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234章 三个倒霉蛋

明扬天下 第234章 三个倒霉蛋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24 13:41:54 来源:笔趣阁

***

秦牧在长沙大祀崇祯帝的时候,在江苏淮安,三个仓仓惶惶南逃到淮安的倒霉孩子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淮安城内一个叫杜光绍的官员腾出了一个园子供他们暂住。

这三个倒霉蛋一个叫朱常淓,一个叫朱由崧,还有一个叫朱慈爚。此时此刻,三个倒霉蛋还不知道京师被攻破,崇祯自缢而亡的消息。

淮安现在还算安全,因为这里有两个非常不错的官员,还虔诚地效忠着大明朝,一个是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路振飞,一个是淮安巡按王燮。

尤其是漕运总督路振飞,他没有辱没他这个颇有气势的名字。

漕运总督路振飞以正直,勇敢著称,还曾统领过防御叛匪的地方军队,崇祯六年巡按福建时,海贼刘香勾结红夷入犯福建,他曾遣游击郑芝龙、黄斌卿等大破刘香,有这些经历,路振飞在军事上也很有经验。

从今年二月起,李自成大破山西,兵指河南,路振飞感觉形势紧急,便开始在淮安积极组织团练乡兵,犒以牛酒,两月之间组织起乡兵数万。并派出手下官员分道防河,防御大顺军南下。

在路振飞大力经营之下,淮安成了目前两淮一带最安全的地方,成从北方逃来的官僚贵族的首选避难所。

朱常淓、朱由崧、朱慈爚这三个落难叔侄也得到了路总督的热情接待,将他们一起安置在官员杜光绍家的一座别院里。

朱慈爚是崇王(就藩汝宁)朱由樻的儿子,崇王朱由樻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大顺军攻破汝宁时被俘杀。朱慈爚还有个大哥叫朱慈辉,在泌阳也被李自成杀了。

这样崇王的大帽就应该落朱兹爚头上了,但这两年世道太乱,他一直在逃命,而崇祯也自身难保,哪时有时间册封他。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朱常淓和朱由崧叔侄俩。包括他俩的祖宗三代,都有必要梳理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接下来南京的皇位之争,而引发皇位之争的种种缘由与他们的祖父辈密切相关。

朱由崧是现任福王,他的爷爷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是一个时常能给人们带来意外的人,他母后和张居正为他娶了皇后、选了九嫔“以备侍御”,他却独辟蹊径,另探幽情:

有一天,万历皇帝去慈宁宫探望他的母后,很偶然地遇到了一位姓王的宫女。据说这位宫女的小手很润滑,万历皇帝摸了一下子便荷尔蒙分泌加速,于是就地推倒.........

这位宫女虽然也姓王,但和生育力差的王皇后刚好相反,竟然一发命中,她怀孕了。

然而万历皇帝后来很后悔这件偷腥事件,一直想掩盖这件事,但事情最终没有瞒住一心想抱孙子的慈圣皇太后。在太后的敦促下,万历十年的六月。这位怀有万历皇帝骨肉的宫女被册封为恭妃。

册封之后两个月,恭妃王氏果然诞育了一个男婴,这便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朱常洛。

万历皇帝对恭妃的态度并没有因为皇长子的出生而改变,相反他非常讨厌这位皇长子。因为朱常洛是他人生污点的最有力的“人证”。

后来万历皇帝深深爱上了一个姓郑的女子(张居正和皇太后选的九嫔之一),她就是后来的郑贵妃,郑贵妃没有让万厉皇帝失望,先产下一女。是为静乐公主,再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正所谓爱屋及乌,因为万历深深迷恋着郑贵妃。对这一子一儿,也是爱到了骨子里。

后来大臣们拟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

万历却有意立三子朱常洵。

因此引发了“争国本”一案。皇帝与大臣因此整整僵持了十五年。最后争国本被著名的“梃击案”推上了**,

梃击案中皇长子朱常洛在皇宫里遭遇袭击,但毫发无伤。这极有可能是一招苦肉计,却成功地迫使万历皇帝作出了让步,最终福王朱常洵只能带着无数的财宝以及儿子朱由崧到洛阳就藩,这一年朱由崧小朋友刚满八岁。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朱由崧他们是到洛阳了,但他那位奶奶还在京城的皇宫里,在万历皇帝驾崩后,接连两场皇位之争中,他那位奶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牵出了大明的另外两大奇案:红丸案,移宫案。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在晚明三大疑案里的前两个疑案中,甲方的主力是朱由松的奶奶郑贵妃,乙方的主力则是以东林党为首的大臣。

