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 第42章 念书只为科考?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第42章 念书只为科考?

作者:猫不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07:54:52 来源:笔趣阁

两人被小男孩的话给震惊了。

“哈哈哈哈!”顿时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胡闹。”

赵立笑眯眯的自说道:“每人先印一千册,卖书的钱扣除成本后,全都给你们,书局一分不赚。”

李白摸摸胡子:“为何你要这么做?”

赵立说:“你想请两位爷爷帮忙,当然不管你们帮不帮忙,我都会给你们印书。”

杜甫好奇问道:“你想让我们干什么?”

赵立看着他们正色道:“我想让你们当私塾先生!”

“先生?”两人从来没想过教书育人,闲野惯管了:“为何?”

“因为我的私塾正开办新学,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家人,我想请像两位爷爷这样大才华的人来教。”

“我希望两位爷爷先去私塾参观一下再做决定。”说完让于天杰派人去向李庆佩借车。

赵立非常想留住他们,对于两人的晚期多少知道一点,不想让他们像历史上那样了却一生,后人同情他们,却都忘了他们背后的家庭更悲惨,杜甫还曾经为了求官多年不回家,当他有一天到回家才发现孩子饿死了!李白晚年更是寄人篱下,病死他乡,潇洒的背后是无尽的家人苦泪。

两人见他不像开玩笑,对那什么新学也好奇,同意跟他去参观参观。

车借来后,赵立把两人先请上车,然后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往赵家村去。

周北雁正在给学生上阅读课,发现赵立带着两个老头悄悄从后门走进来,几人都不说话,只是站在后面听讲。

李白和杜甫二人听着简单的故事,摇头晃脑,若有所思。

一节课上完后周北雁走过来,赵立向她介绍:“这两位是大诗人李白、杜甫。”

周北雁连忙行礼:“小女子见过两位大先生。”

杜甫问道:“你这刚才讲的这乌鸦故事,故事简单却又像暗含真理,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周北雁说:“我们教材上的这般故事很多,借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皆是鼓励学生多思考或识道理为主,像刚才我讲的乌鸦喝水是告诉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李白怒道:“胡闹,为何不教诗文?”

周北雁不好意思的说:“诗文也教的,私塾里有好几种课程。”

赵立问:“下节课是什么?”

“数学课。”

赵立转头对李白两人说道:“不知两位爷爷的算学如何?这堂课可由二位出题考核他们,参我们校验一下。”

两个老头点点头,虐一帮小屁孩还不简单?当下点头。

李白首先走到讲台上,拿起粉笔,学着周北雁的样子在黑板上写道:“今有几人共买一物,各人出八钱,盈三钱;若出七钱,则少四钱。问人数物价......”

还没写完,底下一小女孩笑嘻嘻的说道:“共五十三钱!”

李白心里一惊,手里粉笔一下就按断了,僵硬的回头问那小女孩,“你听过这题?”

小女孩站起来大声说:“没有,可是第一种情况多出三钱,第二种又少四钱,也就是说两种情况总共相差了七钱,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少出了一钱,可得知人数是7人。所以每人出八钱就可知是共五十三文钱!”

赵立擦了擦额头汗,真不愧是学习最好的班长,没有给我丢人。

杜甫心里也是暗暗吃惊,看着尴尬的李白,连忙走上去:“李兄辛苦,轮到我了。”

想了想没有拿起粉笔,缓缓说道:“我家有鸡兔同在笼中,一数有三十六只头,数脚共五十双,你们可知我家这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们想了一会儿,纷纷在纸上写了起来。

“我数出来了!”后排的一个十四岁的男孩站起来惊喜的喊道:“鸡二十二只,兔子十四只!”

杜甫满意的点点头:“你怎么算出来的?”

那男孩笑着说道:“太简单了,如果我把所有的兔子都砍掉2只脚,那就剩下72只脚,刚刚您说总共才100只脚,所以被我砍掉的是28只脚,28只脚除2可知兔子14只,那么鸡就是22只。”

杜甫夸道:“你很聪明。”

“切,兔子那么可爱你还砍它的脚!真血腥。”十岁的梁大龙做了个夸张的表情,说道:“我在所有鸡上装上两只假脚来,那总共是114只脚,现在有100只脚,44只假脚,鸡就是44除2等于22只,那兔子照样知道是14只。”

杜甫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这题还可这样解。”

学习委员赵红叶摇摇头站起来,指着梁大龙呵斥:“给鸡安假脚,这不成怪物了!我只要当那36只都是兔子,那也知道总共有144只脚,把多出的44只脚的兔子换成2只脚的鸡,不就是22只鸡?36减去22,兔子14只!”

“不对,要我说啊......”

“切,看我的!......”

课堂上顿时学生纷纷涌跃举手,洋洋自得的说着自己的见解,而每个人说的都对。

这种算题自古多少文人百思不得解,被折磨得不行。而在这乡下村庄却被一群小孩子随口就能给出不同解答,两个老头心里是震惊无比,喃喃说不出话来。

赵立笑道:“我这些学生不只学习算术,除了刚才的阅读课,还有四书五经、体育,美术等,原先还有几个十几岁的学生,都已经在我的园中工作挣钱了。”

回过神来,李白问道:“怎么,你教他们念书不是为了科考?”

赵立摇了下头:“这天下读书并不都是当官才是出路,我让他们识文断字,知书达理,是想他们不管在哪里,都能靠一身本事不至于挨饿,若想科考的,以后也可去外面求学,一概自主随意!”

李白道:“笑话,念书不为仕,乡野村民会的再多又有何用?”

“请跟我来。”赵立带着他们向工业园走去,不时指着忙碌的工人说道:

“这些是附近村里招来的绣娘,她们都不识字,但是靠着这份工作所得能养活一家,她们的孩子从学校毕业后,还可以留在这里工作,生活过得很满意。”

“这是制冰的工人,他们都是这村里的人,原先都靠重田为生,现在有的在这里学习制冰,有的在外面卖冰,赚的钱比种田还多,家里的田都租给别人去种了,现在家家拿着好两三份钱,他们生活并不比财主差。”

“这些个工匠原先是做木工或打铁的,现在在这里,每天研制新型的东西,七洲书局的书就是他们做出来的,虽然也不识字,但不知造福了大周多少人,我觉得他们比那些官老爷重要得多。”

“这几个是食堂工人,每天给工人准备饭食,管理着几百人的吃喝,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却每人都有别的本事,有的会养猪,有的会种菜,靠自产自足,每月不知为我省下多下两银子。”

“这是周北雁先生的丈夫,他原先是书生,跟着商队送货卖力气,学会算术后,现在食堂账房全归他管,若是求官,怕是小吏都混不上一个。”

“这是村长赵六爷,你让他与县令交换,你问他愿不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