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扬天下 > 第607章 万里长城复归秦

明扬天下 第607章 万里长城复归秦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17 来源:笔趣阁

感谢@玩石、华夏~黄帝的厚赐,鞠躬感谢!

***************************************

分封制度,在汉代和明代,都导致了规模浩大的叛乱。

与此同时,各藩王鱼肉地方,祸害无穷,天下人至今心有余悸。

大明朝一推就倒,人心尽失,可以说遍布大明各地的藩王“功不可没”。

当初在武昌劝秦牧称王立国时,顾君恩首先攻击的,就是布满各地,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毒瘤一样的藩王府。

对于分封制度,秦牧手下的大臣,无一人不持反对的态度。

司马安的话,更进一步让人想起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不但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开国的权贵势力也几乎是重新洗了一回牌。这对于很多明初大臣来说,那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有此前车之鉴,谁都希望防微杜渐,以免祸及子孙。

在这个问题上,秦牧明知众臣反对分封,却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

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一个小团体打天下的时候,样样可以推心置腹了。

所以谓的帝王心术,你内心可以不以为然,但却必须这么做。若是时时将自己的心思明白地展示在大臣面前,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而关于何时称帝,在何处称帝,秦牧更倾向于班师之后,在南京称帝。

因为仓促在北京称帝的话,难免会寒了留守南京的大臣以及正在西南征战的将士的心。

至于不利于收伏蒙古各部,对此秦牧另有的想法,他已经做好了蒙古问题长期化的心里准备,漠南蒙古还好办一些,要想在短期内厘清漠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解决漠北蒙古,也不合算。

秦牧觉得,等来复枪批量装备,热兵器威力进一步提升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到时不用花大多的精力,更不用象汉武帝发几十万大军远征漠北,劳民伤财;只要一两万骑兵携先进的武器,就可以解决漠北的问题。

第二天,秦牧渡黄河北上,行至大名府时,前方传来蒙轲捷报,据守真定的勒克德浑虽仍图顽抗,但军心已散,蒙轲下令猛攻一日,即告城破。

至此,北直隶再无强敌,蒙轲正大举分派兵马,接管各城。

秦牧每天一地,除了安抚民心,最紧要的仍是招贤纳士,铨选贤能接手治理地方,因此他的行程不快;

到达燕京时,已经是七月上旬。

过了卢沟桥,远远就能望见巍峨的永定门了。

永定门高近三十米,在这个时代,是极其少有的高大建筑;

城门外,站满了出城迎接的秦军将士,一个个盔甲严整,不动如山。

远远望见秦牧的王旗,以蒙轲为首的三军将士齐齐参拜,同声山呼:

“恭迎秦王!秦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雄壮的呼声响遏长空,四野回荡,闻之让人热血沸腾,三军将士因铠甲在身,无须跪地参拜,普通的百姓则象麦浪一般伏倒,一起齐呼万岁!

这一刻,燕山低昂,风飞云涌,巍峨的燕京,充满了雄浑的气象;

秦牧难禁心头的快意,朗然一笑:“哈哈哈.........昨御云帆下金陵,今骑铁马踏燕京。三军怒吼惊日月,万里长城复归秦。”

“好诗,吾王不愧是天下英主,此诗气壮山河,恢弘跌宕,好一个三军怒吼惊日月,万里长城复归秦,壮哉!快哉!”

对秦牧信口胡诌的诗句,礼部左侍郎艾南英直呼快哉。其他大臣也赞不绝口。

就连一向持重的司马安,也抚须赞道:“秦王这首佳作,如银河倾落,一气呵成,如怒海奔涛,气势磅礴,到了最后一句,霍然一收,给人以四海皆靖,天下晏然,回归本源之感。”

连蒙轲也凑趣道:“从秦王这首诗,臣想起孙子用兵之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秦王这首诗正暗合了孙子这四句兵法精义。”

“哈哈哈....各位大臣过奖了,本王信口胡诌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面对如潮的夸赞,秦牧连连谦逊。

最后他策马上前,对三军将士大声喊道:“将士们,短短两个月时间,你们用世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原,一扫满地膻腥;

你们用无比辉煌的战绩,证明了这天底下,没有人能阻挡大秦的脚步,就连最凶悍的建奴,也只能匍匐在你们的脚下,瑟瑟发抖,颤声求饶。今日本王想说的,将士们,你们,是大秦的骄傲!”

