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秘术 > 第四一二三章 琴炉

鉴宝秘术 第四一二三章 琴炉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6:59 来源:笔趣阁

“姗姗姑娘,秦先生,我们还有事情,就不在这里久留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可找这位柳姑娘,他自然知道我在什么地方。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张天元办事儿,不愿意半途而废,这件事情虽说是赶走了那个道士,可却也后患无穷,他倒是不怕,却担心秦珊珊父女会被盯上。

因此以后有事,还是会出手的。

“张先生稍等,您的那件东西已经雕刻完了,我让人直接带来了这边,差不多十分钟就到了。”

秦珊珊提醒道。

她不说,张天元几乎都把雕刻的水胆玛瑙给忘记了。

关键这一次的事情实在是有点太过惊人了,以至于张天元到现在还在想着怎么应对那个道士。

秦珊珊提醒,他才点了点头,坐在那里喝茶。

“张师傅喜欢古董?”

秦珊珊的父亲突然问道。

“对啊爸,这位张师傅最喜欢的就是古董文玩了。”

秦珊珊点头道。

听到这话,秦先生笑了笑,返回自己的书房里,出来的时候,手里头多了一件东西。

“我其实从小就不太喜欢烧香拜佛,那烟雾缭绕的氛围往往让我产生恐惧之感。

可这件海棠点金琴炉,却让我爱不释手。

这件海棠点金琴炉是在一个古玩市场淘来的,当时见到它枣红皮的色泽就感到十分亲切,仿佛见到了家乡的大红枣,全然没有平时见到香炉的恐惧感。

再加上炉身布满的金片,闪闪发亮,我决计要将它收入囊中。

于同店主讨价还价,用不菲的价格得到了它。

买回后,请藏友品玩,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小香炉,而见多识广的老马却说出了一个更文雅的名字琴炉,这让我兴奋不已。

这一次张师傅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这是一点小意思,还望您一定笑纳。”

秦先生非常诚恳地说道。

在文房用具中,琴炉是个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

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

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

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

琴炉,琴制式样,古来有之琴炉,人们都会冠以“小”字,呼之曰“小琴炉”,琴炉与香炉的区别就在这个“小”字。

一般来讲,口径在10厘米左右称琴炉,以其可置于掌中把玩,口径15厘米以上叫香炉。

琴炉对古代文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调琴、读书、礼佛,炉中的檀香,可辟除杂念,导人入静。

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

“这怎么好意思啊,我已经收了报酬了,再要您的东西,怕是不太妥当吧?”

张天元虽然很想要这东西。

这件海棠点金琴炉,宽8.4厘米、高4.7厘米、重330克。

口沿两侧饰朝天耳,炉身呈海棠花瓣形,玲珑秀美,底承乳钉四足。

铜质精密,器形平稳端庄而又富于曲线变化,极显皇家高贵华丽之气派。

枣红皮色雅致讨喜。

加上遍布炉身的光耀夺目的大小金片相衬托,更显华贵典雅。

底落双行四字篆书章款。

该器形之周正,釉光之莹润,色泽之艳丽,集优雅的艺术性与超卓的工艺性于一身,观之极有意境。

这绝对是好东西无疑啊。

他怎么可能会不喜欢。

古代文人颇具雅趣,他们喜欢琴棋书画,数千年来琴与文人密不可分。

在宴乐上,在聚会中,在书斋里,一定少不了琴、筝、箫等乐器。

弹琴早就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课程。

古人弹琴最注重礼仪,不但在弹琴前沐浴、净手,而且在弹琴中点燃香炉,于是,燃香助兴的小巧琴炉便应运而生了。

琴炉起于何时已无可考证,但它自春秋战国时起就已受文人雅士所重视,关于琴炉的功用及在宴乐社交场合的运用,《春秋十国》及《吴越春秋》中都有所记载。

汉代时它与焚香敬神的香炉和驱蚊虫的香薰一起,共同构成了居家的必备器皿,从此,琴炉便成为了贵族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进入元代晚期后,琴炉的材质已由过去的银、铜质逐步被陶瓷所替代,在琴炉的装饰艺术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元、明、清的琴炉装饰图案,通常以历史典故、民间神话故事、各式花卉和山水人物题材居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琴炉的使用主要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因此在选择装饰题材上,往往是依据使用者本人的情趣喜好而刻意烧制的,所以琴炉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

琴炉,小巧别致赏心悦目,置于琴桌前更显斯文,在书斋里燃一炷香,弹一曲琴,香气弥漫,琴声缭绕。

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缕青烟,闻着扑鼻而来的阵阵幽香,如同升入仙境而达到物我两忘的意境。

明清以来,瓷炉和铜炉相继受宠,如王世襄旧藏的铜炉,件件精品,如今每件都拥有逾越百万的身价。

相比之下,瓷炉的价值还没有被发掘。

铜炉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皮壳包浆古雅耐品,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赏玩群体。

瓷炉装饰手法丰富,艺术成就不在铜炉之下,奈何玩赏者寥寥,导致市价甚为低廉。

如今,海内外不少博物馆都收藏有瓷质琴炉,其中不乏珍品,仅从宋代至民国瓷质琴炉,就涵盖了各历史时期的多种窑口的大多数品种。

“张师傅,您听我说,这东西您一定要收下,原因呢,很简单,以后可能还要麻烦到您。”

秦先生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他知道像张天元这样有本事的人,必然是会非常忙碌的,如果不能提前搞好关系,真到了紧要关头,你再找别人,别人真未必会帮忙。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了。”

收下这价值数百万的琴炉,其实也算是一种承诺,表示以后秦先生一家有事儿,张天元绝对不会作壁上观。

他收了这东西,对方反而高兴。

“太好了。”

果不其然,听到张天元接受自己的谢礼,秦先生和秦珊珊都露出了松了口气的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