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全职法师之元素主宰 > 第二百零五章 补档,第九十五层(一)

书接上文,话说天尊在试炼之塔第九十五层投了一本书,而这本书连作为魔尊的黑暗王始皇帝也羡慕不已。

而试炼之塔外的石碑又表示,排名在第三名的空,就是在这一关失败的。

第九十五层的关卡其实非常常规。

俗话说战胜别人简单,战胜自己容易,修行者定会面对无尽的诱惑,能否保持本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九十五层的考验也就是除“六欲”。

试炼之塔的六欲综合了传统的“口耳鼻舌身意”和佛教总结的“色形仪语细相”,最终却定位六种最质朴,杀伤力也最大的“欲”。

分别为:金钱、佳肴、权势、麻醉、享乐、美色。

而天尊投入的那本书籍,名为“智慧”,也是对魏索的额外考验,第七欲,求知。

第一关,金钱。

魏索被拉入幻境中,在幻境之中,魏索的记忆和能力暂时被封存。幻境中,魏索的身份是一个大财主,坐享良田千亩、房屋万间。

魏父死后,魏索当上家主。

一日,一乞丐上门乞讨,家丁正在驱赶他,这番场景刚好被魏索撞见。

虽然祖训教导,细大不捐才能戏水长流,可魏索发现自己良心隐隐作痛,于是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魏索将自己的玉扳指送给了乞丐,又另厨房的人给了他一些干粮。

乞丐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魏索也就此爱上了帮助人的感觉。

自此之后,魏县多了个魏大善人,凡是本地人无不称赞,而魏家的产业也越做越大。

十余年后,一场政变突发,魏县掀起了一场“分豪强以济天下”的活动,而魏索作为魏县最大的财主,被判处死。

令初下,魏县百姓自诩良知,不行分豪强之权,直至镇上泼皮孙二踹开魏府大门,劫走三夫人与一箱金银细软后,魏府的门槛被踏平了。

而魏索也被安上了“欺压百姓”、“为富不仁”的帽子。

处决前夜,由百人组成的“皮兜代表团”在公众面前义正言辞地宣布着魏索的一项又一项罪名,而这百人中,几乎每人都受过魏索的恩惠。

牢中,魏索回首一声不禁苦笑,此生不爱财,最后偏偏死在财上了。

明日斩首,魏索难以入眠,谁知后半夜一人来此,魏索一眼便认出了他,是当年那个乞丐!

乞丐要代替魏索赴死,魏索自然不可能答应。而乞丐早就买通了衙役,将魏索迷晕搬出牢房。

翌日,百姓发现被斩首者的样貌根本就不是魏索,但他们丝毫不关心此事,毕竟死的是“魏索”他们就有钱地可分,谁是“魏索”又能如何?

在他乡醒来,魏索打听到自己处于“王县”,经了解到,王县的王大财主是个鱼肉百姓的大恶人,如今天道好轮回,明天必将被斩首。

从人们的表情来看,魏索知道那王大财主的确是个恶人。

行刑当天,众人看魏索衣衫破烂,认为魏索这是最高尚的人,推举魏索魏持刀人,亲自审判王大财主。

赶鸭子上架,刑台上魏索持刀,老泪两行,突然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先有金石而后有善恶,故前者可断后者。而人心常在,岂能偏颇?金石乃天下之金石,善恶乃一人之善恶。

血溅五步,欢声四起,王财主人头落地,魏索仰天长啸,自刎归去。

第一层幻境破,金钱,过关

第二关,佳肴。

这一世,魏索变成了一只饕餮,不同的是,这一次魏索拥有着记忆。

然而,有记忆也没有用,刚刚进入环境之中,魏索就感觉到了难以忍受的饥饿感。

饥饿,太恐怖了。在求生本能的面前,任何理智和思想都被抛弃。

吃!

