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761章 民心(求保底月票)

明扬天下 第761章 民心(求保底月票)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陛下。”

“陛下来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岁岁!”

秦牧走下车驾,南京城的百姓多数是认识他的,顿时跪到一地。

秦牧抬抬手,大声道:“平身,都免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虽然起身了,但激动的喊声更加洪亮,此起彼伏。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以死进谏,但普通百姓对大秦皇帝的好感和崇敬,从没有减少过。

不管皇帝如何大兴土木,如何兴兵伐敌,从未向百姓加征过一次饷。相反,普通老百姓还从事受益匪浅。

普通百姓不管你什么天下兴亡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谁给他们安定富足的生活,他们就感激谁。

“陛下!”

“李大娘请起吧。”

秦牧说着,上去虚扶了李大娘一把,惊得她连连说道:“折煞贱妇人了,折煞贱妇人了。”

“李大娘不必如此,你有恩于朕,岂能让你跪在大秦门外?这样吧,老韩,拿块宫中行走的玉牌给李大娘,以后这大秦宫,李大娘你要进便进。”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贱妇人一介草民,岂能僭越。陛下之天恩,贱妇人已无以为报,再不能受此大恩了。

陛下,今天宫里的林公公拿着宫中珍藏出来典当,向贱人感叹,说是陛下为了筹措军饷,宁愿节衣缩食,典当宫中珍藏,就算皇后娘娘身怀龙子,也用度减半,还把娘家陪嫁的首饰都拿出来典当了,也不向百姓派饷。

陛下啊,您这么做。让贱妇人等深受皇恩的人无地自容啊。今天贱妇人把陛下赐给的金子和家里的一点积蓄都带来了。

贱妇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没有陛下,就没有贱妇人一家今天的好生活,这是贱妇人一家子的一点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李大娘,不必如此,边境上来了几蕞毛贼而已,朝廷很快就能平息,大家不必惊慌,相信朕。相信我大秦的将士,一定能保我大秦安宁的。”

“陛下的话,贱妇人自然相信,但贱妇人这点心意,陛下无论如何还是收下吧,你若是不收下,贱妇人就跪在这大秦门外不起来了。”

秦牧刚要说话,外头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说道:“陛下。草民李大同,也捐二个龙币,聊表心意,还望陛下收下。”

秦牧循声望去。但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大爷走出来,手上捧着两个白花花的龙币,颤悠悠地跪下。

“草民今年五十有八,乱世人命贱如狗。草民见多了,那种苦也尝多了,只有这两年。托陛下的洪福,草民才真正过上安定的生活,家里还攒下了几个小钱。如今前方将士们在和敌人拼命,陛下在节衣缩食,皇后娘娘连嫁妆都捐出来了,草民若是不知道也就罢,既然知道了,便不能昧着良心装着不知道,草民捐出这两个龙币,聊表心意,还望陛下不要嫌弃。”

外围原本窃窃私语的人群,突然全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接着,一个见一个,一个跟着一个,全部又拜倒,纷纷解囊,或是一个龙币,或是几个铜钱,一双双手高举起顶,纷纷说道:

“草民一点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草民一点心意,请陛下收下吧。”

“..........”

秦牧听着一声声呼唤,看着那无数双高高举起的手,感觉大秦的天,就是这一双双手撑起来的。

他强自笑了笑,大声说道:“大家快请起来,朕若是收了你们的银子,那和派饷有什么差别?大家快起来,都回去吧。”

李大娘立即说道:“陛下,这是大家自愿捐献的,怎么能和派饷相比呢?前朝派三饷,那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摊派下来。现在大家自动捐献,那是有多少捐多少,量力而为,没有的便不用捐,这完全不一样。陛下,大家一点心意,您就收下。”

“是啊,是啊,这些都是我们自愿捐献的。”

“请陛下收下吧。”

“请陛下收下吧。”

“不可,大家快把钱收回去,收回去,朕乃一国之主,有敌来犯,朕自能应对,大家不必如此。”

秦牧大声喊着,然而在那位老大爷带头下,人们纷纷把钱放到大秦门前,有一个龙币,有一个铜钱,有的多,有的少,但不管多少,大家都是放下了,再向秦牧拜上一拜就走。

这一幕是秦牧万万没想到的。更让他没想到是,此事很快就传开,轰动整个南京城。

市井间纷纷在传说,陛下为了筹措军费抵抗外敌,宁愿典当宫中典藏,也不愿向百姓派饷。皇后娘娘身怀龙子,还节衣缩食。皇家做到这份上,过上了好日子的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好说的呢。

前来大秦门捐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都是把钱放下便离开。一个个龙币,一个个铜钱,家里宽裕的捐多一点,家里不宽裕的捐少一点,或者不捐,没有谁勉强;

或许只是少吃一餐肉,少用点零花钱。但抵不过南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捐出点零花钱,也十分可观。

大秦门前,一天下来,就堆出了一个高高的银山,几乎将整个大秦门堵住。

此事秦牧没想到,所有朝中大臣也没想到。恐怕就是那些捐出银子百姓,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主动拿着银子到大秦门前,不计名利的捐献出去,其中不乏一些人是受从众心里影响,但不管如何,总是他们一份心意捐出来了。

此事一出,本来雪片般进谏的奏章,在这一天就开始少了。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若不信,可以去大秦门外看看。

有这样的民望,皇帝想做什么事做不成?

所有的进谏,在大秦门前那小山似的银子面,是那么苍白。百姓什么也没说,但却以无言的行动在支持皇帝。

有官员怀疑,这是皇帝与皇后、还有那李大娘演的一出戏。但不管如何,百姓总是被感动了,是自愿拿钱来大秦门捐的,民心已经向着皇帝,向着皇家。

那一双高举着的手,岂只是捧着几个铜钱?那是在捧起大秦的天啊!

进谏的言官少了,有些甚至也想不周青以死进谏的人,幽幽一叹,放弃了。

有人传说,户部尚书刘伯全在自己的签押房里,关起门来嚎淘大哭了一顿,没有人知道他哭些什么,只知道刘尚书拿了百姓捐出的钱,对户部官员大吼了一声,整个户部便没日没夜地忙碌了起来。

朝堂上这两天出奇的安静,皇帝也没有什么表示,只知道他招集了海陆两军都督府的武将,以及兵部的大臣,在华盖殿榷商着些什么。

朝堂上,有一种奇异的气氛在暗暗流动,便表面上又平静得出奇,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四面八方的战报仍是如雪片般飞来,没有捷报,形势反而越来越逼人,海军为了捍卫东南沿海,又与多国联合舰队在广东沿海血战了一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未分胜负。

很快又传来消息,澳门的葡萄人也反水了,一起加入了对抗大秦的行列,使得东南沿海的局势更加危急。

青藏的和硕特部两万大军,兵围兰州城,大掠兰州周边,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兵,大有一举攻取兰州,截断河西走廊东端的架势。

如果兰州失守,整个河西走廊两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南京听不知那金戈铁马的轰鸣,却感受到了阵阵凛冽的朔风寒意。

这天,大秦宫里终于有动静了,第道圣旨下达:调马六两、崔锋、艾能奇三部兵马,全力围剿思恩府叛乱。

风起青萍之末,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来下恐怕将是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情景了。

********************

ps:上个月的月票奖没了,正伤心,早上起来一看,这个月连分类月票榜都没上,心碎一地。

兄弟姐妹们,风云际会,战云即起,请大家支持,求保底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