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处台

鉴宝秘术 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处台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07 来源:笔趣阁

此时房间之中摆放了好几件东西,甚至还用快递箱子包裹着,看得出来应该是刚刚运到这里来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张大哥,您来了!”

鲁妙看到张天元,欣喜地喊道:“我可以跟哥哥一样,叫您张大哥吧?”

她之前一直都是叫张先生的。

不过经历了洞窟的事情之后,她渐渐觉得张天元这个人真得是相当不错的。

叫张先生未免太生分了。

不如叫张大哥那么亲切。

“随便你了,反正咱们都已经很熟了,虽然过去或许有些误会,不过解开了也就是了。”

张天元倒是无所谓。

叫先生也罢,叫大哥也罢,只要别叫大师就行,他听着“大师”那两个字,总感觉是在骂人。

“嗯,张大哥,您来看,这是一幅您绝对喜欢的画作,我父亲可是通过了好几个朋友,才花费高价买来的。”

鲁妙对于张天元没有拒绝自己改换称呼这件事儿显然很高兴。

急忙取出了一幅画给张天元看。

“哎呦,不错啊,这是张大千的《金陵周处台》啊!”

张天元对自己这位本家的画,那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啊。

而且张大千的画,在市面上,价格也是相当之高的。

六朝古都蓝鲸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故迹众多,历代名流骚客流连吟咏,留下了不少诗画佳作。

民国时期,国画大家张大千多次来到当时的帝都蓝鲸,举办个人画展、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等,他亦创作过1件纸本设色国画《金陵周处台》,由衷地表达了个人思古言志之情。

位于金陵城东南隅老虎头旁的周处台,亦称子隐堂、孝侯台,乃三国时期名士周处任东吴东观左丞时的堂宅。

据清代周宝《金陵览胜诗考》等记载:南朝佛刹光宅寺即建在周处台旧址旁,“殿后山石如掌”;

南朝高僧云光法师尝在此传扬释经,历代信男善女敬香拜佛,香火景况一直延迄近代。

《南史》亦云:相传南朝梁武帝郗后生性好妒,死后化为蟒蛇,该地亦名蟒蛇仓……可见这一带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比较深厚。

又据《晋书》、《世说新语》等述曰: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后来迁居金陵。

少年失教的周处曾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颇令邻舍不安。

乡人将其与“南山白额猛兽(虎)、长桥下蛟(龙)”,并称为“三害”。

他得知后十分羞愧,开始幡然悔悟,决意弃恶从良,遂“入山求虎射杀之”,将凶猛的老虎头砍下来悬挂于邻里;

又投身水中三天三夜搏杀蛟龙,一举为民除害,令人刮目相看。

周处从此笃志读书,苦练武艺,曾任东吴东观左丞,西晋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将军等,最终成为一代文臣武将。

周处后来战死疆场,谥号为“孝侯”。

昔人以“不死东吴死西晋,城南可惜孝侯台”诗云,深表内心惋惜。

千百年来,周处浪子回头、终成大器的故事,成了历史上改邪励志的经典范例。

周处台亦因此人气显露,后人寻踪观瞻、络绎不绝,并尊称此处为“周处读书台”。

想到这些,张天元不由欣赏起了张大千的《金陵周处台》画作:

但见周处台基处于悬壁高墩之上,一位古装文士独坐台边昂首天穹,观今抚昔,神思遐想,宣抒情怀。

台畔秀木茂盛,鸟语花香,楼阁民舍散落,环境幽雅之极。

雄伟壮观的蓝鲸明代城墙巍然屹立,清澈幽碧而充满神韵的秦淮河水,正在静静地日夜流淌。

远方烟雾弥漫、虚无缥缈……

画家在该图右上侧以行草款识思古言志:“侧身怀古,豪杰都为土。细想截蛟兼刺虎,此等雄风不腐。

忠臣孝子垂名,元(原)来正是书生,旧听蛇盘岗阜,今闻犬吠寒城。

金陵周处台,倚《清平乐》。

大千张爰”。

后钤白文“张爰长寿”、朱文“三千大千”方印各一枚。

大千所书劲拔飘逸、刚中带柔,词兴浓郁盎然,别具艺术风貌,较好地起到了妙化丹青主题的作用。

今人对画家张大千或许并不陌生,他曾名正权、爰,字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下里巴人,1899年出生于川州。

早年师法前代诸贤画风,兼取南北宗之优长,尤尚清僧石涛等名家的笔墨意趣,并由此打下了系统扎实的艺术功底。

张大千秉性豁达豪爽,内心富有灵气,毕生喜爱读书,经常神游四方。

晚年一度移居海外、游历中西,1983年病逝于宝岛。

张大千传统修养全面,能文善诗,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画及书法、篆刻等无所不及。

于画写意、工笔、工写兼备等技法均有涉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独树一帜。

艺术风格清秀俊逸,苍润脱俗,尤以晚年所创泼墨泼彩画风蜚声海内外。

像《庐山图》、《爱痕图》等扛鼎之作均享有较高声誉,更加奠定了他在现代绘画史上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

其斋“大风堂”门下弟子较多,在当今美术圈亦产生了不小影响。

张大千在《金陵周处台》的创作中,精心构图布景,下笔遒劲坚挺,形神兼备有致。

如以折带皴、披麻皴及点苔法表现山石,杂树荫丛挥洒自如,水墨之外又以浅绛、石青和石绿等敷色点染,清秀而淡雅,富有诗画情味。

所作工写兼备,笔墨潇洒秀逸,气韵生动郁勃,意境深邃悠远,弥漫出甚为浓郁的书卷气。

苍秀雄起的金陵周处台,在画家的信笔之下生姿添辉,令人抒发怀古幽思。

通过该图可见,张大千既是在借画缅怀前贤,也是写心言志、鞭策未来的性灵宣泄,进而直取“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画意境界。

图中那位端坐高台的逸士,莫非正是画家本人的心灵化身?

该画作明显地受到宋元绘画笔意的影响,虽然未署具体创作年代,但从张大千毕生绘画风格演变情形分析推测,大概应属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丹青力作,观者可以一窥其这类怀古幽思题材的诗画风格。

鲁家能拿出如此出色的一幅画来送给张天元,那足见其诚意可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