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二六九七章 脚下的宝贝

鉴宝秘术 第二六九七章 脚下的宝贝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7:20:09 来源:笔趣阁

“盗墓的这么疯狂,那怎么防止盗墓啊?我看小说里好像也有讲过吧,只是没那么详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秦世龙问道。

张天元想了想道:“这个确实有。最普通的反盗墓方式是隐蔽墓址,使盗墓者不知其处。

据说先古陵墓不封不树,不在地面设置突出的标识,其主要出发点之一,就是防止盗掘。

汉末三国时期盗墓现象的严重,致使种种反盗墓的形式中曾经出现了所谓‘疑冢’、‘虚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盗墓者的情形。

其中以曹操所设置的‘疑冢’最为着名,民间传说曹操有‘疑冢’多至72处,有的‘疑冢’甚至是设置于水中。

泉州民间也曾传说,施琅将军共有7处‘虚墓’,分别位于泉州的几个古城门口。

传统的反盗墓手段,又包括石椁铁壁以求坚固,储水积沙以防盗凿,以及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杀伤盗墓者的方式。

古墓被盗严重,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以全国已经发掘的数千座汉墓为例,目前只有3座墓葬幸免。

‘我们在发掘古墓时,最担心的就是墓葬已经遭到民间盗墓者的洗劫。’一位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的学者这样说。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古人视死如生,古墓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存,古墓里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悠久文明所印记的历史。

为了最完整地记录下古代文化遗存所反馈出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古墓时,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随意发掘。

而是通过对古墓进行科学的清理、记录、绘图后,再进行分析、比较、断代,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古墓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供日后的研究使用,以此来补充或丰厚历史。

而民间盗墓行为则对考古工作造成干扰和破坏。”

其实张天元虽然佩服民间盗墓的那些技巧,可是对于民间盗墓这种行为却是十分不齿的。

因为他很清楚民间盗墓对墓葬的破坏。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愿意帮着李明光,帮着国家去发掘墓葬的缘由了。

老祖宗的东西,纵然是墓葬,能保护一下就尽量保护一下吧,这不是为了保护当年那些统治阶级,而是为了留存一下仅有的记录,好去研究古代的历史。

有些事儿要真说开了,那就太多了。

“我以前虽然讨厌民间盗墓,可还真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的道道,每次跟人家争辩的时候,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儿听张哥你这么一说,我忽然间就明白了。”

柳怜笑着说道:“说到底,民间盗墓是求财,不管那个盗墓门派都一样,而国家发掘古墓,则是为了保护文物,这两者之间本身目标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做事情的手段也自然就不一样了。”

“可以这么说。”

“几位聊什么呢这么开心,张老师,这个就是村民摁了手印签了字的合同,您只要在合同上签字,然后咱们一式两份就行了。”

几个人正聊着的时候,赵建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张天元随意瞄了一眼合同,大概的内容瞬间就看完了,然后在上面签了字。

“展飞,给分公司的人打电话,让他们派车来,把这些石树先运到富城仓库去,之后再用飞机运到帝都神罗博物馆。”

“好嘞!”

“嗯?这个是什么?”

张天元准备转身离开村支部的时候,忽然间感觉脚底下的东西动了一下。

这好像是一大块的石板,因为没有铺平,或者地面有缝隙,所以导致了踩在上面之后出现晃动的情况。

可这石板却给了他一种奇异的感觉。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股充沛的地气直接从脚下渗透到了他的身体之中似得。

“哦,那个是原来土地庙里的石板,本来是铺地的,被我们挖了下来,重新给土地庙弄了水泥地面。”

秦世龙说道。

“呵呵,搞不好你们这一次又弄到宝贝了。”

张天元笑了笑道:“秦老先生,这东西能挖出来吗?”

“可以,当然可以,小赵,听到了吧,张老师想要看看这石板,你找几个人来,把石板给挖出来。”

秦世龙急忙喊道。

赵建有点犹豫道:“老村长,您也知道,咱们铺这地面也不容易,这石板挖出来可是要花钱的。”

“放心,不管这石板是不是宝贝,这地面我都会出钱帮你们修的。”

张天元不会去白白占别人的便宜,更何况,就修这点地,根本要不了几个钱。

“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啊,怎么那么多事儿,就这破地方,不用张老师出钱,我秦老头都能帮你重新修了,可要是把国家文物埋在下面不见天日,那才是真正见鬼呢。”

秦世龙有点不太高兴了。

赵建尴尬地笑了笑,赶紧打了电话,让村里头来了几个人,虽然都是五六十岁的老汉,不过千万别小瞧了这些人。

这一辈人,那都是下苦力干活挣钱的,别看五六十了,那身体上一身肌肉可以绝对不逊色于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身体肥胖的恐怕占了大多数啊。

在张天元的指挥下,这些人将四块石板重新挖了出来。

这些石板可不小,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些小字。

赵建原来也想办法破译过,但是他虽然是大学生不假,但隔行如隔山啊,他是搞农林科技的,可不是搞考古的,对于这上面的古文字,那是完全一知半解。

就算是拓印下来,也没法破解。

他以前也想过找专家。

可是这年头,你不管找谁,那都得有钱啊,没钱你找谁那也没用。

“这字儿真得是有王羲之的风采啊。”

柳怜到底是玩古董的,仅仅看了一眼,就觉得这石板上的文字非常像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虽然那兰亭集序基本被证明了是后世临摹之作,不过应该还是属于王羲之的笔法。

这石板上的文字,确系与那兰亭集序非常相似。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