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287章 东下江南还是北上河洛

明扬天下 第287章 东下江南还是北上河洛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

李自成不过一流寇,大多时候只会破坏,不会建设。东征燕云之时百姓尚且翘首以盼,可见明廷实际已是民心尽失。

崇祯致死不肯取消加派的“三饷”,被百姓弃如敝屣,人心向背已不可逆转,这些都是事实。

而顾君恩重点攻击朱家子孙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行为,虽然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却也并非胡乱捏造是非。

朱家子孙确实找不出几个象话的,就连被东林党包装成“贤王”的潞王朱常淓,监国才两天,也主动投降满清了。

顾君恩滔滔不绝说了一通之后,明确提出让秦牧自树旗帜,自立为王,秦牧当然不能立即答应。

自古以来,要做皇帝的人,都不会直接跟别人说我要做皇帝,都需要下属再三劝进,才勉为其难接受。

你或许觉得这种行为很虚伪,其实这其中大有文章。

首先这样可以向天下人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好东西到了你碗里该你吃大家能理解,但你的吃相不能太难看,否则难免招来天下人的非议。

其次,这也是给属下一个表忠心,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好东西大家都想吃,你把肉都吃了,总得给属下喝点汤,分点拥立之功。

再者,还可以向天下传达一种众望所归的信息,看,这么多人都拥护他,他若不贤明,会有这么多人再三劝进吗?

秦牧不答应,作为属下自然要再接再厉。

霍胜一点儿也不客气,随后站出来说道:“大人在这边和鞑子拼死拼活,什么鲁王唐王却忙着争权夺利,互起龌龊,拥立这样的人,岂不让三军将士心寒。大人,除了您,没人有资格来号令我军将士,也只有大人有资格做天下之主.......”

“胡扯!”秦牧冷斥一声,“如今整个中原尽为胡尘所暗,百姓流离失所,任人屠掠,这个时候谈何天下共主?”

司马安出来说道:“大人所言极是,但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顺。大人志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便应高举义旗,方能汇聚天下英才,众志成城,共克时难。”

诸葛敏也大声劝道:“大人,鲁藩、唐藩皆是十世远支,鲁藩无贤名,唐藩实为罪藩。实无资格继承大统,二者只不过是地方豪雄为一己之私拥立起来的傀儡;若其可立,则天下何人不可立?

大人抚宁江右,德布四方。仁及万物,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天祚大伪。必将有主,主祀者,非大人非属。”

精通太乙奇壬之术的吴晋锡说道:“大人,自古以来,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朱明运数既终,行运在乎秦氏;

大人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望大人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以慰普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殿中诸人纷纷出来,开始述古论今,丢起了书袋。

秦牧不为所动,平静地说道:“既然大家不同意拥立鲁王或唐王,有关拥立之事,就容日后再议吧,如今我军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军事压力;

东线,多铎兵锋正盛,咄咄逼人,池州已化作一片焦土,鞑子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咱们绝不可坐视不理;

北线,也不容乐观,必须夺回武阳关,以免鞑子再长驱入直,另外,根据夜不收传回的消息,清军正在河南、陕西集结兵力,不出所料的话,很快就会南犯襄阳,我军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策。”

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才接着说道:“以上所说的,都是战术层面的东西,面临这样的危局,咱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战略部署,下一步该偏重哪个方向,大家一起议议吧。”

秦牧一发话,大家都很默契,没有在劝进一事上再多作纠缠,因为此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这劝进的人数也太少了。

有关战略走向的问题,武昌知府李明堂先出来说道:“大人,四川居湖广上游,实宜先取之,以固湖广;

再者,张献忠暴亡,大西军群龙无首,如今张献忠四个义子威望不足,没有一个足以服众,大西军渐呈四分五裂之势,正是我军进取四川的最佳时机,否则,一但大西军重新聚合,或是被满清鞑子捷足先登,我方将极为被动。”

李明堂是四川人,他有这样的建议实属正常,而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确实,张献忠死得太突然,四个义子孙可旺,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都恢复了自己的旧姓,其中孙可旺还还把名字改成了孙可望,他“望”什么不言而喻;

