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387章 张家口、福州城

明扬天下 第387章 张家口、福州城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宣府镇,在明代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小镇。

而是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的九边重镇之一,著名的土木堡就在宣府。

宣府因处居庸关外,对保卫燕京的安全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蓟州镇。

明宣德四年指挥张文于在宣府西北面的长城边上筑了一座城堡,名张家堡。

嘉靖八年守备张珍在城堡北面的长城了一个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

张家口处于蒙古高原南端,夏季太阳很白很亮,光芒如钻石一般;但夏季很短,而冬天漫长而深远,北风总是带着尖啸,汹涌地穿越古老的长城,裹着高原的尘沙,铺天盖地地刮来,入面生痛。

由于夏短冬长,这里除了草,能种的作物不多,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土地普遍裸露着,显得有些贫瘠。

但如果你真以为这里是贫瘠的,那你就错了。

从明嘉庆三十年明廷批准在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和蒙古人开办“以布帛易马”的边界“马市”,这里就成了一条从张家口到库伦、一直延伸到恰克图的长达八千多里的中、蒙、俄贸易商道的起始点。

游牧民族以马、牛、羊、驼、皮张等畜牧产品,到张家口换取汉民的绸、布、米、茶、锅等生活必需品。

由于民间“马市”的开通,吸引来了大量的内地商贾。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商贾皆争居之,贾店鳞比,

走进张家口,但见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等招牌林立。

草原上的商人和牧民赶着马牛羊,拉着皮货、药材而来。

内地的商队则将盐、茶、布等物资扎上马背,准备深入草原,换取更大的利润。

在张家口经商的汉人中,最多的是山西人。他们几乎垄断了与牧民的贸易。其中来自山西介休的范家,则是山西商人的魁首。

四十来岁的范永斗穿着金钱马褂,戴着瓜皮帽,一付满人老爷打扮站在自家的商栈前;

目送着次子范纯孝率领的庞大商队渐行渐远。荡永斗心中很是欣慰。儿子长大了。终于可以独自带领商队深入草原交易了。

范家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盐铁茶,带回的商品不是一般的马牛羊,而是名贵的皮毛和药材。这些东西不但轻便,而且比马牛羊利润高百倍。

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的人参等贵重药材,都被范家所垄断了。

而要想保持这种垄断,就必须走出去,草原大漠危机四伏,茫无涯际,牧民逐水而居,若不熟悉道路和各股势力,以及他们迁徙的路线。商队出去后不是找不着人,就是被人吞灭。

范家正是拥有了熟悉商路、和草原上各股势力关系密切的优势,才得已保持垄断的地位。而在各股势力中,给范家带来最大的财富的无疑是满清。

“东家,外头风大,赶紧回屋吧,二公子已经出入草原次年,道儿都摸熟了,东家您大可放心。”跟在范永斗身后的吴掌柜劝道。

范永斗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吴掌柜,卢家的茶叶还没有到货吗?”

“回家东,还没有,听说秦军占领了淮安,截断了大运河水道,不光是卢家,恐怕江南的茶叶一时半会儿都过不来了。”

“唉,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范永斗皱着眉头感叹道。

以前满清还没入关前,与大明交战,明廷禁止盐、铁、茶、粮食等物资出关,范永斗与山西其它七家,便走私这些违禁物资给满清;

而满清的人参、皮货、以及入关抢到的奇珍异宝,则交给他们贩到内地销售,一来一往,八家从中获得了巨额的暴利。

但清军入关后,这方面的收入基本就断了,现在连南方的商品也过不来,让范永斗很头疼。

吴掌柜安慰道:“东家,我已派人到山东收购茶叶,再过半个月应该就有信了。”

“南边的茶叶过不来,山东的茶叶本就不多,这价格只怕也会上涨,咱们这利润可就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东家也不用太担心,南方的商品也总不会过不来的。”

俩人正聊着,范家商栈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马蹄声,一队清军士兵风尘仆仆在门前翻身下马,就直往商栈里冲进来。

不久之后,范永斗带着二三十个护卫,匆匆出门,吴掌柜跟着出来小声地问道:“东家,这道路不平静,何不等等王登库等人,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范永斗一边翻身上马,一边答道:“摄政王旨意上不是说明了吗,接旨即刻进京,这岂能耽搁?他们若来,你就告诉他们,我先行一步了。”

吴掌柜这才回过味来,多尔衮这么急着招八家进京,这可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先到者或许就能掌握先机。

范永斗来不及与他多说,带着护卫飞驰而去........

