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十六 战争—最后的抉择(一)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十六 战争—最后的抉择(一)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9:52 来源:笔趣阁

☆一个白痴的诞生

胡宗宪明白了徐渭的意图,准备派出使者,请汪直前来谈判,然而他没有想到,汪直竟然不请自来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汪直率领数千军队,携带大量火枪火炮,突然开赴浙江沿海,并停泊于舟山岑港。

胡宗宪吓了一跳,如此领兵来访,必定不怀好意,当即下令加强戒备,修筑堡垒,并实施了戒严,做好开战的准备。

然而这一次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胡宗宪的行动大大惹恼了汪直,他派出了毛海峰,表达他的愤怒:

“我这次之所以前来,是决心履行协议,停止交战,阁下你应该派使者远迎,至少也应该请我吃顿饭,但现在你却调集大军,禁船往来,难道你是在忽悠我吗(绐我焉)?!”

事实证明,汪老板确实是很有诚意的,他不但亲自前来,还带来了几个日本诸侯,却吃了闭门羹,实在很没有面子。

胡宗宪失算了,一贯耍诈的他没有想到,汪直竟然如此实诚,慌乱之下,他立刻再次派出使者,表示歉意,希望朝廷考虑实际情况,不要杀掉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系番夷心)。然而朝廷中的无数“正义凛然”之士立即慷慨陈词,说胡宗宪竟敢公开放纵罪犯,其中必有内情等等,一时之间,大有把胡宗宪关入监狱之势。

为了不致跟汪直作邻居,胡宗宪向现实妥协了,他上书修正了自己意见,并表明态度:同意处死汪直。

数年辛苦筹划,就此全部毁于一旦。

在接到消息之后,毛海峰当即处死了夏正,并且残忍地肢解了他,这也是他发泄愤怒的唯一方法。

一年之后,汪直被押赴刑场处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就如同那封让胡宗宪瞠目结舌的信件一样,汪直在这最后一刻,面对他的儿子,再次做出了一个判断——他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判断。

“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浙东和浙西),我死之后,此地必大乱十年!”

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十分靠谱的话。

☆黑暗的降临

在汪直被抓之后,胡宗宪的情绪落到了最低点,自抗倭以来,他从未如此不知所措,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汪直的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无数的倭寇将登上海岸,任意妄为,烧杀抢掠,再也没有人能够束缚他们。而凭借目前的军力,根本无法阻拦他们的暴行。

最黑暗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无计可施,胡宗宪急忙去找徐渭,可徐师爷却比他更激动,刚见面就操一口绍兴话大骂道:

“王本固这个死捏子,该杀!该杀!”

这里稍微普及一下绍兴话,所谓捏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白痴,呆子。

于是胡总督不急了,他静静地看着徐渭,等待着他,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位仁兄唾沫横飞之后,总是会有主意的。

可这一次似乎例外了,徐渭骂完后,竟然陷入了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胡宗宪终于坐不住了,他发言打破了寂静:

“事已至此,纵骂也无益,眼前局势危急,该如何应对?”

徐渭思虑良久,终于说出了一个回答:

“如今招抚不成,唯有一战了。

但这个答案,是胡宗宪不想听到,也不能接受的,如果能打,早就打了,何必玩那么多花样,等到今天?

但现在,他已别无选择。

其实一直以来,胡宗宪都屈辱中忍耐着,无论汪直也好,徐海也好,海盗也好,汉奸也好,毕竟都是倭寇,并不是胡宗宪的客人,更不是他的朋友,他们带领日本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本不用跟他们客气,之所以以礼相待,步步为营,只是因为实力不足而已。

但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今却是青山依旧,血水长流。

实力不济也罢,力不能支也罢,既然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了。

胡宗宪终于拍案而起,发泄出心中所有的愤怒:

“开战!不信我中国无人!”

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胡宗宪开始调兵遣将,储备粮草,修筑工事,他十分清楚,在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拉开这场战争序幕的,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

所谓万事开头难,为了搞个开门红,胡宗宪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部属俞大猷,率领最精锐的部队,进攻一个看似已然唾手可得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汪直的养子毛海峰,在汪直被捕之后,他杀掉了夏正,却没有能够逃走,在岑港被明军团团围住,此时他的手下已逃散大半,只余不到千人。

胡宗宪以数倍的兵力和名将出马,准备一举扫灭这个走投无路的余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