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729章 飞剪式帆船(三更求月票)

明扬天下 第729章 飞剪式帆船(三更求月票)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大秦各地,正在对银币及相关律令进行大力宣传。

在造币厂日夜加班加点赶铸之下,首批银币计二十万枚已经在南京投放市场;

由于这次铸造的的银币含银高达九成,加上铸造精美,一投入市场就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和接受。

还因为银币正面有一条龙缠绕银币外沿,很快被百姓称之为龙币。

以前因市面上的银子成色不一,铜钱也有多种多样,什么老板钱,新板钱,普通百姓兑换起来总是很吃亏,可谓是深受其害。

这龙币一出,成色如此之足,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就能听到轻微韵音,易于辨别真假。百姓对此十分欢迎。

眼看龙币投入市场反应良好,秦牧着令铸币厂加大铸币力度,除了南京之外,武昌、北京、西京各加开一个铸币厂,争取在半年内,全面用龙币取代现在市面上混乱的货币。

这次虽然也铸有铜钱,但数量很少,只是作为银币的找零用,而且等纸币的信用进一步巩固之后,秦牧还打算一年后完全取销铜钱。

因为只要存在两种硬通币,就存在兑换问题。

市场上的银铜比价是有变化的,有时候是银贵铜贱,反之也有可能出现银贱铜贵的时候。

官方即便强制规定银币与铜币的等值比,那也无济于事。

打个比方,如果官方规定一银币等于十个铜钱,遇到市场上出现银贱铜贵的现象时,十个铜钱所含的铜重实际值两个银币,那么把铜钱熔成铜块,以一种商品的形式用来交易银币,溶十个铜钱就可以赚到一个银币。

反之。遇到银贵铜贱时,也可以熔银赚铜。

如果能用纸币代替铜钱,就不用担心这种现象,纸币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它与银币挂勾,相当于以银为本位发行的信用货币,不用担心出现银铜兑换那种弊端。

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光是从西方流入中国的银子,就越过一亿两,加上国内产银量也不少。在大额交易商人们已经习惯用汇通银行的支票的情况下。以银币为单一货币,应该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了;

说白点,也就是银币应该基本够用了。何况随着大秦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流入大秦的银子只会更多。

单一货币的好处是不用置疑的,秦牧希望能加快铸币进度,尽快让大秦的货币趋于统一,到时朝廷将会颁布已经制定好的法令,禁止任何人用金银交易,禁止私人铸钱。如有违令,轻者抄家,重者灭族。

普通百姓家现有的银子,可拿到汇通银行。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圆的标准兑换。朝廷发行的龙币,严格按1圆重七钱二、其中银九铜一的比例铸造,亏不了你多少。

现在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

中国金矿不多。而且多数是这个时代难以开采的;

所以只有汉代以前,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才能用金子为货币。而且还不是单一货币,得与银铜并用才行。

在秦牧看来,就算挖了碧瑶金矿和南非的兰德金矿,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两个金矿的金子全部开采出来,以大秦如此大的经济总量,也不可能象西方小国那样便用金币。

如果能在这一二十年内真正推动工业革命,经济总量会进一步增加,货币需求量也随之成倍增加,在中国发行金币根本不现实。

到时唯一的出路,就是以金为本位,发行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迟早的必然。

迟做不如早做,所以现在秦牧不会废除已经发行的纸币,而且会想方设法加强它的信用,让它与银币挂勾;

时机到时,慢慢减少银币的铸造量,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百姓慢慢从银币向纸币的过渡。

***

徐永顺这些天,除了忙着为妹妹筹办嫁妆外,也不忘加快新船的研制进度,因为他清楚,一艘先进的新船,才是妹妹最好的嫁妆。

这天离纳妃的吉日还有三日,徐永顺亲自来到午门,请皇帝往龙江船厂观看新船下水。

秦牧二话没说,放下手上一切政务,摆驾出宫,随徐永顺一齐前往龙江船厂。

途中秦牧听徐永顺提到,说柳昌祚想在南乡开一个的水泥厂,现在水泥的质量虽然还无法与后世相比,但比起其他建筑材料,已经是好很多了,用途十分广泛;

朝廷又准备大举修路,到时更是少不得会用到大量水泥,柳昌祚便想在水泥上插一手,当然,秦牧相信徐永顺也肯定会插足这个新兴行业的。

秦牧听后对徐永顺说道:“你们要开水泥厂,朕自然是支持的,不过南乡不行,京城周边,以及在各城市周边,一律不准开水泥厂。你们要开,去找些水道便捷,又远离城市的地方开才行。”

南乡就是京城南郊,内监司原来只是为了方便,才选在这里试制,若是也让你们在南郊开水泥厂,我岂不得天天吃水泥灰,那还得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转告柳昌祚。”

毫无疑问,这批旧明权贵,就是秦牧暗中扶持的资本阶层的代表。

他们资本雄厚,身上挂着一个散官的职衔,大力投资各种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工厂开了不少,这是秦牧乐于看到的。

秦牧不失时机地敲打道:“小顺子,别怪朕没有提醒你们,经商还是要讲诚信的,为人若不讲诚信,纵使能获得一时暴利,但终究不能长久。特别是不要在朝廷那点税银上动歪脑筋,否则到时可别怪朕无情了。”

