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360章 面对现实

明扬天下 第360章 面对现实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00 来源:笔趣阁

******

“快点,快点过河!”

新野的白河上,都佥事姜玉站在浮桥的桥头上,不停是大喊着,十万百姓,已经有半数过河,但剩下的几万人簇拥在东面桥头,到处是孩子的哭声,到处是慌乱的叫喊声、谩骂声,锅碗瓢盆乱糟糟一片。

由于缺粮,每天只能给百姓提供两碗稀粥,许多人饿得走不动了,虽然有大军看着,互抢食物引发的打斗还是时有发生。

浮桥两头数里之内,放眼望去尽是攒动的人头,秦军士兵在桥头拿着刀维持秩序,但仍不时有人被挤入河中,场面十分混乱。

姜玉看了心急如焚,这十万百姓不是军队,个个想抢着过河,根本不听你命令,眼看再这么下去,不但会影响过河速度,还会害死更多的人。姜玉不得不狠下心肠下令:“但凡不听命令乱挤的,一律拉出去打二十军棍。”

士兵们照此大喊着,有些胆小的人听了不敢再挤,但总有些不当回事的,负责维持秩序的秦军得了命令,再不犹豫,冲进去就把乱挤的人拉出来按倒就行刑,军棍啪啪直下,看得人心惊肉跳。

如此一来,人群惊惧,秩序总算好不了少,过河的速度也快些了。

但尽管如此,要让剩下的几万人全部过河仍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百姓不知道危机即将到来,只是下意识地想逃得越远越好,姜玉却非常清楚伊阙关失守了,李过的大军损失惨重,正在向南改退。马永贞正率军在南阳北面的百重山重新布置防线阻敌,高一功守东面的裕州(方城)。这是秦军最后一道防线了,过了裕州,再往南的南阳、新野到襄阳一带,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根本没法阻挡清军的骑兵。

洛阳大撤退后,李过原带一万大军守伊阙关,败退到裕州时,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伤亡非常惨重,能侥幸逃回裕州的士兵也是精疲力竭,根本没能力再战了。

勒克德浑的大军是紧追着李过到达裕城的。裕城只是一座小县城,城不高墙不厚,勒克德浑三万大军到达裕城第二天就开始发起猛攻,城下如同无数的蝼蚁。沿着云梯冲上城头。

高一功率领一万守军,猛烈地还击着,滚石擂木滚滚而下,把沿着云梯爬上来的敌人一串串地砸下去,而敌人从城下射上来的箭雨,就象黑云一样遮住了城头,站在垛口士兵一个个被利镞射中面门,直穿骨头,惨叫声此起彼伏。血花一蓬蓬的溅湿了城头。

“快,再派人去催姜玉,让他快点!”高一功大声下令着,城上伤亡惨重。但是他必须撑住,新野离襄阳还有一百多里,至少也要等姜玉带着百姓离襄阳再近些,他才能撤走。

正在带伤休息的李过。心里说不出的沮丧,这次出兵洛阳,名义上是为了配东线。攻敌之必救把清军吸引到洛阳来,好让东线顺利攻取江南。

但实际上,秦牧何尝不是利用这次机会削弱他呢?

出兵洛阳时的六万大军,现剩下的只有三万,加上高一功铁了心要跟着秦牧走,李过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今后也只能跟着秦牧走。

对此,李过虽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定下心来之后,他的思想清明了许多,以前跟着李自成反明时,曾在南阳一带与明军多次作战,对这一带的地形他非常熟悉。

再三思索过后,他觉得马永贞这次制定的撤退方案存在不小的问题。从裕州到襄阳一马平川,除了几条河流可以依恃外,再无险可守,这几百里地对秦军来说,就象是一片死亡地带;

按照马永贞层层阻击步步南撤的方案,就算大军能顺利撤回到襄阳,也必定伤亡过半,甚至可能被机动力比较强的清军围住,致使全军覆没。

他匆匆找到高一功说道:“一功,这样撤不行,必须通知马都督改变撤军方案。”

高一功刚刚从城头下来,拿着一个水瓢猛灌清水,“补之有什么想法?”

