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918章 小心通货膨胀

明扬天下 第918章 小心通货膨胀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当初西班牙从南美得到数以亿计的白银,西班牙王室和贵族得以大肆挥霍,过着无比奢侈的生活。

他们根本不事生产,反正咱们什么没有,有的是钱,想要什么去跟其他国家买就是了。

到最后,掠夺来的财富花完了,西班牙本国变得一派凋弊,国内的工商业不但没有丝毫发展,反而不断的萎缩,最终导致了西班牙整体的没落。

为了避免重蹈西班牙的覆辙,秦牧觉得有必须制定一些法令,规定今后军队从海外掠夺来的财富,尽量用于教育、科研、民生基础设施改善这些方面。

最终他以强硬的态度,把一半的收入,划为教育经费,在全国大办新式教育,以皇家蒙学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所有中下户的孩子,可以免费就入学。

与皇家蒙学的差别只在于,皇家蒙学提供学生一日三餐,而这些官学不提供,只提供课本。

反正一句话,吃的自己解决,其他的你都不用担心了,课本,老师薪俸,教室,一概由朝廷提供。所有中下户的孩子,只需自己带吃的,就可入学读书了。

至于上户,多是官绅土主富户,你们比较有钱,就暂不减免了,以你们的财富,送自家孩子读书是不成问题的。

这项政策经朝廷反复讨论之后,一经颁行天下,顿时举世哗然,百姓对皇帝的拥护,真个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无数普通百姓在家里给皇帝立了长生牌。早晚焚香供奉。

中国人向来注重子女的教育,在历朝历代。很多吃都吃不上饭的家庭,还拼命想供自己的孩子上学。

总之。只有机会,几乎没有谁不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的。

只是以往各朝,税赋繁重,百姓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能送孩子读书的只是少数而已。

如今的大秦,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关键是大秦有一个好皇帝,至少天下的百姓是这么认为的;

从推广新式作物,让百姓不愁温饱。再到推行免费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这一切,百姓都归功于秦牧这个皇帝头上。

秦牧心里清楚,要把这些抢来的横财花出去,你总先把它们变成龙币,其实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投入科研也好,投入教育也罢。这其实都是增加了是国内货币总量,如果国内没有相应的产出,仍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大秦现在无论是商税还是农税,都是三十税一。而现在一年有农税和商税加起来,大概是六到七千万龙币,折合成白银的话。大概是四千多万两左右。

由现在的税率和岁入,可推测出国内大致的生产总值。应该是在十五到二十亿龙币左右。相对于这个生产总值,贸然把一亿巨款投入流通。是非常危险的事;

而且海军今后掠夺所得,绝不止这些,将来肯定还有以吨论的黄金,一船船的白银,这些财富不好好规划一下,所导致的后果乃是弊大于利。

有钱了怎么花,这还真是个问题啊?

如果是通过官府购买国内商品的方式花出去,一方面能拉动国内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肯定也会拉高国家的物价,对于工商业主有利,对普通的老百姓不利。

打个比方,本来一匹布是五角钱,官府大量采购后,变成六角甚至七角,生产布匹的人受益了,但消费布匹的普通老百姓却是受累了。

那么花多少钱,两者之间如何平衡,这就需要一个比较精确的计算了。如果通涨率比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那肯定就要问题了。

针对这些问题,早朝之后,秦牧又把内阁大臣和户部官员招到华盖殿商议,连午饭都是在华盖殿与大臣草草用的。

在这方面,要完善的机制很多,不是一天能商议出一个完美的方案的。

到下午,会议暂告一段落,秦牧走出华盖殿,韩赞周就喜色满脸的小跑上来,远远喊道:“陛下,陛下,成了,纺纱机改进成功了......”

“果真?”秦牧不禁停下脚步。

“陛下真是慧眼识英才,那个造木狗的黄胜,果然把纺纱机改进了,陛下,奴婢怎么敢逛陛下......”

“快说,现在的纺纱机一次能纺多少锭纱?”

