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 第540章 乐界的潜力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第540章 乐界的潜力

作者:猫不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07:54:52 来源:笔趣阁

留声机的出现,让音乐有了新的形式。

那天晚上长乐几人逼着妞妞放了一整夜,把唱片都刮花了,差点让妞妞哭死,赵立保证第二天再给她录十张后才喜极而笑。

长乐等人见识到了留声机魅力,顿时都抛下手上的工作,投入到了唱片的制作中。

正好第一批歌星还没有出现,悉尼大学又放假了,赵立建了三个录音室,供她们录唱片用,找来音乐学院的团队当配乐,把妞妞和小萝莉打造明星,制作了大量的母版。

妞妞和小萝莉从小就唱歌,这两年又学了不少,录制是信手掂来,长乐从小受到教育,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也自娱自乐的搞出了五张母盘,艾莎等人就惨了,这些年光看表演了,一个个的上了场就出岔子,长孙莆更不堪,什么都不会,急得是天天上窜下跳,最后被烦得行了,赵立只好教了他一首《朋友》。

每天的天鹅堡里都响起不同的音乐和欢声笑语,这种娱乐方式从旦生那刻起注定是高端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垄断,赵立把价格定在了八千八百八千十八块钱,黑胶盘是会耗损的,售价十块钱一张,唱针也要一毛钱一根,出口还要征20%的税。

万枪禁止玉米和土豆出口,但不限酒和食品,粮食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全面种植开,除了玉米还引进了大周的小麦,水稻需要的水资源太多,赵立不想推广,粮食多得吃不完,头脑灵活的人开办榨油厂和酒厂,通过出口换取大米。

赵立给的商业条件很宽松,只要不触及到他的核心技术和威胁到他的利益,他才懒得管这些公民,像大周官营的盐和茶叶,他这里就允许商人经营,盐这东西你管了他们会偷贩最终造反,不管他们窍国了还会造反,古代有名的造反头子一有半是私盐贩子。

在他的印象里澳洲西部有的是盐,每年出口的数量大得惊人,所以他早就派人悄悄去寻找了,开放不是放任不管,这些重点行业还是需要政府来监管,从价格上把源头把住,哄高物价和农民压迫在他眼里才是动荡的源头。

自行车、罐头、饮料、酒、油、花生、辣椒、面粉、玻璃、玻璃制品、眼镜、放大镜、肉类、香水、糖等都在出口之列,而进口的丝绸、茶叶、食盐三类产品免税,必竟他这些目前还得依靠与他国交易。

当第一台留声机摆在商店中的时候,那些商人就疯了,订单像雪片般的增长。

留声机的横空出世影响刺激了赵立,不光是唱片,背后的音乐人、乐器、剧场都将受到它的影响带来巨大的进步,他又去信给夏菱,让娱乐公司早点参与进来。

七洲书局这些年已经掌握了大量优秀的书籍,稍微改编一下就是话剧和歌剧,西方人又带来大量的异国音乐,大周的音乐形式必竟还是少点,这年头琵琶、琴、笛子才是主流,二胡也才传入中原没多久,有待发展空间巨大,钢琴赵立不知道构造,但除了吉他,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长号、大号、萨克斯、扬琴这些他一知半解倒是可以画出来,发展成什么样得靠夏菱等人和西洋音乐者去探索,中西结合将来组个交响乐团也不是不可能。

夏菱第一时间带着几十个优秀的乐师和歌伎赶过来,投入到了唱片灌制和研发中。

赵立又闲得无聊,设计出了足球和篮球、汽球、手套、雨鞋、雨衣,有了橡胶这些东西基本上都不是难事,最难的竟然是玩具球的气孔,工匠们废了很大的劲才弄清楚压力的作用,虽然做出来的球乌黑难看,可比传统的强太多了,足球和篮球又大又圆、弹力十足,一踢就能踢飞几十米,这是天鹅堡最直观的教训。

各国都有踢球这种运动,不需要要人教,赵立喜欢玩的是篮球,在天鹅堡外做了个简易的篮球场就教起了妞妞等人玩,投篮、抢篮板,这种简单的运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少女们,学会了后就把赵立给挤走了,赵立只好带着篮球去军营里找同伴,空余时间到处是打球的身影。

时间进入八月,留声机和唱片正式的交货,每天来万枪求购的商人多得数不清,海关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有商船入港立即就会响起音乐,想不注意都不行。

这天一商船一靠岸,随着人流不停的移动,几个大周男女蹲在码头上吐得天晕地暗,好一会儿中年妇女紧缩脖子,“好冷!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

一女子赶紧从包袱里取出一件衣服给她披上,“娘,别着凉了……”

妇女拉了拉衣服说:“走吧。”

几人提着大包小包,随着行人走进海关排队,大眼睛眨个不停,眼神中充满了惊讶,“这、这都是他做出来的?”

身旁的两个儿子模样的人激动得声音颤抖,“好,太好了!”

“好个蛋!”旁边的老头甩了他一巴掌,“要不是你们这俩败家子,咱能沦落到万里求上门吗?真不嫌丢人!”

两人顿时像鹧鸪似的,不敢再看他。

妇女轻微的摇头,眼睛泛红,“先找到他再说吧,总归是一家人……”

“您好,请出示您的护照或签证。”一个工作人员坐在柜台后面,隔着栏杆说道。

妇女愣了一下,“什么证?”

工作人员指着后面客人手上的东西道:“像他一样持有的入关凭证,您要没有的话,请到隔壁柜台现场办理。”

“不是,小伙子,我是来找赵二狗的,我是……”妇女连忙说。

工作人员摇摇头,“不好意思,我不认识他,任何人出入都需要签证,两年前皇帝陛下来了也一样,没签证我无权让您过海关。”

几人面面相觑,岁数大一点的儿子指着另一个柜台,“上面写着签证中心,想来就是办那什么证用的。”

几人见到没人排队,连忙过去,“这位先生,那小伙子非要让我等办什么证,这怎么个章法?”

里面的两工作人员抬头一笑,“第一次来吧?”

“是啊……”

“那没事,登记一下就好了,签证费用每人三文钱,谁先来?”

“啊,入关还要钱啊?”

“入关不要钱,三文钱是签证的成本钱,有效期内随便出入再不收钱了,就这我们还亏呢。”

“……我们四个大人、两孩子,能便宜点么?”

“都一样,这又不是吃酒,哪里能讲价?你们要不办的话只能转身回大周了。”

“别……那我们办吧。”

“请问您是哪里人,叫什么名?”

“大周江都人氏……刘德义……”

“您来万枪的目的是什么?”

“……探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