李过说道:“一功请看,这西面是伏牛山脉,东面是桐柏山脉,裕州就处于两道山脉交界处,咱们如果是按计划向南撤,从这里到襄阳几百里地,再也无险可守,敌军骑兵多,在平原上咱们跑不过人家。所以,绝不能往南撤。”

高一功一想,确实有理,不禁问道:“补之以为当向何处撤,咱们可没多少粮草了。”

“正是因为咱们粮草不多,才更不能往南撤,否则一但被清军拖住,粮草不继,几万大军将不战自溃,往东,只能往东撤。”

“往东?”高一功蹙起眉头来,往东是桐柏山脉,退入山区后需要可以抵消清军骑兵的优势,但在路程既远,又难以得到补给,同样可能会有很多士兵饿死。

李过知道高一功在想什么,他接着说道:“只能如此,到时候断后的军队尽可能多带战马,让士兵轮流骑乘,一来可加快行军速度,二来进入桐柏山脉之后,可用战马充军粮,唯有如此,阻敌大军才可能沿着山区撤回到襄阳,否则阻敌大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李过当初之所以能成为李自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除了他是李自成的侄子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大顺军的认可。

之前他在虎牢关一直想保存实力,消极怠战,所以显得有些无能,实际上他的军事才能绝对不差,从他想出的这个撤退计划就可以看出来。

高一功听后,也认为这样比直接南撤好得多,便派信使赶往西面的万重山并报马永贞。

马永贞正带着六千人马依山阻击螯拜和姜瓖,信使报来李过的撤退计划后,他立即同意了,李过的计划实际上是以马换人,战马虽然宝贵,但又怎么能和人相比。

马永贞一面派人回复高一功与李过,一面紧急调集战马,并将副将赵坚找来,对他说道:“万重山就交给你了,到时这几千人马不能再往南撤,所以本帅不能再在这里,必须赶回襄阳指挥城防战。你再阻敌两日,便带着兄弟们沿山间往东撤,到裕州与高一功汇合后,一起撤入东面的桐柏山。”

赵坚自从在荆门归附秦牧之后,一直很得重用。

马永贞并非怯战先逃,而是计划改变后他必须先赶回襄阳主持战事,赵坚自然没有二话说,一口答应下来。

赵坚是难得的悍将,马永贞也很放心,将万重山防线交给赵坚后,马永贞带着五百骑兵急急往襄阳赶。

现在十万百姓已经渡过白河西岸,离襄阳还有一百多里路程,至少还需要四天时间才能安全到达襄阳。

而清军攻势太过猛烈,万山重和裕州都不可能再坚守四天了,否则将没有余力突入桐柏山。

所以马永贞必须要赶回新野,凭借白河再挡住清军一日,加上清军南下总要消耗一两日间,这样就足够让百姓撤到襄阳了。

这次没能守住洛阳,马永贞感觉十分遗憾,若是能守住洛阳,就可以和四川夹击关中了,现在关中的何洛会还陷在民乱之中难以自拔,若是能与四川加以夹击,几乎可以肯定,何洛会根本守不住关中,而一但拿下关中,清军就更没有希望夺取洛阳了。

可惜啊,这次洛阳失守,不是秦军战力的问题,主要是粮草武器补给跟不上,否则据关而守,清军想夺回洛阳没那么容易。

马永贞一边纵马飞驰,一边考虑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想到夹击关中之事,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当即下令道:“快传我命令,让凌战率五千人马西去郧阳,无论如何要守住郧阳。”

“喏!”

传令兵接令之后,飞驰而去,马永贞又趁休息的间隙,给秦牧上了一道奏表,奏请秦牧下令四川的李定国兵出剑门,攻打汉中。而这也是为什么他派凌战前往郧阳的原因。

实际上郧阳也有道路通往关中,这样一来,同样可与四川对关中形成夹击之势,就算不能夺取关中,至少也能支持一下关中的义军,另外就是分散清军的精力,让清军无法集中兵力攻打襄阳。

指挥军队作战,就必须有走一步看三步的战略眼光,从这一点上来说,马永贞已不失为将帅之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