“回陛下,整整三十六锭,陛下,据黄胜说,只要再改进,还有可能纺更多。”

“三十六锭?”秦牧也不禁脸露喜色。

一般人或许不知道,其实纺纱比织布更花时间,现在纺纱机,一次通常一能纺一绽纱,人们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纺纱上。

现在大秦百业蓬勃发展,偏偏劳动力很缺乏,如果能解决纺纱的问题,将能给大秦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秦牧一早就让人对纺织机加以改进,甚至发出了悬赏,可惜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而秦牧本人又不知道珍妮纺纱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东西在后世早以退出应用,真正知道它的样子的人不多,秦牧就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形的那种人。

“快带朕去看看。”

“是,陛下。”

秦牧撇开政事,随韩赞周来到内监研发司。这里在明代是南京行人司官署,位于午门外西侧,大秦精简了不少中央机构,象行人司就在裁撤之列;

这栋空出来的大院落如今成了内监研发司的科研场所,汇聚了近两百七十多名顶尖的人才,专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黄胜是苏州吴县人,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家里人让他专心读书,他生性却是喜欢摆弄些“奇技淫巧”,上次那只会叫的木狗,让秦牧大为震惊,感觉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便让韩赞周派人去把他找来,没想到经过两个多月时间,他真的成功改进了纺纱机。

研发司里的人跪倒了一地,秦牧亲自上去扶起黄胜道:“黄胜,改进的纺织机在哪里,快带朕去看看。”

“陛下,这边请。”

黄胜带着秦牧转入一个小跨院,院中摆着两架纺纱机,一架很小,是旧式的,别一架则大得多,也相对复杂不少。

“陛下请看,其实改进后的纺纱机,最大的不同只在于它的纱锭不再是横的,而是竖的,陛下请看这里......同一根转轴上,原本只能纺一根纱,把纱绽竖起来后,一根转轴就可以带动很多个纱绽同时转动,而不会相互影响。

另外就是这里,改进了喂纱的方式,陛下或许不知道,以前纺纱是靠手工喂纱,平常百姓,有的是一手摇纺车,一手喂纱,一次只能喂一根纱。如果是脚踏式纺车,一次也只能喂两到三根纱。

现在改进之后,陛下请看,这是一根皮辊芯,和皮辊铁,旁边加装了齿轮,转动时,皮辊芯和皮辊铁就能将棉花夹上来,给前面的纱绽分引纱丝,无需再用手一根根的去喂纱......”

黄胜一边讲解,一边让人当场给秦牧演试,果然,只要转动旁边的大轮子,纱绽、皮辊芯、皮辊铁通过齿轮的转输动力,便一起转动起来。

三十六个纱锭,一个个个转动着,同时纺出三十六根纱线来,由于皮辊芯和皮辊铁夹起来的棉花均匀,纺出来的纱也比手功纺出的均匀,质量更好。

黄胜接着说道:“陛下,只要动力足够,齿轮提供的转运力均匀,理论上只要增加夹棍的长度以及纱锭的数量,一次就能纺出更多的纱来,五十,一百都有可能,草民正准备进一步改进。”

“好,非常好,黄胜,这是非常了不进的改进。”秦牧赞不绝口,毫不吝啬地赐了他一个七品官,及五千龙币赏金。

别看五千龙币似乎不多,如果换算成后世的人民币的话,至少可以相当于两百万人民币的购买力,这是一笔平常人家几辈子也难以赚到的巨款;

何况还封了个七品官,等闲中了进士的人,开始也不过放个七八品的官而已,这才是令黄胜感激的。

他家里人一心想让他读书考科举,现在他既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又越过了科举的难关,成了御赐的七品官,达成了家里人光宗耀祖的心愿。

“黄卿,以后你就在研发司专心搞科研,出了成果,朕绝不吝啬封赏,如果你不想搞科研,等你熟悉之后,朕也可以调你的工部等其他部门,总之,这个七品官的份量,不会比金榜题名的进士轻。”

“微臣.......谢陛下隆恩,谢陛下......”

黄胜非常激动,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伏身再三叩拜。

秦牧转身对研发司的其他人员说道:“这对你们也是一样的,不管是谁,只要出了成果,朕都会一视同仁,加以封赏。”

研发司的两百多个能工巧匠听了,无不大喜,以前工匠的身份很低贱,贡献再大,你依然是工匠,被人瞧不起的工匠。

现在秦牧为他们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即便不通过科举,只要在科研方面出了重大成果,一样能做官,这对历朝历代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创举,势必会让更多的人投身到科研上去。

这件事一定会遭到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对,但秦牧不管了,只做不说。

反正出重大研究成果的人,不会很多,这就意味着能封官的人不会很多。

偶尔封一个,大臣们反对,和和稀泥就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