问题是孙可望又不能令其他三人心服,四人现在各据一方,明争暗斗,对于秦军来说,眼下确实是夺取四川的最佳时机。

但是,司马安等重量级人物却并不支持将军事重心转向四川。

杨慎说道:“大人,此时西取四川实为不妥,此乃舍本逐末之举,眼下我军之大敌是满清鞑子,进军四川,会极大地分散我军兵力,也有可能迫使孙可望四人联起手来,共抗我军;

一但我军陷于四川不能自拔,则江西、湖广危矣。且,大人欲聚天下民望,必须始终高举抗驱除鞑虏的义旗,若弃鞑子不顾,转攻四川,必令天下人心寒。”

秦牧听了向杨慎颔了颔首,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考虑战略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政治因素,否则你就会得不偿失。

秦牧不是朱家子孙,这个时候只有站到抗清第一线,才能赢得民望,人心齐才能众志成城,这比一个四川重要得多。

顾君恩出来说道:“大人,金陵乃大人桑梓之邦,西控荆楚,东压吴越,形势雄奇,人物俊彦,是为六朝古都。明太祖建都金陵之后,金陵更已成为天下之首脑,有不可比拟的象征意义,得金陵,则得天下首脑,可令天下景从,万民归心;

大人如今掌控江右荆楚之地,顺流而下,可成泰山压顶之势,且江右与江左连襟,取金陵战线不长,利于我军快速进战,后勤补给不虞有失;

多铎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便尽屠扬州,颁布剃发令,激起江南百姓激烈反抗,大人此时高举义旗,挟大胜之威顺流而下,江南士民必定纷起响应,驱除鞑虏指日可待,因此,金陵实应先取之。”

包括杨慎、诸葛敏、吴晋锡等人在内,都表示支持先全力攻取江南。

何亮却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见他说道:“大人,满清重兵集于江南,中原、关中兵力相对空虚,属下以为,东线仍应先采取守势,转而集重兵力于北线,先取河洛,再取关中,如此避实就虚,必能势如破竹;

荆湖在大人治理下,民生富足,可为粮仓,而西北民风剽悍,多出武夫劲卒,乃天下之兵库;而且一但拿下西北,便可以与河西、河套之胡人交易;在商业上,可促进湖广繁荣,在军事上,可获得我军最为稀缺的战马;

如此一来,南有粮仓为基,北有兵库可恃,粮足兵盛,自西而东,居高临下,取三边,复中原,到时江南无须发以大兵,鞑子也势必难再立足,退走燕云,甚至是撤出关外是必然之事。”

何亮所言,得到了司马安与李源的支持。秦牧深思良久,竟一时难以取决。

以秦军现在的实力,只能有一个有主攻方向,北上或者东下,如果“脚踏两条船”,一个不好极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如果是东下,最好的结果是能迅速打败多铎,但要全歼几乎没有这个可能,到时多铎主力撤回江北,中原、关中的兵力增强,再想实现夺取河洛、关中的目标就会变得十分艰难了。

中原久经战乱,民心思定,百姓其实比较容易接受满清的统治,若是让满清经营的时间久了,百姓接受满清统治之后,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胜负将很难预料。

如果是趁鞑子中原一带兵力空虚之机,先取河洛与关中,秦军的战线将被拉得很长,秦军以步兵为主,而鞑子以骑兵为主,进攻的主动权在鞑子手上,如此长的战线,秦军能不能扛得住鞑子随后而来的猛烈反扑,这也是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先取江南,有利于将来防守,最不济也可以划江而治;

先取河洛、关中,有利于将来进攻,但这是一招险棋,可以预见,一但形成这样的态势,鞑子一定会猛攻河洛,万一河洛失守,关中与湖广就会被分割成两块。

同时秦军与大西军是宿敌,不能排除四川的大西军趁火打劫,两面夹击的可能性。

秦牧暗叹:如果能同时拿下四川就好!

********************************

ps:是先下江南还是先取河洛、关中,或是别的方向。俺正在纠结中,各位书友有兴趣的话,不妨在书评区发表一下意见,您的见解有道理的话,昊子将采纳。

最后求一下月票,别老是裸奔呀,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鼓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