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明扬天下 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雪下了一整夜,大通山上,变成了白皑皑一片。北风吹过,松树上的雪茸花簌簌地飘落下来,这银妆素裹的世界,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当然,达延鄂齐尔即使不流连,也难返了。这洁白的冰雪对他两三千残兵来说,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达延鄂齐尔趁热喝了一碗马血,嘴边一片猩红,那股膻腥味让他难受得想吐。

山下又传来了秦军的大喊,“降者免死。”“活捉达延鄂齐尔者,赏千金。”听到这些喊声,达延鄂齐尔忍不住一抓头的上毡帽,狠狠往雪地上一甩。

蒙古人的发形很特别,左右耳上各留一束发,尽量留长结成辫子,前额再留一束短发,其他地方剃光。这种发形看上去充满了野性,在汉人看来,感觉很丑陋,但再难看,他这颗脑袋可值千金呢。

达延鄂齐尔心知,自已的手下中,想割下他这颗脑袋下山向秦军请赏的恐怕不在少数。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吼道:“来啊,千金在此,谁要来取赶紧来啊!”

山上两三千又饿又冷的残兵,面面相觑,达延鄂齐尔望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不信任。

这时一阵风来,松枝上落下一团个雪球,刚好打在达延鄂济尔光溜溜的头顶上,冷得他打了个激灵。

部将庆格尔泰连忙上来小声劝道:“大汗,别这样......”

“滚开!你也想要我的脑袋下山请赏吗?”达延鄂齐尔虽然封汗了,但还是太年轻了。

半个月前,他还做着入主中原的美梦,满怀壮志突然间碎了一地,如今被困在这大通山中,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两三千残兵还望着他的脑袋心怀鬼胎。

他就象突然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整个人几乎崩溃了,已经快失去理智,他浑然不觉自己的这一系列行为,给手下本就绝望的士兵何样的感受。

庆格尔泰被他推倒,右手被一颗尖利的石块割伤,红色的血液滴在雪地上,一点、两点、三点.......本来还千方百计想突围的他,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随着血液一点一点的滴出来,滴在冰冷的雪上。

被逼入大通山时。达延鄂齐尔身边还有四千多人马,被围困半个月,数次突围都没成功,已经有近半人做了逃兵。

能留下来的,本来都是比较忠心的,但昨夜一场雪降下,让大家的处境更恶劣,所有粮食都吃光了,连战马也快杀光了。

这又冷又饿。还能撑多久?

这时秦军又开出了条件,降者不杀,擒杀达延鄂齐尔者还赏千金,把这两千多残兵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瓦解了。

他们瑟缩地挨在一起。默默地看着达延鄂齐尔和庆格尔泰,一个个心情复杂,眼神飘忽。

庆格尔泰坐在地上,任由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着。哀莫大于心死........

锵!谁也没想到,庆格尔泰在这个时候,突然暴起。拔刀霍然砍出。

噗!达延鄂齐尔那颗脑袋瞬间滚落在雪上,一双怒目还圆睁着,仿佛至死也不相信自己以往最信任的庆格尔泰真会这么做。

无头的尸体鲜血狂喷,萎靡倒地,地上洁白的雪花全被染成了红色,一声声惊呼自两千残兵口中发出,山上一阵骚动。

没多久,山下的韩刚和郝摇旗就看到,庆格尔泰提着达延鄂齐尔的脑袋,带着两千多残兵走下山来。

韩刚和郝摇摇大为欢喜,说实话,这鬼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山上的残兵不好受,他们围下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能尽快解决这伙残兵,那是再好不过。

捷报传到回到兰州,秦牧高兴之余,立即下旨,命郝摇旗带两千人马往镇西宁城,余者人马赶紧撤回兰州,以稍稍减轻后勤压力。

这次征战陇右,大军六成的粮草是由商人转运,大部分是开中法,商人将粮草运来,换取盐引。有部分则是纯粹的承包,就是官府把转运粮草的工作包给商人。

这么做朝廷花费和自己转运差不多,但效率却完全不一样。

商人要从中赚钱,只能从效率上赚,在路上花的时间越久,他们损耗越多,赚得也就越少,甚至可能赔本。

有些商人的效率比朝廷征调的民夫快了近一倍,你很难想象,商人们是怎么做到的。

兰州府衙二堂里,只有秦牧与司马安二人。

自从登基以来,秦牧很少单独召见司马安。

大半年过去了,司马安并没有因为秦牧刻意的疏远而做出什么不智之举,而是不断地退让,尽力配合秦牧一系列的政策。

对此,秦牧表示满意。

新帝登基,特别是开国皇帝,肯定要有一个集权的过程,不先加强自己的权威,不但意志难以推行,严重者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导致初生的政权迅速崩溃,秦牧当然也不例外,集权是必然的。

司马安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个时候谁与皇帝争权,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历代开国功臣,多是功成身退,这不是没有内因的。

今天秦牧突然单独召见他,司马安反而有些不适合。

秦牧和他聊了会儿内政和战局,才说道:“司马学士大概也注意到了,现在的商队,似乎总在紧跟军队的脚步,两者破有些互相依赖的感觉,对此司马学士怎么看?”

“这次把后勤承包给商人,开始有不少人反对,但现在看来,效果颇佳。”伴君如伴虎,秦牧突然问这样的话,司马安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只能先敷衍两句。

秦牧随口说道:“唐朝的都护府,掌兵掌政有财,乃有安史之乱。宋朝立国之后,不光不让军队沾上财字,甚至另设支度使,把财权与宰相的施政权剥离出来,才刹住唐之后蔚然成风的军人割据势头。”

“陛下所言极是。”司马安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秦牧的态度颇为耐人寻味,让人有点吃不准,“陛下,以眼下的情况,若是军中将领与商人勾结,确实有可能得到财源支持。但臣以为,这与唐朝的节度使掌在地方财政权又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学士请讲。”

“陛下,商人逐利,只要有机会,他们必然会尽可能买通军中将领,以从中牟取更大的利益,但让他们倾出身家支持将领谋反,恐怕又没几个商人愿意了........”

秦牧打断他道:“司马先生忘了山右八家吗?”

司马安摇头道:“山右八家资敌,这毫无疑问,但说山右八家支持满清入关,那就不尽然了。真论起来,恐怕最不愿满清入关的反而是山右八家。”

“谁能保证不会有商人觉得支持将领割据,可以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陛下,这样的人,肯定有,但不多。”

“只要有可能就得防范。”

很显然,皇帝是不想一切把商人与军队完全切割开的,否则他根本无须找自己商量,直接下旨就行了。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商与军形成一个良性的结合,而又不会因此引发叛乱,想必,这才是皇帝要的答案。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陛下,关键还是得从根子上预防,臣以为,宋朝的更戍法稍加改良,不失了可行之策。”

秦牧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样的词汇:“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他的眉头微不可见的蹙了一下,更戍法在防止将领专权方面非常有效,但它的弊端也很多,如何改良才能消除他的弊端呢?

**************

ps:求月票,求年度作品票,兄弟姐妹们,现在年度作品票还排在历史类第一位,但明显后劲不足,历史之王,美好的天空,美好的愿望,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扶一把,求年度作品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