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四三六六章 皇帝们的奢侈收藏(二)

鉴宝秘术 第四三六六章 皇帝们的奢侈收藏(二)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07 来源:笔趣阁

张天元是学历史的,自然对柳宗元这个人,非常熟悉。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此人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虽然他并非以书法闻名,不过张天元曾看过柳宗元的书法,当然没办法跟王羲之相比,但是那书法放到当代,也是冠绝中华的。

古代人毕竟以毛笔为平常的书写工具。

柳宗元的字儿,在众多文人之中,那算是相当出色的了。

因为好东西实在太多,张天元一时间也看不过来,他打算先总览一遍。

于是又看向了下一位皇帝。

这个人可能大家比较陌生。

“后周世宗:自创的瓷窑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这位精明强干的皇帝一边忙着理家治国,一边开疆扩土,百忙之中还不忘搞点自己的小爱好烧造瓷器。

据传,柴窑是五代后周皇帝柴荣自创的瓷窑,明代文献评价柴窑器“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今之论瓷者,必曰柴汝官哥定”,对于柴窑的品质颇为推崇。

这个展柜里面放的,基本上都是柴窑佳作,有两件是正品,其余的则是清仿,应该是从圆明园偷来的。

东西也是相当不错。

接下来这位皇帝,之前已经多次提过了。

那就是宋徽宗:艺术上的全才就是不会当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二十多岁的宋徽宗将前人的经验融会贯通,独创闻名于世的“瘦金体”。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

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

此外,他广收历代文物、书画和青铜器等,是个收藏爱好者。

后世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徽宗这个展柜里,东西最多,其中竟然有一幅张开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卷。

张天元记得,这幅图应该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内。

这可是一位十八岁的天才王希孟的作品,这个王希孟,一辈子就只画了这一幅画。

可是就这一幅画,不光让宋徽宗叹为观止。

就连那奸臣蔡京也是赞叹不已。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这幅名作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而且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横厘米,纵51.5厘米。

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

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

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UU小说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

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

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

继续向前便临江了。

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

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

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

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

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

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

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

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

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

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

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

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

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

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

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

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

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据说王希孟在绘制这幅画之后,就消失了。

因此有人流传说这千里江山图永不掉色的原因就是这位少年跳进了自己的画中,定格在十八岁,让画也永葆青春。

或许画中某个渔夫,就是那王希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