秦牧大声喊完,永定门外迎接他的千军万马,顿时发出浪潮般的欢呼声,燕山和应,响遏行云。士兵们挥动着刀枪,尽情地庆祝着这荣耀的一刻。

秦牧下马,带着司马安等人上前,温言慰劳蒙轲这些将领;

这次北伐,正是由于蒙轲行止有度,调度有方,一举全歼了多铎的主力大军,才最终锁定了胜局,同时避免了黄河决堤的大难。

别看牛万川这些将领很抢眼,但如果没有蒙轲总揽全局,也就没有他们的高歌猛进。

秦牧非常真诚地说道:“蒙都督辛苦了!”

蒙轲抱拳再拜:“能为大秦征战,是臣的荣耀。”

“你欠我的十二万两,抵消了。”秦牧说完,翻身上马,在侍卫的簇拥下入城而去。

蒙轲怔了怔,随即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

进入永定门,东侧是天坛,西侧是山川坛,沿着永定门内大街一直向北,街道两边五步一刚,十步一哨,站着黑衣玄甲的秦军士兵,外面是夹道围观的百姓。

经过重新修好的天桥,珠市口,到达内城的正门:正阳门。

正阳门再向北不远,又有一道门,明朝叫大明门,满清入关后改叫大清门。

过了这道门,就是御街千步廊,格局与南京御街千步廊差不多,东侧为六部衙署,西侧是五军都督府。

御街非常宽,如同一个巨大的广场。当然,在后世,它确定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御街的北端,就是宫城的正门:承天门。

满清入主北京后,把承天门改称为**。

望着“**”三个字,秦牧莫名有些感慨,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那句难以忘却的:我爱北京**。

那时觉得这座从小就烙在心里的大门,它就应该叫**。却原来,它本该叫承天门,本该叫承天门的.........

秦牧一指门上的三个大字说道:“改掉,立即给本王改掉。”

黄连山连忙问道:“秦王,改叫什么?”

“它原来叫什么门,就改回叫什么门吧。”

“是,秦王。”

进了承天门,东侧是太庙,西侧是社稷坛,再往北,就是紫禁城的大门午门了。

进入午门,是前朝三大殿。秦牧在皇极殿正式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

高高的丹墀,恢弘的大殿,盘着金龙的帝王之椅,坐在这里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感觉完全不一样,一切感觉都变得更加庄严而神圣。

群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大殿回荡,声震寰宇。

“众卿平身!”

秦牧扬了扬大袖说道:“今日,咱们君臣能一同进入这座大殿,是大家齐心协力、流血流汗换来的结果,大家的功劳,本王自然不会忘记;

但本王同样不会忘记的是,几年前,李自成也进入过这座大殿,但却不到一个月,就被迫匆忘撤离了;

李自成在燕京做了些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的教训,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引的地方;

本王在此,愿与诸位大臣共勉,败不馁,胜不骄,只有时刻秉承一颗造福天下百姓的心,咱们才不会被人赶出这座大殿!”

殿中众臣万没想到,秦牧入殿后首先会以李自成为戒,这番话就象一缕清风,吹散各人心头的躁动和热切,让各人从自我陶醉中清醒了过来。

众臣连忙出班再拜:“吾王圣明!金玉良训,臣等定会牢记在心。”

**********************************************

PS:求订阅,求收藏。嗯,各位订立满一千起点币的兄弟,票夹里都会有一张起点赠送的免费评价票,请大家给个10分评价吧,当是一种鼓励,作为小妖级作者,需要大家的鼓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