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653章 伏子(求月票)

明扬天下 第653章 伏子(求月票)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北伐大捷之后,秦王要往关中祭陵,告慰先祖。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得天下皆知,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以前的君主,只要有机会,谁不是急着去抢那张龙椅,生怕迟了那么一刻。

不比远的,就拿现在的广西和广东来说,占着偏远的一隅之地,千儿八百个人,手上几条烂枪,还不是抢着称帝抢破了头,甚至不惜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秦牧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衣冠,领有四海,功莫大焉!在百姓切切期盼,群臣再三劝进之下,还要千里迢迢赶往关中,先行祭陵,而不抢先登极。

这是对华夏先祖的致孝,是海一样的胸襟,这样的人,才配做天下之主嘛!

有些人不禁想起永乐当年之事,朱棣打下南京时,急不可耐地赶去金銮殿登基,还是有人提醒他“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才惊醒,连忙去谒陵,此举显得非常虚伪,但打着一个“孝”字,还是取得了天下人的认同。

秦王今日之举,与朱棣不可同日而语。以眼下的情况,秦王并无必要先去祭陵,却坚持这么做,这就显示出了十二分的诚意,教人打心眼里佩服。

许多有条件、有能力远行士人,纷纷闻风而动,自行赶往关中,希望能目睹,甚至参加这次隆重的、意义非凡的祭陵盛会;

当然了,希望借机有幸得到秦王的召见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这段时间秦王所到之处,总是选贤任能,许多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认有些才学的人,有几人能不心动?

不光是读书人在行动,精明的商人同样是闻风而动。

秦王车驾刚刚出京。有个叫刘禹的商人,壮着胆子,在半路上拦住秦王车驾,向秦王捐出自己全部的身家,据说他连家里田地都变卖了,才凑出十六万两银子。

捐献之时,他言道:这些年天下战乱不休,华夏祖陵失修,作为炎黄子孙,不忍见祖宗蒙辱。是以倾尽所有,以供修陵。

刘禹此举感动了秦王,秦王收了他十五万两银子,并赐了个官职。

此事一下子传疯了,平常人等感动莫名,而其他商人则从中窥见了机会。

秦王一路西行,前来捐献的商家富户络绎不绝;

尤其是刚刚成立的山西商会,一次募集了一百二十万两的巨资,在太原城外守候秦王车驾。秦王还接见了他们。

随驾的御史言官惊慌了,他们死盯着户部,除了那一百万两外,不让户多拨一文钱用于修建西京皇宫。但如今看来,能堵住户部并不见得就万事大吉了。

秦王要是想,排队给他捐献银子的商贾富户能从北京直排到西京去,这虽然夸张点。但要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绝对不成问题。

要知道,当初修建南京的皇宫时,天下百姓一次就捐出了**百万两。坐不住的御史言官开始频频进谏。

但秦牧还是力排众议。在太原城内接了万宜、胡山南、李吉三个山西商会的代表。

秦牧驻驾的地方,本就是胡山南的产业,是他主动请求山西布政使沈文奎用自家别院接待御驾的。

在沈文奎的带领下,三人诚惶诚恐地走进院子,在台阶外就开始三拜九叩,入厅之后,再复叩拜,有如朝圣一般。

秦牧看着伏在地上的三人,轻轻颔首道:“你们捐献的银两,本王收下了。本来这个时候,再提山右八家,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但为了你们好,本王还是再次提醒你们,前车可鉴,切莫重蹈覆辙。”

“草民等不敢,草民等不敢。”胡山南三人连忙再叩首。

“没什么不敢的,逐利是商人之本性,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胡山南、万宜、李吉三人万没想到,好不容易见到秦王,竟换来这样一通话,不禁吓得脸色煞白,冷汗森森直下。

秦牧此时却道:“沈卿,这番话本王是说给你听的。”

