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七三章 精神漏儿

鉴宝秘术 第三五七三章 精神漏儿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07 来源:笔趣阁

这类人,从来见不着他们淘换东西,可是,他们还专爱写捡漏儿的文章。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他们和收藏者不同的是:

藏者写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淘换来的,只不过是为了文章的发表,把买卖价格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夸张了,属于收藏修辞学范畴;

而这类人的捡漏儿,没有夸张,也没有忽悠,他们的东西本来就一分钱也没花,卖多少钱都是捡漏儿。

捡漏儿不过是市场运作的一部分。

这类人,张天元还真见过几位,那叫一个牛,你说什么,他们都能给你捡来漏。

苏哈托就是这么一位,“苏哈托”是他的外号,这小子比他们那帮人都精,现在早就不干这个了。

当初为什么叫他苏哈托?

他姓苏,“哈托”是形容他干活的时候,哈着人家的劲儿,别人还真拿不好。

他接的第一单活,是他自己在旧货市场上“哈”来的。

本来人家根本就不认识他,他一连“哈”了好几个摊,听到的都是“您往前边看看,说不定有需要您的。”

当年,他刚出道的时候,一上来就问人家:“需不需要给您写点什么?”

多傻呀!

人家没把他当神经病就不错啦。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单活是在一个夏天,顶着大太阳,满头大汗地走了好几家古玩店。

最后还是一个看店的老太太,看这小伙子挺可怜的,说:“小伙子,进来坐吧。你说你要写什么?”

苏哈托说:“我想跟您借点儿东西,回去写。”

老太太犹豫了,万一要是个骗子呢?

苏说:“大妈,这么着,您就借给我一件不值钱的玩意儿,我写完了,就给您送回来。我的身份证可以压您这儿。”

也许是老太太心软,也许是他心诚,借回了一只青花瓷墨盒。

一个晚上,他就出手了好几篇《青花瓷墨盒捡漏儿记》,满世界一发,第二天就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了。

老太太一个劲儿地夸他,人真好,真实诚。

没出俩月,老太太就找他,说有人要找他写,看来真有人到老太太那“捡漏儿”来了。

渐渐做了几十单这种捡漏儿活,知道他的行里人都管他叫苏托。

每写一篇,东西一定要送给他。

慢慢地他也了解了古玩这玩意儿,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价格。

他就根据这一点,按价论价。

他现在专给古玩商做策划,然后找人写,“写这类东西,对于爱动脑子的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不如忽悠策划合算。跟人一说,有档次,容易见效果,又来钱。”

外行人不知道捡漏儿是个什么概念,张天元认识一个叫刘一手的,又一次去了他在潘家园的古玩店。

刘一手手里正把玩着刚刚从市场上淘换来的一只“汉代”玉猪。

之所以把他这“汉代”俩字打上引号,倒不是张天元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是他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玉猪是什么玩意儿,而是因为“汉代”在张天元心里,有一种近乎崇拜的形象。

所以凡见着人们所说的汉代的东西时,他都要打上一个问号,理由是:那是要经过考证的,而且应该是纯正的乾嘉式的考证。

简单跟您说吧,就是一定要有文献佐证,光嘴皮子不成。

刘一手之所以叫刘一手,就是他嘴皮子上面真有一手。

朋友跟张天元介绍说:“这位刘一手要想说你这是假的,一会儿就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东西是真的了。可他要说自己那东西是真的,同样也用不了一会儿,你就会信他是真的。”

刘一手给自己的藏室起了个名字,就叫“是真斋”,一进门,没别的,您第一个见着的,就是“真的”俩字。

谁那么大胆子,敢把自己收藏的古董都当成真的,可他刘一手就敢!

不过刘一手也不是什么学问都没有,就是一玩家子。

他跟很多文人一样,喜欢清代学者惠栋、阮元、钱大昕以及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喜欢没事的时候翻翻《斋集古录》什么的,所以张天元跟他说,你这个汉代两字,我要给你打引号,他没意见。

引号不意味着这只玉猪就是假的,质疑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你听他这东西的漏在哪里——

玉猪是刘一手上个月从一个卖杂项的古玩商手里淘来的。

见着的时候,一共有三五只,有白玉、黄玉、青玉,刘一手单单看上黄玉的那只。

张天元插话说:“你为什么喜欢黄玉的那只,不就是因为我有一只吗?想跟我比。”

他说不是,白玉、青玉的质地都不好,先不管是不是汉代的,卖东西的人都这么说,一下子也看不出来。

他有一个看法,玉就看质地,你就说是黄帝时代,我也不跟你计较,只要玉质上乘,东西不贵,就是漏。

黄玉猪开价3000元,回价1500拿下。

刘一手说:“就这黄玉,不给我20万,你别想拿走。这不就是漏吗?”

闹了半天,就这么个漏。

后来李书恒把这个事儿写成了文章,那时候玉猪还在刘一手手里把玩着,可他坚信这就是一个“漏”。

无独有偶,谢女士去年春天去香港玩,花了6000元人民币买回了一部线装本《诗经》,辗转托朋友找到张天元,说让他给看看,值不值6000元。

他该怎么说呢?只能说不错吧。

可她还是不依不饶的,非要拿着书和资料跟他见面。

碍于朋友的面子,就见吧。

还没说几句话,这位谢女士就拿出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册,指着上面的一件拍品图片说:“您看,是不是和我的书一模一样?起拍价十几万呢。这书还没有我的书好,我的书起码也值几十万了吧。”

这时张天元才明白了,收藏捡漏儿,捡这种精神漏,比什么都重要啊。

那是一种人们的美好感受,试想一个人花6000元买了一件,在他(她)心中值60万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

收藏真的不太狭隘,捡漏儿也不能被理解得太狭隘,这么玩儿才是一件乐事。

张天元把这些话说给了斯蒂芬贵诺和西川听。

笑眯眯地说道:“你们或许在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过别人说这些东西值钱,但那不过是文章上说的而已,所谓的精神漏罢了。”

“三万美金,你不卖的话,我就去看别的东西了啊,相信你这里应该还有比这写更好的东西吧?”

西川或许还无法被张天元讲的故事给吓唬住。

可斯蒂芬贵诺却不一样啊。

他急忙一把拦住了正要继续撕书的西川,并表示,就三万美金,把这些东西卖给张天元。

张天元心里头乐。

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门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