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458章 宿命的轮回

明扬天下 第458章 宿命的轮回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秦淮,秦淮,大秦的淮水。

秦牧定都金陵之后,秦淮河才真正名副其实。

这难道不是宿命的轮回吗?

除了朱元璋外,从来没有哪朝定都秦淮河畔而能统一全国过。

到元末时,术士说华夏的王气南移了,所以朱元璋定都金陵而能统一全国。

但是,朱元璋定都金陵后不久,皇宫地基下沉,这是不祥之兆,于是北方的燕王打来,金陵沦陷.......

金陵藏风纳水,虎踞龙盘,自古便被认为有帝王气象,毫无疑问它是帝王居宅,但为什么定都金陵的王朝,都难以长久呢?

原因只有一个,金陵是属于大秦的帝王宅,别人纵然暂时抢夺去,也难以久居。

秦淮,它是属于大秦的,它在静静地等待着它宿命中的主人,时光茬苒,沧海桑田,将近两千年过去了,静静流淌的十里秦淮,终于等来了它宿命中的主人——大秦!

现在,术士们众口一词,如是说。

现在,万千百姓口口相传,如是信。

随着大秦定都金陵,这座帝王宅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新修的宫殿拔地而起,已初具规模;龙江船厂一派繁忙,一条条巨舰铺下了龙骨;

马鞍山巨大的铁矿被开采出来,成为大秦的兵器库,富饶的江南和湖广,成为大秦左右两个粮仓.......

各地捷报频传,滁州大捷,贵州平定、徐州光复,凤阳光复,寿州光复,淮河以南全部归为大秦治下,秦军的黑衣玄甲势将席卷天下.......

虽然是深冬季节,十里秦淮却越发清肃如画。还有十来天就要到年了,金陵城中百戏纷呈,热闹非凡,人们用各种形势庆祝前方的大捷,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如果说去年人们心中充满了绝望、充满了亡国末日的彷徨,充满了家破人亡的悲伤。那么今年,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华夏衣冠又回到了人们的身上,自信和笑容,又回到人们的脸上;

人们不用再担心随时有叛军打来。有鞑子打来。人们相信黑衣玄甲的秦军能保护他们,相信这是一个宿命的轮回,是华夏的新篇章。就连那些死忠于朱明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大秦是天命所归已无法逆转。

百戏纷呈的金陵城里,许多戏台就搭在宽敞的街道正中,观众站在街上看戏;在街道的一边又用木条和木板搭出女台,上面遮有布幔,台上坐许多女眷;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

这无比繁华的景象,就象一幅壮丽的画卷,由外廓农村田舍始,到城内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

秦淮河两岸建筑,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画舫、渔船往来穿梭……

“秦王回京了啦!”

繁华的街市间。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嗓子。

转瞬之间,秦王回京的消息,就象一阵东风,迅速吹遍了金陵城,全城很快随之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秦王大捷回京,肯定是要走正阳门入城的,人们纷纷携老带幼拥到正阳门外,夹道欢迎。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气氛无比的热烈。

前段时间,鞭子再次打到江北的浦口,给金陵造成了很大的震动,但事实证明,有秦王在,金陵是安全的,完全不用担心鞑子再打过江来;

现在,淮河以南的土地,已经全部光复,有了淮河这道防线,金陵就更安全了。

如果说,以前每一次捷报传来,都会让金陵百姓振奋不已的话;那么秦王大捷归来,无疑是将百姓积聚以久的热情彻底引爆了。

西风烈烈,旌旗漫卷,两列衣甲鲜明的秦军卫士策马而来,气势凛冽,铁蹄铿锵。

秦牧仍旧是黑衣玄甲,披着乌云豹大氅,腰悬宝剑,骑着毛色墨亮的千里良驹,他的龙旗刚一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前来迎接的百姓就象风吹过的麦浪,一浪一浪地伏倒,欣喜若狂地齐声大呼:

“秦王万岁!”

“秦王万岁!”

“秦王万岁!”

