护。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势,秦牧犒赏过大军之后,立即让苏谨做好班师回南京的准备。去年从南京调遣北上的几万大军。将一起随御驾返回南京驻地。

这数万新胜之师护送御驾从西京返回南京,必是浩浩荡荡,对沿途的官员也是一种震慑。

回南京之前,秦牧让佛道两家。做了一场盛**事,为大秦的先皇考祈福,以尽孝道。

这实际也是变相的抢占道义的制高点。

在这个时代,孝之一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各朝多以孝治国,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挑战孝道。

天下人对孝子无比的推崇,甚至一个人犯了法,如果他是个孝子,官员也往往也会因为他的孝行而从轻量刑。

这个时候,秦牧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孝道,有利于进一步赢得官民对自己的支持。

盛大的祈福过后,秦牧才正式接见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阿旺罗桑嘉措。以及大慈恩寺的法清禅师及玄机子等二十多名僧道。

宣政殿里,秦牧高坐丹墀之上,透过遮面的垂毓扫了一眼殿中的佛道两家声望最高的二十多个僧道,最后目光停在七十九岁高龄的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身上。

罗桑却吉坚赞须眉皆已雪白,秦牧徐徐说道:“佛教作为外来教派,能在中土扎根,在朕看来,主要原因是它适应了传播的需要,很好地结地合了中原文化,才有今日的成就。

班禅大师应该了解,若不能与中原文化良好的结合,注定难以获得中原官民的接受。更重要的是,佛教是导人向善的,它本身应该是超凡脱俗的;

如果谁搞政教不分,贪图世俗之利,借神佛之名,行世俗统治之实,朕今天明确地告诉他,你越界了。不管是谁,只要越过了这道红线,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罗桑却吉坚赞的白眉不由得一颤,合什作礼,连宣佛号。

“班禅大师,朕说这些,并非对藏传佛教有什么成见,但朕身为天子,有自己底线,朕再说一遍,无论是谁,千万不要碰朕的底线。

朕对藏传佛教有几个要求,一是加强与中原佛教的交流,加强与中原文化的结合,二是坚持导人向善,不要掺杂俗世政治。”

罗桑却吉坚赞来长安已经多时,大秦天子却一直没有接见他和**,他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今日一见面,果然是天威凛冽,让人透体生寒。

此情此景,他与阿旺罗桑嘉措连忙表态,一定会按照天子说的去做。

秦牧也不怕他们口是心非,他对吐蕃各部实行抽丁法,极大了削弱了吐蕃各部的实力,即便他们不甘,也不可能再掀起什么大浪。

何况,黄教在青藏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才几年时间,现在秦牧决定对藏传佛教中的五大派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五大派中谁要是搞分裂,那也容易对付得多。

得到罗桑却吉坚赞和阿旺罗桑嘉措的表态之后,秦牧的神色缓和下来,接着说道:“自唐朝之后,先是天方教不断东扩,现在基督教和天主教也不断蚕食,我们传统的佛教和道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挤压。

在场的都是佛道两家的领袖人物,若是对此漠然置之,将成为各自教派的罪人。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藏传佛教要与中原教派加强交流,快加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一同抵御其他教派的蚕食。

道教作为起源于本土的教派,也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来,朕以为,道教在不断的没落,其主要原因是过于闭关自守,只注重于自身的修为,而不能很好地与济世的理念结合。

据朕所知,基督教在传教时,会积极地治病救人,甚至办一些教会学校,教授知识,以这些看得见的善举,很容易便能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同。

道教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老子学说,博大精深,庄子之学,也蔚为大观,道教应该多从老子和庄子学说中吸取精华,传播他们的学说。少装神弄鬼,你们再怎么装,其实都只是小道。只在用老子和庄子学说,才是道教的大道。要多做一些造福民众的事。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的信仰总是更容易得到周边人认同的。”

玄机子和在场的几个道教宗师级人物,被秦牧说得神色微窘,道教在装神弄鬼方面,确实是最泛滥的,各种行为已经落于下流。

那些骗人的江湖术士,虽然能骗得人钱财,但格局难免被人看低,纵观世界上各大教派,总体上都是比较大气的,而这正是道教所缺少的。

道教本来有两位神级人物,老子和庄子,两人的学说实不差于孔子和孟子的,但道教自身却逐渐舍弃、背离了两位先哲,落于下流,这实在道家的悲哀。

这是一场很奇特的会见,以往的皇帝见佛道两家的高僧真人,都是谈经讲道的多。秦牧却根本不谈那些,只是大谈佛道两家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这些话,在场的高僧和老道还不能不认真对待,因为他是皇帝,历朝的旧事已一再表明,皇帝倾向于哪家,哪家必然兴盛,如果皇帝对佛道哪家不满,那他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我大秦的锐士,开拓了不少疆土,而且今后还会不断的开拓,这些地方,现在有不少是信奉天方教或者基督教的,朕希望诸位高僧和道长,能看到这一点,跟着我大秦将士的脚步,把那些地方的百姓的信仰改变过来。”

法清神师等人经过反复榷商,对此早有预案。秦牧说完,他立即出来表态,要派人到南洋去传播佛法。

秦牧淡淡一笑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

ps:诚求月票,求推荐票,这几天冷啊,熬到半夜真心不容易,兄弟姐妹们给点鼓励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