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1102章 深远的影响

明扬天下 第1102章 深远的影响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大秦宫,蒹葭殿。

春帷半揭,飞絮沾画角,东风拂珠帘,袅袅兽烟散。

美人如玉,宫装如云,眸光流盼,玉指纤纤轻抹巫山一段云。

柳如是本就珠圆玉润,人美如诗,她喜欢讨论学问,秦牧问起科举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这些正是她喜欢的话题,因此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帘外的春景融在一起,愈发动人心肠。

“陛下,婢子细想来,科举制度和经济之间,实际上相互影响的。婢子记得陛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婢子如今想来,可谓是至理。在隋唐之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普通百姓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在那个时候就算设立科举制度,有资格参加的也只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实际上很难打破原来的世族把持官位的局面。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生富足,能读的起书的人也就多,到了这个时候,设立科兴制度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影响着经济发展,这是必然的。

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制度确立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融于一体,面对几乎所有人开放均等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大量的人积极地进入书院或私塾学习,促进了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而带动了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有些地方,全县制笔,便足以让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区,光是印刷作坊,就多达数千家,从业者多时达十多万。可谓盛极一时,而这些还只是直接的影响。

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是在为学院、为学生,为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提供服务,学院要发展,就要做很多营生,学生为了增长知识。要游学,这带动了很多人员的流动,促进了酒楼、客栈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礼部试的年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涌入京城,这些人又带着或多或少的随从,而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费的,常常出现京中酒楼客栈不够住,民间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租禅房,若细算下来,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对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的促进,是非常惊人的。

科举制度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各个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人,不惜万里迢迢来求学。人员的交往,知识的交流,加上各国间派出使团相互访问。期间发生的运输,交通和商品买卖,对国外贸易都有良好的带动的作用。

比如历朝与朝鲜、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一项很重要的商品就是经典书籍,笔墨纸砚,名人书画等,贸易量非常大,而且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柳如是一口气说了很多,而且言之有物,毫无疑问,科举考试被炒得这么热,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这种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科举制度对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其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这使所有读书人学习的内容也只能以这些儒家经典为主,这相当于是在变相的统一思想,禁锢思想。

为了金榜题名,多数读书人一心沉迷于儒家经典之中,主动拒绝学习那些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科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知识结构单一化,专业技术和实用性人才少之又少。

一句话,科举制度的设立,等于是儒家经典的地位无限的拔高,除此之外,其它学科几乎都被斥为“奇巧淫技”。

而且科举制度不断的加强“士农工商”的观念,工商被视为末流,导致商业发展处处受到限制和歧视,不光是读书人看不起商人,就连商人自己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多数商人有钱后,不是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费尽心思转变自己的身份,购置田产,由商变农,因为只有变成农之后,才有机会变成士。

因此,科举制度对工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抑制作用。这种制度只能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秦牧一心想要推动的资本经济和工业革命,是一道紧紧的枷锁。

之前,秦牧建理工学院,建各种科研机构,设立皇家科学奖,增加物理、化学、几何、数学等课程,都是想扭转“独尊儒家”后导致的价值观、知识体系等方面的严重扭曲现象。

但仔细想来,如果不改变科举考试导致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之前的种种努力,恐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真心愿意学习其它科学知识的人仍然只是少数,多数读书人依然会沉迷于故纸堆里,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地背诵着儒家经典,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耗费在儒家经典上。

整个社会仍然会用“金榜题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衡量他的价值和地位。多数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仍然会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科举考试里。

改革科举制度,才是解决自然科学发展缓慢,解决社会扭曲的价值观的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啊。

但科举制度从隋唐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形成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是一种整体的社会心里惯性。要改革谈何容易?

秦牧喝着柳如是端上来的香茗,细细地思索着,柳如是之前说了很多,她自认很有道理,但并没有看到皇帝因此露出喜悦的神色;

聪明的她立即意识到,皇帝问她这个问题,绝对不简单,她敏感地意识到,很可能又有一项影响到每一个人,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制度变革正在皇帝的脑海中酝酿着......

秦牧想着事情,手上拿着笔,随意的沾了沾墨,柳如是以为他想到了什么,连忙上去铺开纸笺,用白玉镇纸压好纸边。

秦牧不等她压好纸边,就随手写下几行字:

十年沟隍待一身,

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

犹作长安下第人。

写完了这首诗,一张白纸写去了大半,秦牧也不计较,连墨也不沾,又随手在下面用更小更潦草的字体写下:

落第逢人恸哭初,

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

写完之后,秦牧将笔往荷花游鲤砚里一扔,砚内的朱墨溅出来,一点点地洒在诗里行间,如同一个落第之人新滴下的血泪,猩红刺目。

秦牧有些疲惫感,靠在御椅上闭着眼睛,轻揉着太阳穴。柳如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连忙上去帮他按摩着太阳穴,“陛下,您.......”她欲言又止,秦牧曾三试不第,柳如是以为他是想起了这些陈年旧事。当年他的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或许就和这两首诗写的如出一辙吧。

秦牧把头顺势往她怀里靠了靠,她酥胸绵软,温柔舒适,秦牧靠着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然后随口问道:“如是,你觉得写下这两首诗的人的心态正常吗?”

“这.......落第之人,大致如斯吧.....”

“大致如斯?呵呵,你说的没错,但这种心态正常吗?它真的正常吗?平生志业欲何如?难道除了科举,其他的事都再难以体现人生价值了吗?难道不能金榜题名就会死吗?什么鬓毛如雪心如死,难道这个社会只需要官员,只需要政客吗?这是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社会心态啊!”

***************

ps:俺个人认为,要想社会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最重要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思想的转变,而要转变整个的社会的思想,治本之策应该是改变科举制度约束,不过这一点很难,写到这,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写得很慢。本来有一张存稿,以保证更新时间正常的,但现在,一张存稿也用完了,我会尽量保证依旧两更,但是明天的更新时间可能不确定,在此先说一声,同时,面对这样一个专业学者也需要谨慎面对的大命题,俺要写下去,需要死很多脑细胞,希望大家多鼓励一下吧,月票,订阅,打赏,你的每一样支持,我都感激涕零,这也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