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十一 必杀刘瑾(二)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十一 必杀刘瑾(二)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9:52 来源:笔趣阁

此时,京城的刘瑾正洋洋自得,他没有想到,叛乱竟然如此快就被平定,当然了,在报功的奏折上,只有他的名字。而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打算顺便走个后门,给自己的哥哥封个官,就给他个都督同知吧。

可惜的是,他哥哥没福气当官,干了两天就死了。

刘瑾十分悲痛,他决定为哥哥办一个规模宏大的葬礼,安排文武百官都来参加,为自己的哥哥送葬。

这一举动用俗话来讲,就是死了还要再威风一把!

为了保证葬礼顺利进行,刘瑾反复考虑了举行仪式的日期,终于选定了一个他理想中的黄道吉日:正德五年八月十五日。

这确实是一个黄道吉日,但并不适合出丧,而是除奸!

这之后的日子,刘瑾和他的部下日夜劳碌,为葬礼的顺利举行做好了准备,只等待着约定日子的到来。

八月十五日,晴。

天气是如此的适宜,刘瑾正感叹着上天的眷顾,一群骑马的人却已来到了德胜门。

张永到了,他从宁夏出发,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京城,在这个关键的日子。

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疑虑和顾忌,因为就在密谋后的那个清晨,临走时,杨一清向他交出了所有的底牌。

“杨先生,我此去即使能够说服皇上,你有把握一定能致刘瑾于死地吗?”

这意思很明白,我豁出命去干,但你也要把你的后台说清楚,万一你是皮包公司,个体经营,兄弟我就算牺牲了也是无济于事的。

杨一清笑了:

“张公公尽管放心,刘瑾一旦失势,到时自然有人找你,十日内必杀刘瑾!”

张永松了口气,拍马准备走人,杨一清却拦住了他。

“张公公准备如何向皇上告状?”

“朱寘的反叛告示足够了。”

杨一清却摇了摇头,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一份文书:

“那个是不行的,用我这个吧。”

张永好奇地打开了文书,一看之下不禁目瞪口呆。这份文书上不但列明了刘瑾的所有罪状,还有各种证据列举,细细一数,竟然有十七条!而且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他倒抽一口凉气,看着泰然自若的杨一清,不再多言,收好了文书,掉转马头就此上路。

娘的,读书人真是惹不起啊!

夜宴(晚饭)

张永准备进城,闻讯赶来的一帮人却拦住了他,原来刘瑾得知此事,十分慌张,对危险即将到来的预感帮助了他,他立刻下令,张永改日入城,今天的葬礼如期举行。

可他太小看张永了,对这些阻拦者,张永的答复非常简单明了——马鞭。

“刘瑾老子都不放在眼里,你们算是什么东西,竟敢挡路!?”

张公公一边打一边骂,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了城。没人再敢上前阻拦。

刘瑾听说之后,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地告诉手下人,葬礼延期举行,改在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

其实刘瑾大可不必铺张浪费,他也就只能混到八月十五了,为节约起见,他的丧事可以和他兄弟一起办。

张永将捷报上奏给了皇帝,朱厚照十分高兴,立刻吩咐手下准备酒宴,晚上他要请张永吃饭,当然了,刘瑾也要在一旁作陪。

张永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没有去找朱老大闲聊,却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静静地坐在床上,闭目养神,等待着夜晚的来临。

今晚,就是今晚,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一股不祥的预感缠绕着刘瑾,他虽然文化不高,却也是个聪明人,张永早不来迟不来,偏偏今天来,一定有问题。

但他能干什么呢?

向皇帝告状?还是派人暗算?

刘瑾想了很久,对这两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自己的准备,他相信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

然后他自信十足地去参加了晚宴。

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晚宴开始,由朱厚照宣读嘉奖令,他表扬了张永无私为国的精神,夸奖了他的显赫战功,当然,他也不忘夸奖刘瑾先生的后勤工作做得好。

两边夸完,话也说完了,开始干正事——吃饭。

朱厚照只管喝酒,刘瑾心神不宁地看着张永,张永却不看他,只顾着低头大吃。

不久更为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众人歌舞升平,你来我往,很快就有人不省人事,张永似乎情绪很高,也喝了很多酒,而刘瑾却滴酒不沾,他似乎对宴会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死死盯着张永。

宴会进行到深夜,朱厚照还没有尽兴,这位仁兄还要接着喝酒作乐,张永似乎也很高兴,陪着朱厚照喝,刘瑾不喝酒,却也不走。

这正是他的策略,只要看住张永,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能暂时控制局势。

但很快刘瑾就发现,自己不能不走了。

我明天还要去送葬啊!

