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715章 核心利益

明扬天下 第715章 核心利益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这两天,南京接连迎来了琉球、占城、暹罗三国贡使。

另外交趾的郑氏、阮氏也前后遣使入贡。

交趾郑氏和阮氏的来意,不言自明,大秦平定两广,把朱家最后的两个政权也灭了,其中在灭亡朱由榔的过程中,高平的莫氏给秦军提供了不少后勤补给。

这一事实,让郑氏和阮氏大感不安,匆忙派出使者赶来南京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南面的暹罗除了进贡,还趁机告了洞吾国(东吁国)一状,希望大秦能给暹罗主持公道。

这一百年来,暹罗不断遭到北面的洞吾国入侵,大半国土丢失,只剩下首都大城府一带,还被迫向洞吾国称臣。

暹罗很大一部分先民原居住在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到暹罗。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对中华上国一向也很有感情。崇祯十六年,也就大明灭亡前一年还入贡。

明朝的史料记述中这样描述暹罗:其国,周千里,风俗劲悍,习于水战。大将用圣铁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铁者,人脑骨也。

王,琐里人。官分十等。自王至庶民,有事皆决于其妇。其妇人志量,实出男子上。妇私华人,则夫置酒同饮,恬不为怪,曰:“我妇美,而为华人所悦也。”

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出,罗暹人对中华上国的崇尚,甚至老婆跟华人睡了,丈夫还置酒同饮,并把自己老婆得到华人看中是一种荣耀的事情。

作为天朝上国,接到小弟的告状,大秦皇帝陛下自然要表示一下。

为这件事,秦牧特意把内阁三个辅臣,以及黄振林、甘南召到华盖殿。商议对策。

洞吾国就是后世的缅甸,现在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目前正处在全盛时期,疆域包括后世的缅甸和老挝、泰国的大部分,整个中南半岛大部分已经被洞吾国占领。

它甚至把葡萄牙侵略者给赶出了国土,东南亚的无数小国中,有能力驱赶船坚炮利的西方殖民者的国家,只有洞吾国了。

司马安等人都是老成精的人,见秦牧如此急于为暹罗“伸张正义”,当然能猜到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华盖殿里。一缕檀香,几杯清茶,仲春的天气极为宜人,宫女太监们悄立于殿边,秦牧轻轻一拂那黑色的龙袍,徐徐问道:“洞吾国之事,诸位大臣有何见解?”

黄振林先说道:“陛下,抛开暹罗之事不说,洞吾国王他隆派近两万大军进入云南。企图火中取栗,若非其插手,云南之事不会拖到今日未决。虽然他隆现在已经把军队撤回,然犯大秦者。虽远必诛,否则我大秦天威何存?”

司马安忍不住轻咳了两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云南楚雄以西一直未能解决。并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秦牧的意思;

他授意征南大将军崔锋,让云南各个土司打头阵。相互厮杀,以削弱这些土司,为将来云南的改土归流、长治久安做铺垫。

李源和路振飞则默不作声,作为内阁大臣,他们一向谨言慎行,黄振林的意思他们并不太在意,他们在意的是秦牧对此怎么看。

秦牧向起居舍人金磊招招手,示意他把一幅地图拿过来。

起居舍人算是皇帝近臣之一,帝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主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每一季度结束时,将记录整理送史馆,作为将来修皇帝实录的材料。

金贡南拿来的,是一幅世界地图,秦牧指着地图说道:“自古以来,我华夏的主要威胁皆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朕可以告诉你们的是,随着火器不断进步,游牧民族的骑兵会逐渐丧失优势,来自北方的威胁也就慢慢消减。

然正所谓此消彼涨,在北面的威胁消减的同时,来自海上的威胁却在不断增加,从明朝中期开始,东南倭寇之乱,再到西洋红夷不断进逼我沿海,大洋不再是我中华的天然屏障,而是威胁的来源,这一点我大秦上下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作为我大秦一项国策来看待。”

秦牧说这些,自然是要定下了个基调,让大臣们更多的把目光投注于南方。

换而言之,所关注的就不只是洞吾国了,而是将整个南洋当作一盘棋来布局。

对今上的雄心壮志,在坐在大臣都有清醒的认识,对开疆拓土的热衷,今上不输于始皇帝。

而且他们同样知道,今上不象明洪武那样,重名不重利。

他不但重名,更重实利,向来不做亏本赚吆喝的事情。

司安马平静地说道:“诚如陛下所言,我华夏来自海上威胁日趋增加,这一点臣表示赞同,我大秦秉承前宋不抑商的国策,财税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上。”

