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神隐山海经 > 第976章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神隐山海经 第976章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作者:鬼雨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08 01:32:50 来源:笔趣阁

陆山观的母亲苏宛丘修炼了‘七星紫薇诀’和‘大衍神算术’,将多个学科制成卡片摆在桌上,然后将一根千年蓍草抛起来,任凭蓍草落下,落在“古文字学”专业上。

于是陆山观选择了帝都大学“古文字学”专业,花了六年的时间拿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此后,他跟着老祖陆一灯,学了“儒门心法”和“浩然之气”,同时也学了巫法和少部分“龙章”、“凤文”,以及仓颉老祖留下的基础神符。

他的功力太浅,研究这些神符很吃力。

于是,老祖陆一灯让他去试着研究“鬼书”,给了他一堆资料,包括道家的《阴符经》、《太乙救苦救难天尊超度经》、《太乙救苦度人经》、《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和佛门的《地藏经》、《大悲咒》这些超度亡魂的经典。

有了这些经典,再加上陆家特制的魂灯,有助于理解天、地、人、神、鬼各阶层,完善天庭、人间和幽冥地府的体系。

按照陆丞搜魂哪吒获得的信息,鸿钧老祖想要在大劫之后再造天庭,未来的修真体系将会划分为54个阶层,其中包括18层地狱,6层人间欲界,18层色界,4层无色界,然后是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合计54重天。

到目前为止,陆家所有修士的着眼点都在人间和仙界,对于幽冥体系从未认真研究过。尽管陆丞明知道自从灵气复苏后,有一些阴魂鬼魅充斥于世间,甚至有一部分鬼魅带着记忆转世重生,但那些鬼魅只要不出来害人,便不干他的事。他忙于修炼,没有精力去管。

然而,自从陆丞获悉《鬼书》与《天书》、《地书》、《人书》、《夏书》并列,那就不一样了,说明《鬼书》中有门道,暗藏着天道法则,值得花心思去研究。

他甚至联想到:“地藏王为何常驻地府?他躲在地下研究出什么大道?传说中的冥河老祖和忘川老祖,究竟是神仙还是先天神魔?他们究竟在什么地方修炼?幽冥地府早就存在了,鸿钧想要再造天庭,势必要联合佛门,收容地府十大阎罗王……”

陆丞觉得幽冥体系太复杂,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

他忙着提升功力,不愿花心思琢磨,便委托陆一灯去研究。

陆一灯乃是国学大师,更喜欢琢磨《人书》和《夏书》,将老祖交代的任务“转包”给后人,让陆山观去研究《鬼书》。

陆山观博闻强记,将那些道经和佛经倒背如流,然后他去了洛阳城北的邙山。

邙山是历代帝王贵胄、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葬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洛阳是十三朝古都,绵延两三千年,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邙山。葬于邙山的人,几乎决定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走向。因此,邙山号称“东方金字塔”、“中国帝王谷”

广义的邙山长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黄河与洛河的分水岭。

登上邙山可远眺满城风光,而远眺的最佳时间是傍晚,因此“邙山晚眺”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万籁俱寂,阴风吹拂。

陆山观坐在邙山之巅,念诵经文,朗朗上口。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传送到十里之外。

如果搁在以前,肯定会有人过来制止,因为十里太远了,夜半三更不睡觉,那不是扰民吗?然而这是公元4008年,留在地球上的人口大幅减少,又因为十日横空的缘故,很多人躲到“未央宫”里居住,待在外面的人越来越少,别说北邙山了,即便是偌大的洛阳城,当年鼎盛的时候有700万人,现如今只剩下两三万人居住。

因此之故,整个北邙山变成了荒郊野岭,草木葱茏,寥无人烟,完全被鬼魅占据了!

陆山观念诵经文,招来许多的鬼魅。

他作为元婴修士,早已开了天目,虽然夜色朦胧,但还有月光融融。

他看见数不清的鬼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着历朝历代的奇装异服,有的还戴着帝王的冠冕,或站或立,还有鬼魅龇牙咧嘴,甚至有鬼魅咬牙切齿。

有鬼魅捡起地上的石头,朝他丢过来,被他身周的护体罡气挡住。

有的鬼魅手持木棒冲过来,被陆山观隔空一指,旋即化作白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实讲,鬼魅的功力并不高,因为没有肉身的缘故,只能积累神魂,没办法产生精气。

人死之后,三魂七魄分离,魂归于天,魄归于地。

随着灵气复苏,那些个归于地下的残魂,汲取了灵气之后,一点点补全魂魄。

魂魄补全之后,才是真正的阴鬼。

有很多阴鬼转世重生了;但还有一些阴鬼,因为心有牵挂,或者带有傲气,或者受到拘泥,不愿意转世为人。不能转世为人,于是便留下来继续修炼,积累神魂,日久天长变成了“鬼魅”,这个“魅”字,是指神魂较强,有一定法力,能迷惑人心的鬼。

陆山观念了两个小时的经文,眼看着数百个鬼魅化作白光消失。但也有很多鬼魅非但没消失,反而变得面目清晰了。

夜半三更,陆山观停下来思索。

这时候,有一位留着山羊胡,头角峥嵘的老叟,上前几步说道:“请问仙长尊姓大名?”

陆山观望着他,道:“我姓陆,你是哪位?”

“在下吕不韦。”

“什么?你冒名顶替的吧?”

“我真是吕不韦,领人编纂过《吕氏春秋》。陆仙长,能否暂停诵经,来我的洞府聊聊?”

“好,你的洞府在哪儿?”

“据此不远,仙长您请跟我来。”

陆山观跟着对方,来到一处小山包。

吕不韦的墓冢高10米,直径百米,被花木环绕,长满了古槐和野草,在墓冢旁,有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旁边还有功德碑,镌刻着吕不韦一生的功过是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