看这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散不了了,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陪着这二位兄弟玩通宵吧。

于是他终于起身告辞,征得朱厚照的同意后,刘瑾看着喝得烂醉的张永,放心地离开了这里。

但在走之前,他吩咐手下办了一件事情:加派兵力,全城宵禁,严禁任何部队调动!

这就是刘瑾的万全之策,堵住张永的嘴,看住张永的兵,过两天,就收拾张永本人。

可是刘瑾失算了,他不知道,其实在这场混乱的酒宴上,张永也一直暗中注视着他。因为在这个夜晚,有一场真正的好戏,从他离开宴会的那一刻起,才刚刚开演。

张永等待了很久,当他发现刘瑾不吃不喝,只是呆呆看着自己时,就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兄的打算——今天跟你耗上了。

那就耗吧,看看到底谁怕谁!

在酒宴上行为失态的他,终于麻痹了刘瑾的神经,当他看见刘瑾走出大门后,那醉眼惺忪的神态立刻荡然无存,所有的智慧和勇气一瞬间都回到了他的身上。

动手的机会到了!

“陛下,我有机密奏报!”

拼死一搏!

喝得七荤八素的朱厚照被这声大喊吓了一跳,他好奇地看着跪倒在地的张永,打开了那封杨一清起草的文书。

文书上的罪名大致包括企图谋反、私养武士、私藏兵器、激起兵变等等,反正是哪条死得快往哪条上靠。

看见朱厚照认真地看着文书,跪在下面的张永顿时感到一阵狂喜,如此罪名,还怕整不倒你!

可他等了很久,却一直没有任何回音。

张永纳闷地抬起头,发现那封文书已经被放在一旁,朱厚照的手中又端起了酒杯。

朱厚照发现张永看着自己,便笑了笑,说了几句话,也算给了张永一个答复。

这是一个载入史书的答复,也是一个让张永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答复。

“这些事情不去管它了,改天再说,接着喝酒吧!”

事前,张永已经对朱厚照的反应预想了很久,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答复!

张永怀疑自己听错了,可当他看见自斟自饮的朱厚照时,才确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处境!

话已经说出口了,宫中到处都是刘瑾的耳目,明天一早,这番话就会传到刘瑾的耳朵里,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所!

怎么办?!怎么办?!

张永终于慌乱了,他浑身都开始颤抖,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半个月前密谋时听到的那句话。

“决不可后退!以死相争!”

都到这份儿上了,拼了吧!

他突然脱掉帽子,用力向朱厚照磕头,大声说道:

“今日一别,臣再也见不到皇上,望陛下保重!”

朱厚照终于收起了玩闹的面容,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瑾有罪!”

“有何罪?”

“夺取大明天下!”

好了,话已经说到头了,这就够了。

然而张永又一次吃惊了,因为他听到了这样一句回答:

“天下任他去夺!”

这下彻底完了,这世上竟然有如此没有心肝的人啊!

张永绝望了,一切看来已经不可挽回,一个连江山社稷都不放在心上的人,还有什么是不可割舍的呢?

不!还有一样东西!

霎时,浑身所有的血液都冲进了张永的大脑,有一个回答,可以挽救所有的一切!

“天下归了刘瑾,陛下准备去哪里?!”

朱厚照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这才意识到了一样自己决不能不要的东西——性命。

刘瑾夺了天下,自己要去哪里?能去哪里?!

玩了五年、整日都没有正经的朱厚照终于现出了原形,他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杀气:

“去抓他,现在就去!”

其实那天晚上,刘瑾并没有回家,他就近睡在了内值房,为的也是能够随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

应该说,他的这一举措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起码方便了抓他的人。

正当他睡得安稳之时,忽然听见外面喧嚣一片,他立刻起身,大声责问道:

“谁在吵闹?”

刘公公确实威风,外面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一个声音回答道:

“有旨意!刘瑾速接!”

