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361章 赶赴江阴

明扬天下 第361章 赶赴江阴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要建一座皇宫,绝不是把宫殿建得高大宏伟一点就行。它有太多的讲究,大到每座宫殿的形状、分布的位置、长宽的尺寸;小到屋顶雕饰、琉璃瓦的颜色,地砖的数目,都有严格讲究。

特别是前朝的三大殿尤为重要,象金銮大殿必须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而且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国家政权至高无上。

黄振林根据《周礼.考工记》、《礼记》、《易经》等古籍所记载,详加考究,与工部的的官员和大匠一起,日夜赶工设计。

除了宫城的设计外,黄振林还从军事角度向秦牧进言:“太平门扼要钟山,控制北郊,此地自六朝以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钟山是蟠龙,太平门东侧因处于龙脖子上,不能开凿护城河,是整个京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臣建议在太平门外修筑两个要塞,扼守太平门,以增强太平门的防御能力。”

刘猛之前选择攻打太平门,正是因为太平门没有护城河,防御最为薄弱的原因,因此黄振林提出在太平门外加建要塞,立即就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宫城还没开建,太平门外的要塞就先开建了。

历场大战,前后俘虏了十多万敌军,这回可派上用场了。

秦牧下令将所有俘虏押到金陵,供工部役用,如此可省得向百姓征劳役,还可以为户部省下一大笔开支。

这些事,自有手下的大臣去打理,秦牧很快就离开了金陵,放舟直下江阴。

如果说金陵是江南的首脑,那么江阴就是的脊梁。

这次战役,歼敌最多的地方不是安庆。不是马鞍山,更不是金陵,而是江阴。

江阴也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六十日的江阴保卫战中,牺牲的百姓足有十多万,几乎家家有战死之人,很多家庭甚至全部牺牲。

为了那些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壮烈牺牲的英魂,为了那不屈的民族之魂,秦牧必须亲往江阴主持大祀。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望着滚滚东去的大江,秦牧心中感慨万千。

原来的历史上,江阴坚守了八十一日,最终陷落,全体江阴百姓或是自尽,或是被杀,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躲在枯井中逃过这场浩劫。

然而因为最终满清统治了中国,江阴那不屈的精神没有得到弘扬,所有人都白白牺牲了。

为了这场大祀。秦牧把礼部尚书堵胤锡,侍郎覃秋白都带来了,另有要杨慎等十多位官员随行,由秦明祚率三千人马沿岸随行护卫。

覃秋白原是进士出身。担任过弘光朝的礼部郎中,对各种大礼很熟悉,听了秦牧的感叹,他谨慎地问道:“秦王。这次大祀,遵循何种规格,还请秦王示下。臣等好提前筹备。”

秦牧想了想说道:“若是没有合适的规格,你们就以高规格拟定一个国祭吧。以后大秦的每位君主,登基的第一年必须亲自到江阴、扬州两地举行大祀,否则他就没有资格继承我大秦的皇位。这就算是本王的第一条祖训吧;

另外,每年的祭祀活动,礼部尚书必须亲自来主持;每届文举武举,所有上榜的文武进士,什么雁塔题名之类的就免了,必须全部到江阴和扬州来拜祭、宣誓,才有资格放官。以示不忘国耻,不忘民族之苦难,弘扬我华夏坚贞不屈的精神。”

“秦王,这.........”覃秋白根本没想到秦牧会把祭祀的规格定得这么高,有点目瞪口呆。

“你还有疑问吗?”

“臣不敢。”

杨慎悄悄望了秦牧一眼,秦牧神态中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威仪越来越强烈了;

绣以金龙的黑底王袍,庄重而深沉,大气而严肃,进一步把他身上的威仪放大;

以至于高居礼部侍郎的覃秋白在他淡淡的反问之下,也不禁诚惶诚恐。

“江阴不但是反抗满清统治最激烈的城市,也是江南第一座树起我大秦旗帜的城市,意义不同一般,秦王定下这样的祭祀规格自有道理,臣表示赞同。”杨慎这番话有点拨覃秋白的意思。

在杨慎看来,现在天下未定,而且接下来很快就要面对福建的隆武所谓的“正统”,这次祭祀的意义便不仅是告慰死者,还有争取天下民心的重要意义在内。

所以秦牧不但要到江阴祭祀,回头还要到扬州祭祀,把规格定高些,实不为过,这有利于迅速收拢江南、乃至整个天下的民心。

大船顺流而下,乘风破浪速度飞快,随行的船只有二十多艘,船上旌旗飞舞,甲士持戈而立,供卫四周。

礼部尚书堵胤锡和覃秋白等礼部官员退到下层商拟祭祀礼仪了。

剩下杨慎、顾君恩等十来人,各据几案,分列而坐,几案上分别摆着几样点心,一壶清茶。

坐在上首的秦牧和声说道:“各位别光是看着,把点心都吃了吧,天下战乱未平,百姓饥寒交迫,咱们可不能浪费,这些点心就是咱们的午餐了。”

在生活上,秦牧一向还是比较节俭的,手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跟着效仿,很少有大肆铺张的情形出现,用点心代替午餐,对杨慎等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大家吃了些点心之后,斟上茶来,顾君恩便先说道:“秦王,郑芝龙至今还滞留在崇明岛,在臣看来,他已是进退两难。郑芝龙投降满清,我们有他写给洪承畴的书信为证,这次他悍然对我水师发起进攻,更是最好的证明。秦王这次到江阴,极有可能把他惊走,所以臣以为当先派人前往崇明岛,若能招降郑芝龙自是最好,若其不肯,秦王不妨趁机宣布他降清的罪行,然后兴师讨伐。”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顾君恩嘴上说是讨伐郑芝龙,其实上就跟当年燕王朱棣打出“清君侧”口号是同一个意思。

“嗯,确实有必要先派个人去崇明岛,不管郑芝龙愿不愿降,都不能再留他在崇明岛了,否则我军水师就难以离开靖江,全力支援庐州和淮安,对接下来的战事极为不利。各位大臣觉得派谁去崇明岛合适?”

宋献策犹豫了一下,出来答道:“秦王,臣愿往。”

秦牧颔首道:“好,既然宋卿主动请缨,那就由你去吧。此去颇有凶险,宋卿自己要小心。”

“秦王爱护之情,臣感激不尽,秦王放心,臣定当尽力而为。”

定下出使人选后,喻大猷说道:“郑芝龙降清,主要是想保住郑家海上之利,由此可知,就算郑芝龙嘴上答应归附,也必定会死保大利不失,秦王要真正掌握郑家舰队,几无可能;

因此,臣以为不管郑芝龙答不答应归附,都应该尽快兵发广东,对福建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这样福建就成了瓮中之鳖,到时再发兵讨伐郑芝龙,可保不留后患。”

喻大猷所说的后患,指的不是郑芝龙,而是隆武,先从陆上把福建与其他省份隔断,再发兵讨伐郑芝龙,扫除隆武赖以生存的土壤,到时隆武无处可走,只有自去帝号一途。

当然,隆武也可以随郑芝龙跟到海上去。

但这样一样,隆武的影响力就会降到最小。

而且郑芝龙是降清的“汉奸”,隆武跟着他,等于是往自己脸上抹黑,更难以得到百姓的认同,到那份上,隆武也不足为患了。

秦牧端起茶杯,累呷一口,接下来紧要的确实是让隆武自去帝号了,否则有他在,那些忠于前明的人,就会前赴后继,不断地与秦国为敌。秦国便很难集中精力对付北边的鞑子。

*************************

ps:这两天太冷清了,必须出来吼一吼了,求月票,求各位兄弟多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