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846章 堂审(下)

明扬天下 第846章 堂审(下)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于成龙见王柳氏伤心欲绝,转而问关培道:“关知县,死者身上可有抓痕?”

关培肯定地答道:“没有。”

于成龙接着问道:“那死者指甲缝中,可有何遗留物?”

“也没有。”

于成龙不禁向关培投去一抹怀疑的目光,按正常情况,一个良子女子,被人入室糟蹋的过程中,多少会有所反抗,于成龙很怀疑关培当时有没有详细勘察这些。

现在要重新勘察已经来不及了,案件发生在几个月前,尸体没法留存这么久,早已下葬。

于成龙暗吁一了口气,堂外不但有三百民众看着,背后还坐着当今天子,让他倍感压力,他再次翻看起桌上的宗卷来,看看还有什么遗漏。

秦牧让小太监洪保把那把杀人的匕首拿上来,仔细察看着,匕首不但刃面染有紫黑色的血迹,连柄上也有,秦牧用白绢仔细包住锋尖,然后拿起来仔细察看匕首的木柄。

于成龙此时再次问道:“杨观,听到王柳氏叫喊后,你是不是立即起床赶往案发现场?”

杨观略有些犹豫地说道:“是的........不是,大人,小人听到有人高喊杀人啦,惊醒过来后,正要出门,就听到我家后面有脚步声,小人又跑到后院查看了一下,没有看到人,又向西追了一会儿,没追上,这才返回来,就看到里正带着人过来.......”

于成龙再传里正杨益财上堂,询问道:“杨益财,案发当夜,你是在何处看到杨观的?”

那杨益财连忙答道:“回大人,草民当时正按王杨氏所说,带人向凶手逃走的方向追,到杨家附近时。就看到杨观一个人过来。”

“你看到杨观时,离案发时间过去了多久?”

“回大人,从听到王柳氏大叫,再到我等赶到王家,再到追出来,大概过去了一盏茶功夫。”

于成龙再次颇眉,如果真是杨观杀人,一盏茶功夫,三十五步距离,足够他换衣服了。但如果他换衣服,说明他作案时穿的衣服一定染了血,一盏茶功夫,虽可把衣服换下,但却不够把衣服藏匿,除非真如关培推定的一样,他杀人的时候,衣服上并没有染上血迹。

“杨益财,你看到杨观时。他穿的是什么衣服?”

“回大人,杨观他穿的就是现在身上里层的衣衫,小人看得清楚,绝对没错。随小人一起去追凶手的还有十多人,他们都可以作证。”

“来啊,把杨观的冬衣脱掉。”

衙役立即上去,把杨观外层的冬衣脱掉。于成龙看了,眉头皱得更紧,露出的这套衣服上血迹斑斑。破破烂烂,不难想象,这是他屡次受形时留下的。

秦牧这时突然说话了:“于卿,你亲自查看一下,杨观两个袖口处可有血迹?特别是袖口里面。”

突然听到皇帝发话,于成龙连忙起身,抱圆一揖道:“是,陛下。”

于成龙走到杨观面前,让他伸出双手,稍一查看就发现,他袖口上不但有血迹,而且不少,袖口里面也有。

“启奏陛下,杨观袖口里外都有血迹。”

秦牧转头问关培道:“夏知县,你当初用刑之前,可看查看过杨观袖口,确实当时没有血迹吗?”

关培额头冷汗直冒,紧张地答道:“启奏陛下,微臣察看过,当初........当初确实....杨观袖口确实没有血迹。”

“杨家四周都仔细搜过了吗?”

“陛下,杨家村周遭微臣都派人仔细搜过,没有什么发现。”

“关培,一个人在一盏茶功夫内,如果全力奔跑,往返的范围有多大,你知道吗?”

“启奏陛下,微臣算过,杨观杀人时如果衣服染了血,他一定得先回家换衣服,除去换衣服花费的时间,一盏茶功夫他绝对跑不出两里远再折返........”

