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241章 弘光即位

明扬天下 第241章 弘光即位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崇祯十七年四月下旬,整个天下出现了一幕幕戏剧性的大转折,在北方,李自成在山海关下惨遭大败,退回京师后匆匆称帝,然后弃城而逃。

在离城前他放了一把火,不过只烧了皇极殿、乾清宫、坤宁宫等部分宫殿,其它均没烧及,后面的宫殿安然无恙,京师落到了满清手中。

而在南方,同样是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数。

就在东林党忙着为拥立潞王大造舆论的时候,四月二十四日,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策划主持之下,福王朱由崧乘着漕运总督路振飞的漕运快船,在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四位总兵派出大军护送之下,到达了与南京一江之隔的仪真。

与此同时,就连在荆襄忙于与大顺军鏖战的秦牧,也至书南京表示支持立嫡,支持福王继承大统。这就给南京诸臣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

四月二十六日,吕大器、姜曰广、钱谦益、黄道周、高弘图、张慎言、徐弘基、刘孔昭等文武诸臣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紧急召开了朝议,商讨拥立一事。

会议从当天早晨,一直开到中午都没有个结果出来。支持潞王的东林党与支持福王的其它大臣激烈争吵。

最后,“挺福派”主力诚意伯刘孔昭等人以死相威胁,东林中人这才意识到什么叫枪杆子里出政权。

他们既无兵可用,立贤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脚,无奈之下,被迫同意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并且当即起草了一份迎立福王的公启。

随后,南京方面把这个决定通知了江北的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马士英见事成了,心中大喜,这从龙首功已非他莫属;

史可法本来就主将立嫡。不过他属意的是桂王,面对这种结果也只能选择接受。

四月二十七日,南京礼部官员捧着百官公启,到仪真迎奉福王,宣布南京诸臣共同拥戴他继承大明正统,恳请他移驾南京,主持国家军政。

福王二十八日到达浦口,受到了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官员恭迎。

第二天,福王乘坐的船横渡长江,中午时分停泊于南京燕子矶。

三十日。南京诸臣一同登舟拜见福王,福王角巾葛衣,穿着十分朴素,神情平静而矜持,显得颇为成熟稳重,与东林党为他塑造的形象判若两人。

他对前来劝进的官员说:“本王是只身逃难南来的,如今母妃尚不知在哪里。本王只想在南方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躲避战乱,对于帝位本王从未敢奢想。”

朱由崧这番话既有真诚的一部分,也有不实的成分。

起初他确实只是一心躲避战乱。但求保住一命,在逃亡的途中与自己的母亲邹氏走散也是事实。

但在淮安接到北京沦陷的消息后,他是主动去争取枪杆子了的,只不过。这种争取是在东林党先否定了本应属于他的继承权后才行动的。

因此,他的这番话还算很真诚,面对一批批来晋谒的官员,有感于昨是今非。朱由崧很感动,当场痛哭起来。

这一天的晋谒,朱由崧给南京百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都说迎立这位王爷是“宗社之福”。

五月初一日,福王从南京西南的水西门登陆,在群臣的簇拥下,从南京城外乘轿直至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孝陵门前,下轿骑马入内。

孝陵有东门和西门,东门是所谓的御路,就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路,朱由崧此时十分的谦恭,他回避了东门,而是从西门进了孝陵,来到了太祖的享殿拜谒。

在孝陵,朱由崧还特意去拜谒了大明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这一举动再次赢得众多大臣的好感。至此,标志着挺福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五月三日,福王在南京正式监国,并为大行皇帝发丧。

五月十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向天地、宗庙、社稷祗告即皇帝位,定明年为“弘光”元年。

在发丧这件事上,说来有些怪异,仿佛秦牧才是继承了正统的人,因为他一个月前就在湖广江西给崇祯发丧了。

而此刻,在大家为拥立新君之事明争暗斗,弄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牧却已率军北伐,与贼鏖战,为君父报仇。

这一件件,一桩桩,让天下人看到了秦牧与众不同之处,也赢得无数的民心。特别是扬州一带的百姓,成批的迁向湖广。

因为大家非常害怕刘泽清和高杰这些兵匪,这两支军队一路南下,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那些富户非常清楚,刘泽清和高杰得了从龙大功,只怕更是无人能制。