声浪如潮,响遏行云,钟山为之久低昂,秦淮河清波随之震荡,在一场场大捷的鼓舞下,大秦的民气已经飙升到了顶点,而秦牧在民众中的威望,也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饱受过膻腥之苦的人们才更珍惜自己的衣冠,历经战乱的人,才更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历经磨难的民族,重新站起来时,才更加坚韧不拔。

秦牧之所以如此受到拥戴,拥有这么高的人气,除了百姓相信大秦是宿命的轮回,秦牧是紫微下凡,是天命所归外,也与秦牧的文治武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治理下,短短两年时间,湖广的富庶已不亚于江南。

在个人武功方面,以前明朝皇帝自永乐之后,几乎没有上过战场,偶尔有皇帝上一回战场,七十万大军还惨败给人家两三万,连皇帝都被俘了;更重要的是,明朝打仗,国家越打越穷,赋税越来越重,百姓越来越苦。

现在的大秦,似乎完全跳出这了个惨圈,并没有因为打仗而变穷,更没有因为打仗而加赋,市井因为战争采购,反而变得更加繁荣。

秦王御驾亲征之余,不忘民生,据说秦王又准备推出一项惠政,建立养老制度,使孤苦无依的百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望着数十万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如涛如浪,没有人能无动于衷。说实话,秦牧自己也不能。出城迎接的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不能。一个个激动得胡须颤抖。

“臣等恭迎圣驾回京!”

“各位大臣辛苦了,都免礼吧。”

“谢秦王!”

大臣们奉上美酒接风洗尘,秦牧接过酒先敬天,再敬地,接着洒酒敬那些战死沙场的英灵,最后才自饮一杯。

此举让大臣们颇有微词,但随秦牧回京的将士,却十分感动,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差异,在这在万众注目之下。秦王将牺牲的将士看得比自己还重,士兵看在眼里,许多人甚至热泪盈眶........,

秦业也由韩赞周带着,前来迎接乃父,小家伙已经开始呀呀学语,不知杨芷费了多少心思教他,秦牧抱起他时,竟会稚声稚气地喊了一声:“爹爹!”

秦牧闻声大乐。当众亲了他一口,然后将他抱上战马,一同入城。第一次骑马的秦业异常兴奋,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可惜没人能听懂他说些什么。

秦牧入城之后,先到皇宫看了看,工地上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程进展非常快速。三大正殿已建成一半,已经初现它那巍峨雄伟的气势,根据黄振林的估计。再过半年时间,紫禁城工程就基本就可以竣工了。

随后,秦牧回夫子庙旁到王府,并在王府正殿设宴,四品以上文武大臣皆请赴宴。

大臣们再次举杯敬秦王取得淮南大捷,尽收淮南之土。

秦牧持杯说道:“本王之功,是浴血疆场的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是所有大臣用默默的辛劳换来的,是无数百姓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本王也敬每一位为大秦作出贡献的人。”

“秦王圣明!”

“司马学士比以前清瘦了不少......刘尚书想必又为钱粮之事熬夜了吧?杨尚书铨选能员治理新拓之土,不曾有半日空闲.......何尚书调兵遣将有条不紊,宋尚书督办百工,使前方大军兵器不缺,本王还听说刑部有一张铁面,百姓不怕含冤不白........”

秦牧对在坐的大臣一一点名温言称赞,他大捷归来,不但没有居功自满,反而将功劳归于大臣们身上,让大臣们十分感动。

大臣们纷纷离席施礼:“我王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秦牧大袖一展,哈哈一笑,和大臣们共饮了三杯。

接下来,他面色一整说道:“总体而言,朝廷转运是良好的,不过,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浦口两度被鞑子攻陷,本王听说是有粮草官收受了贿赂,才让奸细混进来的。

此事影响极为恶劣,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眼看就可以把鞑子全歼了,却让几个贪官坏了事,这事必须彻底追究,对那些不法官吏加以严惩。

另外,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大秦的官吏有腐化的倾向啊,如今中原尚且沦陷在鞑子铁蹄之下,有些人就成天想着以权谋私了,他们大概忘了大明是怎么亡的了!”

秦牧的话,让大臣们一惊,尤其是左都御史邵华,连忙出来请罪。

“都察院有立风明纪之责,此事,都察院毫无疑问有失职责。有功者赏,有过者罚,邵华,本王暂且罚你半年俸禄。”

“臣,甘愿领罪。”

“光是领罪还不行,都察院要加大力度,肃清纲纪,并且长抓不懈。邵华,莫让本王再次失望。”

“是,秦王!”

在所有官员都得到奖赏的情况下,唯独都察院被点名批评,这让邵华倍感压力,一场肃整纲纪的风暴将不可避免.........

**************************

ps:兄弟们,别人又追上来了,只差两三票,感觉如芒在背啊!这几天本是打算加更回报大家的,但心就是定不下来,时不时就忍不住去刷新一下,看看是否又被人家挤下榜单了,码字速度大受影响。

第一次冲上榜的我,就象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在相差三两票的情况下,实在无法淡定。兄弟们,恳求月票支持,如果能拉开二三十票,俺一定多更以报答万一。

求月票!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