徐永顺神情一凛,真诚地答道:“陛下放心,臣等心里明白,陛下的信赖,才是臣等最重要的财富。”

“你明白就好。这样的话,朕只说一次。朕给了你们很多便利,一但你们出了问题,朝中百官肯定不会让朕好过。朕不得好过,你们的下场自己去想吧。”

“臣敢脑袋保证,绝不在税银上动心思,绝不给陛下添乱。”

秦牧颔颔首,不再说话,秦牧也绝不会任他一句保证,就真的相信他们会洁身自好。哪个不长眼,一但被抓住,到时再杀杀鸡不迟。

御驾到达龙江船厂时,厂里已经是处处披红挂彩,敲锣打鼓,仿佛大庆一般,厂里的管理者、研究人员,一起到厂门跪迎。

徐永顺一脸喜气洋洋,引着秦牧来到干船坞前。一艘长约20丈,宽度只有4丈左右,高约三丈的舰船停在干船坞里,船体上系着红色的彩带。新漆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

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修长,整体的线条充满了别样的美感,秦牧最关心的是它的舰艏设计,现在各式的舰船。船艏多为方形的;

象郑和的宝船,舰艏虽然略有内斜,但角度不大。这使得船只在航行时,舰艏受到的阻力很大,当然,现在各国的舰船大都差不多。

徐永顺这阵子日夜窝在船厂,对新船的十分重视,新船的各种特点,他如数家珍,一一给秦牧介绍道:“陛下请看,相比于原来的船形,我们在这艘新船上作了重大的改进,首先是它上下的比例,作了很大的调整,上宽下窄的比例更大;

最关键的在于他的舰艏,原来船只的舰艏都是方形的,陛下请看,这舰新船,我们将艏部水线以下缩窄到近乎刃状;

同时舰艏和干舷尽量外飘,上下形成一长斜线,让舰艏如同一把斜斜向前的利刃,提高破浪能力,减少航行阻力;

另外就是船的高度,也作了调整,尽量减少上层建筑,这不但增加了船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减小受风面。”

徐永顺一面讲解,秦牧一面观看,心中非常满意,新船采用了西式的软帆,三桅,桅杆之高,足足达到船长的四分之三,前头有首柱,沿首柱外伸一斜扛,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

它外飘的舰艏与干舷,保证了舰船在高速航行时亦不会有严重的上浪,保证了舰船的强大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

虽然还没有正式下水试航,但以秦牧的眼光看来,这艘船的设计已经在减小阻力、增加风力方面,做到了革命性的改进,航速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没有他这个后来人的指引,完全是船厂的工匠智慧的结晶,这让秦牧十分欣慰。

啥也别说了,先下水看看实际效果吧。

吉时到,秦牧亲自主持下水祭典,这是每艘必须的仪式,而这艘船意义重大,仪式更加隆重。

祭祀仪式过后,在热烈的锣鼓声中下,船厂的工人打开船坞的水闸,滔滔的江水灌入船坞中,很快就漫过船体底部。

船厂的工匠熟练地放松着固定船体的巨缆,随着船坞里的水位不断上升,船体在慢慢上浮,工匠们也有条不稳地放松着缆绳;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却是下水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若是操作不好,很容易导致整艘船侧翻在船坞里。

龙门船厂的工匠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下水的过程没有任何意外,等船体完全浮起来后,水手上船操舵,这个时候还不能升帆,前面由一艘牵引船牵引,一两百工人分立于船坞两边,开始喊着号子,用缆绳一点一点地把新船牵引出船坞。

因为船坞足有一里长,加上比较狭窄,整个牵引的过程耗时整整半个时辰,才总算把这崭新的家伙牵引进龙江。

“升帆!”

“升帆!”

“升帆!”

在水手们大声的呼喊起中,一面面巨大的云帆缓缓升起,秦牧还好,徐永顺此时早已紧张得满头是汗,这艘新船如何,这可关系到他的前程,能不紧张吗?

秦牧微笑说道:“小顺子,放松些,朕瞧着是不错的,想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借陛下吉言,肯定没事。”徐永顺无意识地挠了挠头说道,“陛下是不知道,臣这些天可是日夜守在船厂,这艘船寄托了臣满心的期望。不瞒陛下,臣第一个孩子降生时,都没这么紧张。”

“哈哈哈.......”

“让陛下见笑了。”

“行了,你紧张朕能理解,但也别添油加醋的,要知道过犹不及,你的功劳,朕少不了你的。”

徐永顺讪讪地笑道:“陛下明察秋毫,微臣在陛下面前........唉,反正就那么点小心思,也不怕陛下知道,嘿嘿.......”

这艘新船意义重大,它将可能带来帆船的一次革命,秦牧心情很好,随声问道:“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臣不敢居功。”徐永顺躬身答道。

秦牧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感觉他此言不似作伪,回头一想,很快就想明白他想要些什么了。

******************************

ps:第三更,将近四千字奉上,俺辛勤耕耘,各位看官就请捧捧场,让我多收获几张月票吧,看着着被人家摔开了半条街,这个月的月票奖越来越渺茫,心里着急啊,俺一个吊丝作者,就那么点收入,一千块月票奖对我来说真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跪求月票!求月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