而湖广与江西则俨然成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军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吏治也清廉高效,百姓安居乐业,工商蓬勃发展,如同世外桃源。于是很多人选择避难江西湖广。

有很多有志之士也纷纷投效湖广,这其中就包括顾绛在内。

顾绛之所在决定投奔秦牧,并不是知道他与郑森收到同样一封信是出自秦牧之手,而是除了秦牧之外,他对其他人极度失望;

刘泽清、高杰、黄得功、还有一个东奔的左良玉,各自一二十万人马挤在淮南一带,不思北上收复失土,却为了抢夺地盘,竟然闹起了狗咬狗,高杰攻打黄得功,左良玉攻打刘泽清,淮南兵荒马乱,乱成了一锅粥。

南京不但无力制止,连史可法也唯恐四镇不悦,急封以慰之,以黄得功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后又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侯。

这种情形让不少象顾绛这等有识之士失望透顶。

放眼天下,各路军阀都忙着抢地盘,狗咬狗,只有秦牧还在高举义旗讨贼,攻打襄阳。于是有很多人选择投奔武昌。

秦牧听说顾绛来投,亲自迎出城外二十里,极尽礼遇,街边的老百姓听说秦牧出城迎人,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得到秦总督如此礼遇。

朱由崧给黄得功等人封官加爵,自然少不了秦牧的一份,秦牧加兵部尚书衔,领湖广、江西两省总督,是以有百姓称他秦总督一事。

秦牧身为堂堂两省总督,如此屈尊降贵出城迎接一个布衣,一时引得全城轰动,不少好事之徒甚至跟出城去,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值得秦总督如此隆重的迎接。

而这也正是秦牧想要达到的效果。顾绛的气节和学识固然值得他器重,但秦牧也是想通过此举向天下人表达自己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

见面之时顾绛也颇为感动,连道不敢。

秦牧热情地说道:“忠清文韬武略高绝一时,我早有耳闻,今日忠清能来武昌,实乃我之大幸也。”

“总督大人谬赞了,学生不屑,未有寸功于国,大人所言实令学士汗颜。”

“有志者,事竟成,忠清不必如此自薄。对了,忠清你别的都好,就是这名字叫着十分别扭,满清如今窃据京师,窥我华夏之心已昭然若揭,李自成不过一流寇尔,终难成器,须知满清才是我朝之大敌啊。”

秦牧不提还好,经他一提,顾绛也觉得自己再叫什么忠清,确实不妥,当即说道:“若蒙大人不弃,还望大人赐名。”

秦牧脱口说道:“那就改为炎武,字宁人吧。”

顾绛闻之欣然道:“多谢大人赐名。”

两人同车而回,新雨初晴,道路两边的稻田绿意盎然,一晌云阴掠过,田间偶尔传来一串农人喜悦的歌声,充满了期盼丰收的喜悦。

放眼望去,恬静安详的田园风光恍若世外桃源一般。

这一切让顾炎武很是感慨,他这一路过来,就连南京附近也是难民相携于途,哭声满路;然而一进入江西,就发现沿途的州县在设粥铺救济难民,同时组织了大量的船只,将无衣无食的难民转送到湖广来。

到了湖广,顾炎武还亲自去实地走访了一下,看看转送过来的难民是如今安置的,他发现,这边很多地方竟然提前建好的成批的茅草房,难民一过来,立即可以入住。

当地官吏随后按户编甲,发放赈济粮,虽然都是以红薯干这些粗粮为主,但足以让百姓不至于饭死了。

按户编甲好之后,官府一面给难民派粮种,发农具,分田地,还一面选青壮编甲丁,轮流巡逻治安,闲暇之时还进行一些军事训练。

总之这边安定的环境,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良好的精神面貌,跟其他地方相比,就象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顾炎武由衷地感叹道:“大人治理有方,江西湖广的百姓有福了。”

秦牧眺望一眼窗外的田园景色,徐徐吟道:“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完了他停顿须臾才接着说道:“这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就是最美的诗情画意,而本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我华夏大地上延续下去,谁要破坏它,就是本官的敌人。”

******************************

ps:求月票,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