司马安点到为止,内在的意思就是,大秦的威胁不但来自海上,财物之利也来自海上。

如果从实利上看,北方草原所能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南方诸岛。

南方诸岛不但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年三熟。其他经济物产也异常丰富,这是只能放牧的北方草原远难以比拟的。

况乎能否控制南方诸岛,关系海上丝路的安全,也就是关系到大秦的经济命脉的安全。

作为大秦帝国的首辅大臣,司马安对秦牧知之甚深,私下里时常顺着他的思路琢磨,早已得出一个结论:大秦皇帝陛下有意扫平南方诸多小藩邦,完成比始皇帝更宏伟的大业。

路振飞幽幽地说道:“陛下,始皇帝发五十万大军,用了数年时间,才平定岭南,陛下想必清楚其中的原因。”

秦牧说道:“路阁老所忧虑者,亦为朕之忧虑。然世易时移,今日之世,非始皇帝当时之世矣。朕更不会发五十万陆军南下,若是如此,朕宁愿不南顾,以免劳民伤财。”

甘南说道:“当年始皇帝南征,陆路不便,是以虽发五十万大军,仍困难重重。再看今日之西夷,来几条船,数百人,就能征服南洋诸岛,并占为己有。

今我大秦水师之强,何弱于西夷?西夷万里迢迢而来都能轻易做到的事,我大秦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

甘南的话,可谓是道出了秦牧的心意,象荷兰人几乎控制了整个爪哇岛,他们有多少兵力?西班牙殖民吕宋岛又用了多少人马?

只要方法用对了,要占领南洋诸岛,绝对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更不必要象当年始皇帝征讨岭南一样,需要动用几十万大军。

李源说道:“陛下,大秦社稷初定,国内民生尚待恢复,南洋诸岛,宜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凡事皆须量力而行,这一点朕心里有数。陆上之征战,若非外夷主动入侵,这几年内将不会再大举用兵,以予民休养生息。

不过海军则不然,朕可以告诉尔等,朕投巨资筹建海军,绝不是要以举国之力养着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来养举国之民。”

李源与路振飞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很清楚,秦牧这番话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

明初郑和下西洋,有人说是劳民伤财。然而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却说了一句话:今国用不缺,皆赖郑和下西洋也。

永乐朝刚打完四年内战,把北京到南京的大片国土打成了一片焦土,紧接着大肆营建北京城,50万大军五征蒙古,80万大军南征交趾,处处花钱如流水,永乐朝不但没因此穷困,反而是大明最强盛的时期。

而明初岁入一直只有几百万两,难道永乐帝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从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这句话,不难看出内因所在。所以说秦牧要以海军养举国之民,并不是太夸张的事。

换而言之,以海军攻取南洋诸岛,处理得当的话,不但不是劳民伤财的事,反而有可能给大秦带来滚滚的资财。

所以用劳民伤财的理由来反对开拓东南诸岛站不住脚,只是象交趾、洞吾、暹罗这些国家,多是深山老林,路振飞他们觉得要征服和统治很困难,这种认知已经深入骨子里,所以显得非常犹豫。

黄振林说道:“下官去过南洋,南洋诸岛上,多是蕞尔小邦,有的兵不满千,民不满万,如这般小国,我大秦若发兵征之,两百兵马足以。事实证明,西夷征服一岛,所用兵力也不过数百人.......”

路振飞打断他道:“自古以来,兴无名之师者,无不以失败告终,陛下当慎之。”

秦牧微闭起双目,徐徐说道:“有名无名,在于举国如何看待那片土地,若举国上下,皆将那片土地看作国家的核心利益,则出师必有名。若是认为可有可无,则有名变无名,皆因举国不愿为之也。

朕先前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以后大秦之敌,必来自东南海上;大秦之经济命脉,亦在东南海上,这一点目前百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作为朝中大臣,尔等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则......”

*****

ps:打东南最难的地方在于统一思想,这一章是为统一朝中大臣的思想做铺垫,大家如果也觉得统一思想才是问题的根源的话,请投我一张月票吧,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