沈文奎悚然一惊,也连忙跪下请罪。

秦牧摆摆手说道:“沈卿,本王只是要告诉你,商人逐利是本性,所以不能光靠他们自觉。如果再出现山右八家那样的事情,本王将不只是抄商家,还要追究当地官员疏于管治之责。”

“臣.....谨记在心。”

“你们都起来吧。”

“谢吾王。”

“不教而诛谓之虐。本王今日提醒你们,是希望你们能守法经营,特别是不要里通外国,资敌养寇。本王今日之所以接见你们,是因为山西战略地位不但极其重要,而且晋商这个群体也比较特殊。

你们若是忠心为国,则可替朝廷分担不少边需补给。你们若是行奸弄险,则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害。

大秦是鼓励工商的,本王也乐见商人繁荣市贸,所以,只要你们守法经营,便不用担心什么。”

“是是是,草民等一定守法经营,不敢违背吾王一番谆谆教诲。”胡山南三人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暗暗吁了一口长气,这时才感觉到背上汗津津的。

秦牧稍作沉吟之后说道:“九边之地,免不得要驻以重兵,为了解决军需补给,本朝也会采用开中之法。晋商历来善于经营,本王乐于看到你们参与其中,让边贸重新繁荣起来。”

胡山南、万宜、李吉三人听了满心激动,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这些,在秦牧这句话,足够了。

秦牧自然也不会与他们说太多,很快让三人退下,然后才对山西布政使沈文奎说道:“宣大是进出草原的战略重地,朝廷必将在此驻以重兵,以控制漠南各部。而军需补给,从南方转运,耗费巨大。

本王钦点你为山西布政使,是寄予了厚望的,望你能对各州官吏严加约束,防止他们对商人层层盘剥,以便让商人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使商贸迅速繁荣起来。

还要在边墙多设一些榷场,鼓励牧民前来交易,官方可适当建一些商铺,或租或卖给商家,此举不但能增加官府收入,还能迅速拉动贸易繁荣,商贸繁荣了,边军补给也就容易解决了。

另外山西山多地瘠,干旱少雨,农产不丰。你要在山西加快推广玉米、蕃薯、土豆这些新作物,尽快解决山西的粮食问题,以资军用。”

划出一块地作为榷场,再在里面建商铺或租或卖给商人,在这个时代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沈文奎一下子就从其中看到出了巨大的收益空间。

秦牧这一招是借用了后世大搞房地产的办法,他没有在国内搞,而跑到边境线上来搞,主要还是要解决边军的供给问题。

此举不但能在短期内筹集起一大笔财富,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促进边贸也会有良性的一面。

沈文奎得了这个点石成金的妙策,不禁大喜,连忙拜道:“吾王对臣之隆恩,臣铭感五内,唯有鞠躬尽瘁,以报吾王天恩之万一。吾王点拨之事,臣会字字谨记在心,倾力施行,不敢有负吾王厚望。”

秦牧一路西行,有些累了,便传来太仆寺卿杜风,让他与沈文奎商议,细化山西的边贸事宜。

就战略地位而言,山西比北直隶更为重要,北直隶南面一片开阔,无险可守,北方的势力就算占领了北直隶,也不容易守住。

山西东面是太行山,西界黄河、吕梁,南面有崇山险阻,只通一条太行古道,极守难攻。而且南下就是中原腹地,向西可取关中。向北,就是进出漠南的捷径。

是以,秦牧对山西防备的重视,甚于北京。他这次入陕祭陵,并不只是单纯的祭陵,颇有巡察九边之意。

通过此行,对北疆作一些安排,使之真正安定下来,可谓是用心良苦。

对于晋商,他今日破例接见,算是埋下一个伏笔,来日将有大用。

************************************

ps:这几天订阅少,书评少,月票少,淡淡的让人忧伤,是不是要我祭出庶母女的猛料........兄弟们,话说这几天真的太惨淡了,有点难以为继的感觉,能不能来点给力的支持,最后再弱弱地喊一声,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