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洪荒之三界至尊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佛法东传

洪荒之三界至尊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佛法东传

作者:黄翌歌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28 22:30:08 来源:笔趣阁

得到娘娘首肯,佛门当即动作连连。

成汤十七年作为夏朝诸侯,十三年作为商朝国王,共在位三十年。

在成汤接受诸侯朝贺,正式登上宝座的时候,通宵饮酒,在睡梦之中又再次看到一燃烧金焰的玄鸟,此鸟围绕成汤九匝,而后在一团烈焰中显现出一金人,比丘形,结知趺坐,头戴五佛冠,全身樱络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

此次这玄鸟不说一句话。而后化作一片奇异花雨洒落,似乎都能闻到异香扑鼻。

第二天,成汤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

瑞霄纷纭,金鉴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靡氤氲笼宝扇,且看他摊尾低回。

批复完一堆奏折之后,对左右文武言道:“昨日寡人又再次梦到护国神鸟玄鸟,只是最后化作一浑身放着金光的光头男子,不知众位臣子可知道是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皆不知。有左相伊尹出列,俯伏金阶,高擎牙第,山呼称臣道:“据微臣所知,西方世界有一尊神人,称为“佛”乃是光明之身。不垢不净,纤尘不染,以慈悲普度为宗旨。虽然不知道燃有焰火的是哪位。不过应当是一众佛陀中的一位

成汤闻言,面色欣喜,言道:“那就劳老承相,派人去那西极之地,求取佛陀来我妙土。护估万民,国作绵长。”

早朝结束。伊尹回府。当即安排几个勇猛之士在走南闯北的商客带领下,往西方而来。

几人跋山集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号称佛国的十万大山,虽然不见人烟,却见凶禽猛兽居然如人一般知礼,行度有章,不伤人害命。

此地乃是佛门接引圣人弟子,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所在,几人一入佛国,便被大势至感知到。

大势至看着万里之外的几,。一弹指,一道清辉击打在望月峰上盘旋的白孔雀,那孔雀落下,托起罗汉两人而起,飞往外山。

众人正走到一座山下之时,天空出现一只十丈大小的白孔雀,祥云缭绕。瑞气腾腾,而后从其背上飞落两人,头放云光,身披袈裟,结知跌坐,盘坐于金花之上坠落。

有飞天飞行于虚空,身披天衣彩带、嘤格,手持乐器、香花、珠宝等来供养阿罗汉。众人见到,以为就是此行所找的佛陀。按照排练好的,跪倒在地,大呼:“小人拜见天神佛陀!”

迦什摩腾、些法兰两名阿罗汉相视一眼,而后对地下众人言道:“我等不是尔等所谓佛陀,而是佛陀弟子阿罗汉,今我佛阿弥陀佛感商王诚恳,特遣我二个往京都传法

跪伏的众人刚开始听道此二人不是佛陀之时,无比沮丧;不想片刻听闻此二人携佛陀法旨前往都城,自己等人即使没有找到佛陀,想来也可以将功折罪,交代完事。

于是欢天喜地地迎着两位罗汉尊者往回走,在十万大山找了几匹白马,驮载二位尊者钵盂中飞出的佛经、佛像,往商朝国都亳而来。

历尽三年时光,终于回返都城。伊尹报于成汤,成汤接见了两位阿罗汉,下了旨意,允许二位尊者选取道场。作为宣扬佛法之地,更是敕建了一座寺庙,叫做“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经功劳。

二人查验风水,看准了当时的“清凉止道教又称为“紫府山”想要在道观云集之处建造佛庙,却被排挤,于是上奏成汤。

成汤亦是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三皇治世之时是以“道”治国。五帝时代是以“德。安邦,玄门众人遍布朝堂、乡井之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作起来就显露出巨大的威力。

成汤为了安抚重臣,又不能言而无信。整日愁眉苦脸,苦思解决之道,这日,网刚入梦,就见那只玄鸟再次出现,给成汤出谋利策,而且要成汤做一件事情,来偿还人情。

第二日,早朝期间,有左相伊尹再次上奏,要成汤定夺清凉山归属,成汤下谕旨,言道:“自古我人族只闻玄门道德之事。不闻西方化外佛法,不如开场论经大会,辨别道法和佛法高低优劣。”

众人听闻,尽皆觉得合理,于是二位罗汉和一众清凉山道士约定,约期焚经,以别真伪。

就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输的一方焚烧自己一部经典;提问双方轮流换,不想结局让人大吃一惊,清凉山道门典籍被焚烧一空,而迦什摩腾、堑法兰带来的佛经却完好无损。

朝野之间倾向于玄门的众人尽曰恍二言。不得不把清凉山分与佛门。而后因为典籍被毁,室恩赐,道门日渐颓微,整个清凉山被佛门据为己有,改名为“五台山

但是玄门势力的反扑自此从未停息,双方为争夺信仰。在朝野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却被掩盖在一片安宁的假象之下。

佛门虽说传道困难重重。但是自此五台山成为佛门道场之后。不断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菩萨降临显身,普济众生,佛门势力在民间展迅,牢牢压制道门。

西方二位圣人看着日益浓厚强盛的气运和不断增长的道行,欣喜不已,更是愈勤勉,不断开坛讲道,为一众弟子释疑解惑。

不久,商朝以一帝王形象的男子为护国神祗,其帝服之上绣有三足金乌。三教哪里不知道这就是帝俊形象。尽皆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东海之处飞出无数流光。往南瞻部洲而来,正是奉通天教主法旨,来商朝专门与佛门作对。

同时八景宫和玉虚下谕旨,无数修道仙门尽皆收到,于是足足有十万宗门离开原来根基之地,搬家到东胜神洲与南瞻部洲交界之处,在连绵山脉间建起座座道观,不时传出道德之声。

一来阻挡佛门进入东胜神洲。二来吸引南瞻部州信众,双方争夺信徒香火。

就这样,佛道相斗,开始在商朝各个阶层蔓延,以至于插手到皇室内斗之中。双方在朝堂之间你争我斗,国家社稷开始不稳。一度几次迁都,缓和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