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55章 畅销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虽说不过才五月,可南京的蚊虫就已经到了“飞成市,聚若雷”的地步,也正得益于这一“天然优势”,施奕文刚刚开创的“全无敌”蚊香产业,刚一投入市场就立即变得很是红火。

相比于生产肥皂时的外行,施奕文在制造蚊香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大规模生产的问题,虽然厂子里只有十几个工人,但日产量竟然足有十几万盘之多。当然,这产量暴增和他制作的那个小模具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模具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木盒,模具上有十个香盘,然后把按配方配制好的药泥往圆盘形的模盒里装满,再然后用力压实,再往桌上一扣,十盘双支互相紧密环绕的蚊香就造了出来......

然后只需要送进烤箱烘焙,只要一刻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蚊香就新鲜出炉了。

至于销售方面,更是顺利至极,甚至不像肥皂那种新鲜事物一样,还需要请“推销员”。

或许,刘能德并不擅长经营,但是作为情报人员的敏感,他选择了在成贤街一旁的国子监里推销蚊香,因为国子监靠近“后湖,夏月盛暑多蚊纳,兼以土地卑温,水泉污浊,监生到彼,多致疾病而死”,相比于寻常百姓,这些监生并不在乎那么几文钱,只要能赶走蚊子就成,而且这些喜欢秉烛夜读的监生,本身就饱受蚊烟的烟薰之苦,听着有无烟的蚊香,自然乐意花上十几文钱试上一试。

这一试不当紧,不过只是短短几天的功夫,“全无敌”蚊香的名声就传遍了南京,甚至还有读书人特意为其赋诗,无烟且能驱蚊的“全无敌”蚊香,几乎立即取代了靠烟薰的蚊烟。

“全无敌”蚊香刚一上市就被市场迅速认可,相比旧式的蚊烟,它无烟效果或许倍受百姓欢迎,但更令人欢迎的是它极其耐烧,一支蚊烟两文钱,最多只能烧一个时辰,而烟草且效果更好的蚊香,一盘却能烧三个时辰以上,只需四文钱不仅能避免烟薰之苦,还能烧更长时间,自然让它迅速为百姓接受。

那些往日里售卖“蚊烟”的小贩也纷纷改卖起了蚊香,而每天一早,在蚊香厂厂门外,都会有上百个小贩排着队,等着购买蚊香走街窜巷的四处贩卖,对他们来说,售卖蚊香是他们生计,他们不仅在城内售卖,也会到附近集市的、乡村,也正是靠着这些小贩,蚊香这种新型事物迅速在南京周边推广开来。

一盒蚊香十盘,只需要四十文钱一盒,四文钱一般却能整整点上一夜,没有蚊烟的烟气熏人,只有一股淡淡清香。如此物美价廉的东西,销路自然越来越好。时值盛世,也没有人在乎这几文钱。毕竟一斤柴火还要八文钱那(1)。

短短十来天的功夫,刚刚创办的“全无敌”香厂营业额居然有数千两,扣除成本和工钱之后,利润仍然超过千两。

面对如此暴利,刘能德被吓到了,尤其是当他听说施奕文还要扩大生产的时候,面对飞涨的收入,之前说好的五五分成他死活也不同意了,银子太多,他不敢要了。最后在他的坚持下,施奕文勉强同意了三七分成,刘能德在香厂占了三成的份子。

事实上,之所以坚决让出两成的份子,是因为刘能德他被蚊香的暴利给吓倒了。

“那个,那个,公子,照你这么说,厂子还要扩大?”

咽口唾沫,刘能德问道。

“当然要扩大,趁着热销,把蚊香卖到南京之外的其它地方,这个生意季节性很强,错过机会,就要等明年了,现在不扩大生产,难不成还要等明年?再过几年月蚊香可就卖不掉了。”

施奕文第一次发现自己身上做生意的潜力,提到它的季节性他甚至想到了另一件事。

“嗯,咱们还得考虑一下几个月后的生意,厂子里的工人不能闲养着,刘兄,要不然,咱们再寻思寻思其它的买卖?至于分成,还按先前说好的分,你看怎么样?”

笑看着刘能德,施奕文没忘记继续施以小惠,千年不变是人心,想要笼络人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许人以富贵荣华,今天大家合伙做蚊香,明天也可以合伙做其它生意。有着超越时代数百年的知识做为后盾,让身边的人发点小财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如此,如此……便多谢公子了!”

面对公子的大方,刘能德自然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甚至对刘锦江也是越发感激起来,心里寻思着怎么帮他弄个千户当当。

事实证明,即便是新鲜事物,只要是百姓所需要的,很快就能畅销流行,蚊香的流利甚至传播,要远超过肥皂,一来是因为它便宜,二来则是因为它确实非常好用。即便是平素大都用自制的艾柱薰蚊子寻常百姓家,也会买上几盘蚊香。

普通人家尚是如此,更何况是大富之家?

淡淡的清香在房间里弥漫开来的时候,正在看书的宋仁杰,看着桌上的蚊香时,时而皱着眉头。

“有了它,可就再也不用考虑被蚊虫叮咬了,这人的才智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及啊,这样一合一扣,一盘香居然变成了两盘,单就是这个心思,一般人恐怕还真想不到这样的主意……”

出言称赞着蚊香的制作巧妙时,他的眉头却又蹙成了一团,盯着蚊香的眼神变得越发的复杂起来。

沉思片刻后,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到了桌上,看着桌上的肥皂,目中精光一闪,忍不住出言赞叹道。

“这个唐家侄女可真不简单啊!”

如此自言自语之余,宋仁杰站起身来,在屋中来回踱着步子,良久之后,他突然像是做出什么决定似的,猛的一拍手掌。

“兴许,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立即对门外喊道。

“德福,你过来一趟……”

(1)《浙江学刊》2016年第2期《明代的物价波动与消费支出——兼及明朝人的生活质量》记载树柴每100斤值钱800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