秦牧淡淡地问道:“如果杨观有时间把作案的衣服换下处理掉,会把杀人的匕首留在自家后园里吗?”

“这........所以微臣断定杨观杀人时,衣服上并没有染上血迹。”

秦牧不置可否,对堂上衙役说道:“把杨观的衣服脱下来。”

关培见皇帝态度有所怀疑,额上冷汗直流,心中惶恐不安。

秦牧对他确实很不满意,关培忽视了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窗口上的血迹,既然可以确定那血迹是凶手留下的,那也就是说,凶手当时至少手上沾有血迹,所以才会在翻窗逃走时,在窗口上留下血迹。

如果一个人是第一次杀人,而且当场被发觉,惊慌逃走时,手上的血迹不沾到身上的衣服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匕首柄上干枯的血迹来看,当时凶手手上不但染了血迹,而且绝对不少,因为整个匕首柄部几乎都被干枯的血痕覆盖着。

从一系列迹象来推断,如果当时杨观身上的衣服没有血迹,那就基本可以断定人不是他杀的了,因为如何他有时间换下血衣并处理掉,就不可能把杀人匕首遗留在自家后园的草丛中。

想到这,秦牧接着问道:“杨柳氏,你家后园可有围墙?”

杨柳氏慌忙答道:“回陛下,民妇家的后院,只有一道半个高的篱笆墙。”

秦牧接着对小太监洪保说道:“小保,拿张白纸,让杨观把十个指印都清晰地印到白纸上。”

“是,陛下。”

秦牧再次拿起那把匕首,迎光细看匕首的柄部。

这个时代的知县,集行政、司法、财税、文教、治安等权力于一身,一个县的事情基本都归知县管,在侦办案件方面,有专业知识的少之又少。

看了关培的表现,秦牧失望的同时,心中感到沉甸甸的,不难想见,举国之中,大部分知县不会比关培强到哪里去。

而就是这样一群毫无侦缉经验的人,经办着各州各县发生的案件,那这其中有多少冤案错案?想想就让人心头发凉。

看来要完善大秦的司法体系,还是任重而道远啊!秦牧此时想到,宋代的官员宋慈,曾著有一本《洗冤集录》,看来以后必须让从事案件现场勘察的人,熟读此类的书籍,而且要经过考核后才能上岗。

其实,这也是秦牧急着推动地方司法改革的原因,不能再让知县又当爹又当娘了,司法审判,案件勘查,必须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各州县的仵作也必须重新培训。

匕首作为最重要的物证,保存得不错,虽然时融几个月,还能从匕首柄上的血迹中找出指纹。这年头,还很少有人用指纹来断案,因此指纹往往被忽略掉。

小太监洪保按照秦牧的吩咐,拿着一张白纸,让杨观把十指压在印泥上,然后分别印到白纸上。

堂外的围观的百姓不明就里,还以为皇帝就这么让杨观认罪画押呢,虽有禁卫警告过不准大声宣哗,此时还是禁不住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等小太监把按了指印的白纸拿下来,秦牧将匕首摆上去,一个个比对白纸与匕首柄上的指纹,光线不太好,而且匕首柄是圆的,上面的指纹也是弯曲的,不利于比对。

秦牧尝试了一下,发觉这样比对很困难,容易出现错误。于是对于成龙说道:“于卿,你过来。”

“是,陛下。”于成龙怀着疑惑的心情走到御案前。

秦牧小心地拿起匕首指着柄上的指纹对他说道:“看到柄上的指纹没有,你立即找人,把这柄上的指纹给拓印下来,记住,不可破坏匕首上的指纹,这指纹是最重要的证据。”

于成龙谨慎地应下了,这年头,民间的拓印技术还是很高的,要拓下匕首柄上的指纹不成问题。

整个案件审到这里,秦牧下诏暂时退堂,来日再审。

*********************

ps:求订阅,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