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一一六八章 失落的国宝

鉴宝秘术 第一一六八章 失落的国宝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7:20:09 来源:笔趣阁

对具体的“人巧”之法,《南窑笔记》记载道:“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UU小说,uu234其复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而这种“人巧”的窑变也往往不是一种特定的色彩。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当然,瓷器里面需要的自然是窑宝,而非窑病。

古人对窑变有很多的记载。如《清波杂志》说:‘饶州景德镇,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当时的陶工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从迷信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它是‘妖‘。

但久而久之,窑户们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洛州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多被捣毁,至清时则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

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

张天元见过五大名窑的瓷器,而且不止一次,不过像这种窑变的瓷器,却还是头一次见到。他绝对相信,这样精美的瓷器,在国内市场上,就算派出三四亿rmb的高价也绝不奇怪。而且还会被国家定性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

这样的瓷器,就算是国内的博物馆,也从未出现过,只此一件。

不是说没有窑变瓷器,而是没有这种器形的窑变瓷器。

他看了看拿破仑七世的标价,不由就笑了,标价是一千万欧元,换算成rmb的话,才不到七千万。就算张天元要买回去收藏,那也是绝对赚翻了,看起来拿破仑七世请来的鉴定师,真得是有点心存不良啊。

只是看了看。张天元就默默将这个东西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然后记在了自己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不是电脑。而是纸质的笔记本。

他主要是怕自己之后资金不够,无法全部买下的话。那就只能购买一些比较经典的东西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

这个钧窑瓷器的发现,让张天元变得更加干劲十足了,他绝对相信,这些东西里面,一定会有更好的东西。所以眼睛一刻也不愿意眨一下,只是疯狂地搜寻着,希望可以发现更好的物件。

他的想法没有错,只不过走出了三四米远而已,他的笔记本上就又多了四件东西,这些东西,按照他的估价,可都是超过了一亿rmb的真正意义上的宝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达不到这个程度,他还不会写在这个笔记本上呢。

其实要说张天元想买什么,他想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都买下,到现在为止,他竟然就从里头发现了两件赝品而已,可这赝品其实真说起来也不算是赝品,因为他是唐代临摹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有宋人临摹得钟鼎文“伐纣檄文”。

你说这东西是赝品,也没错,毕竟它们都不是本来的东西,可是这种赝品,张天元巴不得要呢,毕竟如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早就已经不可得了,剩下的都是临摹品,只要临摹得足够出色,那一样会非常值钱,非常有研究价值的。

正是因为觉得这里面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张天元才不得不用自己的笔将那些大概比较值钱的东西给记录下来,他主要是怕自己没有那么的现款啊,到时候交易,干脆就买笔记本上记载的东西了,如果再加上拿破仑七世送的东西,那基本上也算是收获不错了,以后等有了钱再来买也不迟。

张天元挑选出来的古董之中,除了刚刚的那个宋代钧窑窑变瓷器之外,还有一幅是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的郎世宁的油画《皇帝狩猎图》。

这幅图色彩饱满,构图清晰,凝聚了油画与国画的特色,使得人物兼具形神特色,虽说未必合西方人的胃口,但是却绝对深得中国人的喜欢。要张天元来说的话,这幅画只怕也算是郎世宁的画作里面数一数二的作品了,竟然在这个地方蒙尘如此之久,一定是要带回去的。

除了这两样东西之外,另外还有几件宋代的瓷器,明清两代的官窑瓷器,其中更是不乏成化斗彩、珐琅彩、白瓷、红釉瓷器的精品。

当然,瓷器之外,张天元还发现了几件不错的画作和书法,经他鉴定,都是明清两代画家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明四家。

这些东西的价值,如果计算一下,估计最少也上十亿rmb了,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不过估计两亿就能拿下,这也是张天元敢买的原因。

这里头的很多东西几乎都是绝版,在市面上甚至都未曾出现过,连国内的、宝岛和香港的博物馆都没有过,国外的博物馆也没有出现,真得算是精品稀罕品了。

尤其是那幅有明四家之中的三人联手制作的精品画作,一幅画上,凝聚了明四家其中三个人的绘画特点,长卷足足有十米多长,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川,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幅画,它甚至可以说是明代地理的研究资料啊。

虽然国画的画风以神为主,可是并不是说就完全罔顾现实了,那些国画,也是在现实之上延伸上去的艺术风格啊。

有意思的是,在这幅画上,张天元又看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唐生。

这个名字当初在伦敦淘宝的时候就见到过,如今再次遇到,让他确信了这个人肯定跟明四家是有关系的,可究竟是什么关系,他还是无从得知,只能以后慢慢来研究了。

当然了,这幅画跟伦敦的那幅画不太一样,那个是署名,而这一次唐生的名字只是出现在鉴赏印章里头的,也就是说,唐生看过这幅画,不过并没有参与创作,这幅画的确是明四家之中的三个联手创作出来的,绝对算得上是国家一级文物了。

因为它不仅仅艺术成就很高,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非常让人惊讶地地理研究价值。

要知道,即使在故宫博物院里头,那数以百万计的藏品之中,国家一级文物也不过才一千多件而已,那里面,还有很多是赝品,是仿品。

“唐生、唐生……咦,那个是!”嘴里头念叨着唐生的名字,可是一瞬间,张天元的眼睛就直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件他一直都很想见到,但却从未有机会见到的东西。

这东西名字听起来并不算多霸气,也不是多文雅,但是对于喜欢翡翠的人来说,却是极品。

“梦梦,快看,这个是不是翡翠西瓜?”这世上还活着的人,只怕已经没有谁见过翡翠西瓜了,但是当张天元第一眼看到这东西的时候,他就认定了,这绝对是慈禧挚爱的那件翡翠西瓜,绝对不会错的,鉴字诀也印证了他的这个观点,以至于他激动地连手中的笔记本都掉在了地上。

“这是翡翠的?难道不是真正的西瓜吗?”柳梦寻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可笑,因为如果张天元没有用鉴字诀直接查看的话,只怕他也会认为这是一颗真正的西瓜,而不是什么翡翠西瓜,这雕刻技术简直太过精湛了,以至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翡翠西瓜,是中国清朝文物,共一对,是从美国大量进口的碧玺做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她死后翡翠西瓜随葬,后被军阀孙殿英盗走。绝世国宝,目前下落不明。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慈禧对这两颗翡翠西瓜爱之如命,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又加上一把机械锁。要想打开这把锁,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方向转错、多转少转,都不能开锁。

慈禧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严密看守这间珠宝室。每到高兴的时候,她就让太监取出翡翠西瓜,尽情观赏,还常向人夸耀,说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稀世奇珍!

然而这东西后来据说是被孙殿英盗了,就再也没有下落了,后世发现的玉石西瓜,显然跟这一对翡翠西瓜不是同样的东西,不管是欣赏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大大不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