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神隐山海经 > 第740章 三位元婴

神隐山海经 第740章 三位元婴

作者:鬼雨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08 01:32:50 来源:笔趣阁

随后不久,2480年的8月中秋,少林寺的洪明和尚不甘寂寞,也举行了元婴真君的庆典,先后持续了10天时间,去的人有二三十万,就像赶庙会一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洪明和尚的庆典虽然热闹,但造成的影响力赶不上关桑月。因为他展示的如来神掌,威力只有一百多米,将百米之内的多块石头击打成粉末,看似威力惊人,但没法跟关桑月的御剑百里相比。

其实这两个人都藏私了,关桑月的神识超过千里,并非只有一百里,而洪明和尚的如来神掌能覆盖周围五百米范围!作为大范围攻击手段,五百米已经很不简单了!而且,洪明和尚还展示了金刚不坏之身,任凭几位别派的修士刀砍斧剁,都没有伤其分毫!

那么,到底谁的功力更高呢?

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关桑月的功力更高一些,因为她能御风行空飞到白云之上,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随后的修真界,奇怪的事情越来越多。

陆家虽然很低调,没有人举行元婴大典,但是隐居在青海湖畔的人发现,经常跟着鸟类学家阮慕云的那两只五彩缤纷的金刚鹦鹉,体型勐然增大了一倍,身高三米有余,翅膀展开足有五米!

有人将拍摄的照片发在网上,说是“早已灭绝的凤凰重现人间!”

还有人说,陆渔舟出海捕鱼的时候,经常带着一只体型巨大的苍鹰,翅膀展开足有十几米长!苍鹰在辽阔的大海上空翱翔,目光锐利,能帮陆渔舟找到鱼群。

另有人说,在陆家故宅“秋丞园”,有一只护宅神兽大海龟,十分凶勐,不但能灭杀海妖,还能将无故接近“秋丞园”的船只撞坏。

同样还是2480年,11月11日,当世第三位元婴真君举行了大典!

这位元婴真君乃是沉寂多年的杨峥!

杨峥是陆丞的大弟子,曾经的昆仑决比赛的冠军,后来拍了不少的仙侠连续剧,是人尽皆知的武打明星,后来做了“昆仑电视台”的主管,而且是修真门派“昆仑墟”的掌门人。

不过,这么多年了,杨峥虽然跟陆丞走得很近,但他并未公开宣布是师徒关系。所以人们不会说他是陆丞的门下走狗。

杨峥的年纪比陆青山还大几岁,他是武修,以武入道,早已到了金丹巅峰,最近才承蒙师傅赐予一颗“通天丹”,吞下之后顺利进阶天武师。

杨峥举办了“元婴大典”,明面上为青海湖畔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因为他是“昆仑墟”的掌门,他和金玉芝的家就在这里,有他这位“元婴真君”坐镇,那些个心怀叵测的门派要想进攻玉虚峰,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归根结底,陆丞虽然功力高绝,然而他既不想高调的展示实力,也不想被人觊觎财富发生冲突,他像观音菩萨一样,远离人间,躲在南海紫竹林,过着平静的隐居日子。

他想让家人安安静静的修炼,也想给修真界保存几分元气。

如果让少林寺领着众多的门派打上门,一番厮杀下来,吃亏的不是陆家人,而是那些不知死活的修士。

陆丞不想看见血流漂杵的场景,所以才把关桑月和杨峥推出来站在前面。这两人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普通民众不晓得是何关系,但少林寺和点苍派的掌门应该知晓。

关桑月的元婴大典过后,关青风宣布辞去降龙院院长的职务,只保留在长老院的身份,从此过上“半退休”的日子。他为关家遮风挡雨数百年,心里感到有些疲倦了。他虽然早已进阶天武师,但因为事务繁忙的缘故,近年来功力进境比较慢。

降龙院院长一职,由原来的副院长陆星寰接任。

陆星寰是香帅陆灵棋的儿子,是实实在在的陆家人,也是陆家震慑江湖宵小的手段之一。

陆星寰不久前也修成了天武师,但他没有举办“元婴大典”,对外展示的功力是金丹巅峰。如果有必要,他随时可以举办大典,宣布自己是元婴真君。

时间进入2481年,63岁的陆玄圃和晏玉茗结婚11年后,才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孩叫“陆秋声”,女孩叫“陆曙影”,取自文天祥的诗“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因为父母都是金丹真人的缘故,这两个孩子天资聪慧,一生下来就打通了半数经脉,五脏气机充盈,是天然修仙的好苗子。

陆曙影由母亲晏玉茗教导,陆秋声则从6岁开始,跟着爷爷陆玄圃打磨筋骨。

陆秋声12岁零八个月进阶先天。

他13岁离开家门前往崆峒山。

此时的八大修真门派,分别是少林、武当、青城、峨眉、崆峒、追风太极门、形意门和鹰爪门。

崆峒派也属于八大宗门之一,所以陆家想派人过去看看。

崆峒山,位于GS省东部,PL市崆峒区西11公里处,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5米,其间峰峦雄峙,悬岩峭壁耸立,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泾河、胭脂河交汇环抱,古迹、胜景遍于层峦叠翠之间。

历史上,轩辕黄帝、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慕名而西至登临,自古为宇内名山圣地。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题咏作画,盛赞崆峒山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雄秀的山水,悠久的历史孕育并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崆峒文化,其中作为特有崆峒文化现象的“崆峒武术”,威峙西陲。

李白诗曰:“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杜甫诗曰:“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由此可见,崆峒山是中华武术早期的发祥地之一。

崆峒山上,曾经有一位上古仙人,名叫“广成子”。轩辕黄帝曾求道于广成子。

在封神演义中,广成子擅长“雌雄剑”、“落魂钟”,善使“番天印”。他是崆峒武术的创始人。

自从2027年灵气复苏之后,崆峒山上莫名的出现了一些石室,里面有古修士留下的典籍,因此崆峒派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天下着名的门派,拥有数十万弟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