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九五章 地摊考古学家

鉴宝秘术 第三五九五章 地摊考古学家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6:07 来源:笔趣阁

一边喝着小酒,还有美女相伴,这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但张天元讲的故事,并不是他的故事,而是大学时候认识的一个藏家的故事,这人跟他是同学又是好友。

只不过把这人的事情嫁接到了自己身上而已,免得李云璐听起来不过瘾。

“我和藏友们交流的时候常常自称‘地摊考古学家’,意思是研究地摊真下工夫,因为我第一没钱,第二有闲,可以坚持逛地摊,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捡漏的事情也有过不少回。

我常和藏友们学着郭德纲相声段子调侃:‘今儿出门没捡漏就算赔了!’

古玩江湖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许正是如此才更有乐趣,要都是真货,岂不是只需要比谁财大气粗,而不需要比鉴定眼力了?

帝都报国寺在古玩市场里算是真品率比较高的,但就是这样,打眼买假货永远比捡漏儿淘宝贝的人要多,因此,来地摊不能老想着捡漏,而首先要提防打眼。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先生从怀里掏出一大叠钱就数起来:1、2、3……68、69、70。

整整7000元!

旁边的看客都看傻了眼,但古玩行的规矩就是不能插嘴,所以没人说啥。

等那老先生把一个古怪离奇的玉器从卖家手里拿过来的时候,大家赶紧把目光移开各自干各自的事去了。

为啥呢?假货呗!

批发来就50块钱的东西。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好友逛报国寺,一起来到一个摊位前。

好友伸手拿起一块白玉牌子,问摊主:‘这多少钱?’

摊主正色回答:‘最低200!不讲价啊!这可是从村里收来的,我看好像还是个玉的。’

好友啥也没说,掏出两百元,拿货走人。

我随后对朋友说:‘你手够快的啊!’

他嘿嘿一笑,美滋滋地请笔者吃了一顿涮羊肉。

后来有人给好友出了2万元买这块玉牌子,他都不卖,还说:‘这么白的玉牌子,块头大,雕工细,还能升值呢!’

如今地摊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一些有资历的收藏家和古玩商都对逛地摊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所谓的‘捡漏’也是天方夜谭。

这反倒让我对地摊淘宝更有兴趣,每当捡漏的时候,总有一种笑傲江湖的成就感。

我从潘家园鬼市到报国寺市场都逛过。

所谓帝都的古玩‘鬼市’,最早指的是在清末民国之际,地安门外的烟袋斜街上,天不亮就有很多人交易古玩,因为不少宝贝都是富家子弟或者盗墓贼售出的,前者怕丢祖宗脸面,后者怕吃官司,都是摸着黑去市场出售东西,所以称为‘鬼市’。

后来在潘家园形成比较规范的市场之后,周六是大集,凌晨4点半开门。

有一拨从张家口来的商贩为了不交摊位费,一开门就来摆摊,早上7点多就收摊,每周总会来几个人,常年不断,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鬼市’。

纪晓岚逛过地摊,鲁迅逛过地摊,王世襄逛过地摊,喜欢收藏古玩的人,谁没逛过地摊呢?

人们在逛地摊的过程中,可以和好友喝茶聊天,也可以品评古玩优劣,考证其真伪与历史。

这样一来,古玩就成了文人交游的重要项目,谁要有一双鉴定古玩的火眼金睛,就连王公大臣和翰林鸿儒都要敬佩三分。

帝都地摊经历了多年的变迁,从革新开放后的荷花市场和朝内小街等地,到现在的潘家园和报国寺。

如今很多宝贝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帝都地摊,那时候真文物都卖不出去,哪来的假货?

我曾听一位前辈说:“有个雍正官窑的粉彩盘子,要200块钱!可我那时候哪找200块钱去啊?如今这东西怕是200万元也拿不下来吧!”

说这话的时候,前辈还是一脸的遗憾。

在帝都奥运会之前那几年,每到周六,我都4点起床,迷迷糊糊打车去潘家园,然后直奔手电筒光最亮的那个区域。

这些张家口商贩很有经验,他们不会把好东西一次都拿出来,总是磨磨蹭蹭,为的就是吊大家胃口,攒点人气。

基本都在5点半以后开始了白刃战,眼疾手快很重要,因为在6点半以后,好东西可能就没了。

在帝都奥运会以后,由于潘家园市场的摊位费涨价,不少从乡下收老货的商贩无力承担,就不约而同地转战到报国寺地摊。

如今,有经验的收藏爱好者和部分古玩店主,都会在每周四报国寺大集的时候去逛一下。

报国寺位于帝都南城,始建于辽代,在明末清初形成著名的书市,而后在琉璃厂书市兴起之后逐渐衰落。

前些年,报国寺一直主营旧书、邮票和钱币,如今古玩收藏热升温,古玩杂项成了报国寺文化市场的主角,甚至在每年的钱币交易会期间,钱币也并不是主角了。

如今报国寺市场每周四大集,每个季度还有钱币会,其名气越来越大,引得全国各地很多古玩商贩都聚集到报国寺。

我结识了几个从各地乡下收货的商贩,但想要买到好东西也得碰运气。

你们知道吧,逛地摊也得守规矩!

古玩行是个江湖,既然走江湖,就得守规矩。

逛地摊的时候,要把平时那些身份地位全都抛诸脑后,但要牢记两个字:一个是‘眼’,一个是‘义’。

假如东西看走眼,就赔了;假如不讲究点江湖义气,也没人愿意卖你东西。

在古玩行的历史里,最守规矩的时期要数清末到民国,那时候的琉璃厂古玩商大多都是非常守信的,讲好了价格绝不反悔,说好的抽成绝不少给,甚至让不熟的人把镇店之宝拿走鉴定,想买了再回头来送钱。

如今虽然人心不古,但是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最基本的规矩就是东西在谁手里谁说话,比如你拿起一个碗来端详,我就只能看,尤其是当你跟卖家讨价还价的时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

不然,我说这东西好,哄抬了价格;我说东西差,砸了别人买卖——两头不讨好。

无论我多想要这个碗,也得等你把东西放下,然后我再拿起来,这个时候我才好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