往南四千里,几匹快马飞驰入福州北门,然后直奔隆武的皇宫。

隆武正在和自己的皇后曾氏讨论加强西南各省的控制力度,锦衣卫指挥使陆昆亨匆匆告进,听了陆昆亨的并报,隆武不禁惊呼而起:“什么,郑芝龙也投清了?”

“回皇上,郑芝龙前些天在靖江,确实与秦军莫名其妙的大战了一场,而且伪秦刑部尚书白铁抓住了洪承畴之子,还拿出了郑芝龙的写给洪承畴的亲笔信,这事恐怕假不了。”

隆武听完,一股恕火直窜头顶,额前青筋乱跳,一副要杀人的样子。

曾皇后连忙安慰道:“请皇上稍安勿躁。”

隆武压下怒火对陆昆亨说道:“你先下去吧,有什么新消息即刻来报。”

“是,皇上。”

等陆昆亨退出,隆武立即问道:“皇后,事到如今,该如何是好?”

曾皇后想了想说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皇上,秦牧表面上是在针对郑芝龙,实则是冲着皇上您来的。”

“这朕也知道,问题是郑芝龙投清既然属实,咱们该当如何是好?”

曾皇后幽幽一叹道:“秦牧这招釜底抽薪着实利害,皇上若是再想依靠郑芝龙,只怕西南诸省立即会倒向秦牧。如今之计,皇上只有尽快驾离福建,与郑芝龙撇开,再说了,郑芝龙既已投清,皇上再留在福建恐怕也难保安全。”

“皇后的意思是咱们退往广东?”

“此除之外,妾身也想不出其他好办法来了。”

隆武思索了一下,毅然说道:“好,就如皇后所言,朕这就和黄道周他们知会一声,尽快退往广东。”隆武是个说干就干的人,郑芝龙投清,让他忧心如焚,一刻也不想拖延。

“皇上且慢,如此走不了,现在整个福州城都在郑芝豹控制之下,皇上想走恐怕没那么容易,必须得另作些安排才行。”

“这都火烧眉毛了,皇后有什么主意就直说吧。”

“皇上,先前鞑虏兵临分水关,朝中大臣惶惶不可终日,暗通鞑虏之人肯定不止郑芝龙一个,皇上明日不早朝不防诈他一诈,以此先安抚郑家。唯有如此,皇上南巡才有可能成行。”

“.........”

第二天的朝会上,隆武依曾皇后之计,命内臣捧出一盘,覆以黄帕,置于御前。

然后他对殿中大臣说道:“朕本无利天下之心,为勋辅诸臣拥戴在位。朕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有何人君之乐?

只是上为祖宗,下为百姓,汲汲皇皇,惟恐负诸臣拥戴之初心。今观诸臣大非初意,前些时日关上主事搜得关中出关迎降书二百余封,今俱在此。

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锦衣卫检明封数,捧至午门前对众焚之。班中诸臣宜亦有之,朕俱不问。有之者当从此改心易虑;其本无者,益宜矢志竭力,毋贰初衷。特谕。”

隆武本是想借此举安抚好私通满清的郑家,然后再找借口“南巡”广东。不曾想太迟了,郑芝龙率领着郑家舰队匆匆返回到了福州。

郑芝龙现在与秦牧撕破了脸,正需要扯隆武这张虎皮充大旗,哪里还肯放他离开福州?

****

ps:感谢每一位打赏以及投来月票的朋友,心中莫名的感动,写书好几年,一天之内很少有超过十人打赏的,今天总算看到了,各位兄弟每一点支持,都值得我铭记。谢谢你们。顿首再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