梃击案的结果是将皇长子朱常洛推上了皇太子之位,福王朱常洵无奈地前往洛阳就藩。

红丸案是刚登基一个月的朱常洛病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丸。朱常洛服后死去。东林党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甚众,郑贵妃被迫幽居于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冷宫里。

可以说,这三大疑案为南明的灭亡埋下了主要的因子。

这三大奇案本来与朱由崧同学无关,但李自成来了,先攻下洛阳,把他老子朱常洵的肉和鹿肉同煮了一锅,取名“福禄宴”。

朱由崧躲在洛阳安国寺逃过了一劫,李自成大军退走了后,逃出了洛阳城的朱由崧一路颠沛流离,先是逃到了怀庆。

流亡的生活使他对山川地理有了深切的体验,也对当时的局势能够作出较为理性的判断。

朱由崧在怀庆的时候曾经给崇祯皇帝上了一首奏疏,建议他这位堂兄要注重黄河的防御,防止流寇威胁京师的东边屏障。

能够给朝廷上这样的奏疏,可见朱由崧不是个简单的白痴废物。

崇祯十六年五月,朱由崧被正式册封为福王,但因洛阳还被叛军占着,他只得在怀庆呆着。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今年一月,刘芳亮率领的大顺军偏师沿黄河东进,直逼怀庆,朱由崧只得继续流亡,一路跑到了卫辉,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亲人,他的堂叔潞王朱常淓。

这位潞王朱常淓是万历皇帝的侄子,他的父亲叫朱翊鏐,是万历皇帝唯一的同母弟弟,四岁册封为潞王,万历十七年就藩河南卫辉府。一世潞王过世后由儿子朱常淓接班。

两人一个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一个是亲侄子。很亲,可惜潞王也没能给可怜的朱由崧同学提供避难所,因为刘芳亮这丫的一路追到卫辉来了。

没办法,叔倒俩只好卷铺盖一起南逃。

这个时候,李自成横扫山西,刘芳亮的偏师则扫荡河南,向京师合围,叔侄俩逃亡的路上先后遇上开封的周王,汝宁的崇王世子朱慈爚。

叹几个迁嫡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得快点,听说连徐州都被叛军占领了。

这风雨飘摇的时候,朱家的几位子孙抱团取温似的,一起乘船南逃,几人又惊又急,在南逃的船上,周王不堪惊急劳累,竟撒手西去了,尸体到现在还没下葬呢。

剩下朱由崧和堂叔堂侄逃到淮安,好在路振飞路总督是个好样的,让他们在杜光绍家吃上了一口热饭,三人都逃命很久了,又累又怕,本打算先在淮安多歇几天再说;

结果三月二十八日,突然传来了京师城破,皇帝缢死的消息,虽然这些消息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谁也不敢确实这些消息是真是假,反正城里谣言满天飞就是了。

对于三个飘零的龙子凤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谁都知道,历来王朝被武力推翻,下场最惨的就是原来的龙子凤孙;

再高的官儿都可以投降,唯独他们这些皇族嫡亲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被抓住了不是立即斩首,就是被囚禁到死。

三个龙子凤孙在淮安接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竟然是放声大哭,哭得比各自的老爹死的时候还伤心,因为死了爹,没了封地,还有北京皇帝管饭,这下连北京的皇帝也死了,谁来管饭?

三人哭得撕心裂肺,泪雨滂沱,流不尽的家国泪,道不尽的饭碗愁,掬尽东海,难洗此时忧。

哭过之后,三人才想起,皇帝没了,可以再立,北京没了,还有南京,大明与历朝历代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在留都南京一直保留着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六部九卿一应俱全,连司礼秉笔太监都一应具全,只要拥立一个皇帝,按常理,整个帝国的机构就可以恢复正常运转了。

问题就出在这个皇帝上,谁来当皇帝?京师被攻破,崇祯一家估计是在劫难逃了。

朱常淓和朱慈爚的目光一下子集在朱由崧身上,无他,排除了崇祯的几个儿子后,按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便成为首选。

桂王和惠王远在南疆,在这国破家亡的紧急时刻,不大可能等得地处偏远的桂王、惠王赶来再立新君。

朱由崧这个福王如今刚好逃亡到南京淮安,与远在广西的朱由榔相比,淮安离南京近十倍。

一时之间,土头灰脸的朱由崧竟成了新皇的首选,但事情没这么简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