魏索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作为饕餮,魏索无物不吞,所到之处寸草不剩,很快,魏索就清空了一片范围,开始向下一个地方飞行。简直比蝗虫还恐怖。

据传说,饕餮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会把自己吃掉。

不吃的话会饿死,一直吃的话早晚会自己把自己吃掉。也就是说,照这么吃下去,早晚是死路一条。

此时魏索才明白这一关的恐怖,明明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吃了,可身体告诉自己,不吃不行。

好在魏索是学过地理的人,如果把自己当成羊的话,那饲养自己,自然也要用轮牧制度。

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也是能再生的。魏索顶住诱惑,在吞食的时候不竭泽而渔而是吃一半留一半,留一半种一半,最终完成了资源的再生产。

佳肴这一关的解法和吃无关,而是要考验试炼者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一毫莫取和取之无禁都是不正确的,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型,才是破局的关键。

第三关,权势。

此层幻境,魏索同样失去记忆与修为。

这一世,魏索生于寒门,从小浸淫孔孟之道,最大的志向就是登科当官,兼济天下。

朝廷软弱,治理不力,官员鱼肉百姓,又恰逢天灾降临,收成不好。朝廷不但不减免税赋,反而加重了不交税赋的处罚。

收成不好,各级官员的油水都被迫缩减,于是欺压之行更甚。

此种状况下,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其中最强大的势力,当属凉山集团。

魏索寒窗苦读如愿登科,却因未能上交买官进爵的钱而进士的名额被人顶替。不仅如此,还被扣了一顶舞弊的帽子,被发配充军。

发配途中,队伍被凉山集团所劫,魏索的凄惨故事也被凉山好汉叹惋。魏索的才学和军事头脑折服了凉山好汉,经过几次战役后,魏索正式成为凉山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

虽然如此,可从小学习的孔孟之道,还是让魏索有着如宋江一般的想法,归顺正统才是正道。

后,朝廷派密探联系魏索,希望魏索能够与朝廷沟通,里应外合进而瓦解凉山集团,并承诺事成之后为其平反,并任一品大员。

一面是忠,一面是义,魏索很难抉择。

纠结之中,魏索在烟花柳巷排解忧愁,于勾栏瓦肆抒发苦闷。

饮酒作乐时,歌女抱着琵琶哼唱起最新的曲目。

歌词写的是赞美凉山好汉为民做主,盼望凉山好汉早日推翻旧朝廷。

魏索的心有些动摇,第二天又在街上听到小孩儿在唱着儿歌,同样是赞美凉山批判朝廷,说书先生的新话本也是取材于凉山的事迹。

魏索恍然醒悟,忠君主为小忠,忠天下为大忠。

五年后,改朝换代,新王登基,魏索拜相。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浸淫官场,魏索变了,处庙堂之高远江湖,不知天下何以兼济天下。

万里之国,百二十郡,每时每刻都有困苦之事发生。

魏索很头疼,自己有心无力,难以事无巨细地去管理,手下的大小官员又不见得全部干净。

久而久之,魏索变得麻木,行事以无过当有功,对待下面的事和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初心渐渐失去,魏索意识到权高的不幸。

京城遛弯,魏索听见了当年草莽时听过的评书声,老爷子身体英朗,讲的虽然还是凉山好汉的故事,名字却都为避讳而改变。

魏索听到话本中描写的自己的光辉形象,羞愧不已,不日上奏致仕。

皇帝再三挽留,魏索强烈请辞。皇帝赐万金还山,并承诺官饷照旧。

归于山野,魏索著书立说、开办学堂,为当地百姓办实事。

二十余年,上百县受益。

魏索并不快乐,他知道自己是逃避了兼济天下的责任,原本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

又三十年,魏索的生祠已在各地立了上百座,此时魏索垂垂老矣,将要离世。

“权高得幸并非幸,大业难成总未成。但恨平生力不富,无愧终身每在行。”

第三关,过关。权势不只是权利,还是义务。魏索用一生践行了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