刘瑾这才穿好衣服,不慌不忙地打开了门。

然后他看见了面带笑容的张永。

第二天,权倾天下的刘瑾被抄家,共计抄出白银五百多万两,奇珍异宝文人书画不计其数,连朱厚照也闻讯特意赶来,一开眼界。

但朱厚照并未因为刘瑾贪污的事实而愤怒,恰恰相反,过了一个晚上,他倒是有点同情刘瑾了,毕竟这个人伺候了他这么久,又没有谋反的行动,就这么关进牢里,实在有点不够意思。

于是他特意下令,给在牢中的刘瑾送几件衣服。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张永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万一刘瑾死鱼翻身,自己就完了。

可是只过了一天,他就彻底的放心了,因为有一个人如约前来拜会了他——李东阳。

张永总算知道了杨一清的厉害,他不但说动了自己,料定了皇帝的犹豫与对策,还安排了最后的杀招。

李东阳办事很有效率,他告诉张永,其实要解决刘瑾,方法十分简单。

第二天,六部六科(吏、兵、礼、工、刑、户)、十三道御史(全国十三布政司)同时上书,众口一辞弹劾刘瑾,罪名共计十九条,内容包括贪污受贿、教育司法**、控制言论等等,瞬息之间,朱厚照的办公桌被铺天盖地的纸张淹没。

更为致命的是,有关部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新审查了刘瑾的家,他们极其意外地发现了上千副盔甲武器(上次是疏忽了),同时还发现,原来在刘瑾经常使用的一把扇子的背后,有暗藏的兵器(上次也疏忽了),这么看来刘瑾应该是一个绝世武林高手,随时准备亲自刺杀皇帝陛下,过一把荆轲的瘾。

看着满桌的文书和罪状,还有那把扇子,朱厚照断绝了所有的慈念:

“狗奴才,你真的要造反啊!”

可是刘瑾就是刘瑾,即使是到如此地步,他还是做出了令人惊讶的行动。

刑部按照朱厚照的指示,召集众官会审,刘瑾上堂之后,不但不行礼,反而看着周围的官员们冷笑,突然大喝一声:

“你们这些人,都是我推举的,现在竟然敢审我?!”

这句话一出口,周围的官员们顿时鸦雀无声,连坐在堂上的刑部尚书(司法部部长)都不敢出声。

刘瑾这下子来劲了,他轻蔑地看着周围的官员,又发出了一句狂言:

“满朝文武,何人敢审我?!”

刘瑾兄,以后说话前还是先想想的好。

话音刚落,一个人就走了上去,站在刘瑾面前大吼一声:

“我敢!”

还没等刘瑾反应过来,他又一挥手,叫来两个手下:

“扇他耳光!”

刘瑾就这么结结实实地挨了两下,被打得眼冒金星,本来火冒三丈的他睁眼一看,立刻没有了言语。

因为这个人确实敢打他,此人名叫蔡震,官虽然不大,却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驸马。

而且这位驸马等级实在太高,他的老婆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女儿,朱祁镇是朱厚照的曾祖父,朱厚照该怎么称呼老先生,这个辈份大家自己去算。

这就没啥说的了,刘瑾收起了嚣张的势头,老老实实地被蔡震审了一回。

经过会审(其实也就他一个人审),最后得出结论:

刘瑾,欲行不轨,谋反罪名成立。

朱厚照批示处理意见:凌迟。

刘瑾先生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以前有很多人骂他杀千刀的,现在终于实现了,据说还不止,因为凌迟的标准刀数是三千多刀,刘兄弟不但还了本,还付了利息。

我一直认为凌迟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人道、最黑暗的刑罚,但用在曾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刘瑾身上,我认为并不为过。

因为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

此后,刘瑾的同党也一一得到清算,足智多谋的张彩先生也很不幸,陪着刘瑾先生去了阴曹地府,继续去当他的谋士。朝堂上下的刘党一扫而空。

一个月后,杨一清被调入中央,担任户部尚书,之后不久又接任吏部尚书,成为朝中的重量级人物。焦芳等人被赶出内阁,刘忠、梁储成为新的内阁大臣。

经过殊死拼争,正直的力量终于占据了上风,大明王朝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李东阳终于解脱了,他挨了太多的骂,受了太多的委屈,吃了太多的苦,等了太久太久。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所有人都指责他的动摇,没有人理会他的痛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李东阳完成了他的事业,实现了他的心愿,用一种合适的方式。与刘健和谢迁相比,他付出了更多,他的一切行为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

李东阳,难为你了,真是难为你了。

正德七年(1512),李东阳申请退休,获得批准,他的位置由杨廷和接替。

四年后,他于家乡安然去世,年七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