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307章 太后的决断(求支持,求月票)

条条大路通京城!

当***领着王二喜沿着闽南的山间官道朝着京城赶去的时候,在数千里外的京城,同样也是暗潮涌动。尤其是在次辅张四维递交了致仕的折子后,尽管皇帝封还,便所有人都知道,张四维必定会再次上折子,致仕不过只是早晚的事情。

下任次辅是谁?

必定是申时行了。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最终还是要由皇家来决定。在此期间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没有人知道。

或许也正因如此,京城才显得有些沉寂,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关钞关苛刻的折子还是被给事中递到了皇帝的面前,因为涉及到宗室,所以朱翊钧倒也不便自作主张,直接询问了太后的意思。

“钧儿,你是皇上!”

一听他们对钞关有意见,李太后秀眉一竖,加重语气说道。

“他们说钞关苛刻,可过去钞关他们管着的时候,一个个税吏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却没有任何人说他们,也就是见不得银钞到了皇家,王侯勋戚的事,得皇帝亲自来管,外臣就不要插口了,至于文武百官那头,内阁不是一直问着嘛,把这个折子交给内阁。”

李太后之所以会这么气恼,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外臣动不动就指责宗室,另一方面是因为宫中的用度确实紧张,尤其朱翊钧不与她商量,直接把金花银转了一半给太仓,虽然得了钞关,可宫里的用度却一下少了几十万两,自然也就捉襟见肘。也就是这个月,总算是松了口气,倒不是因为查抄贪吏抄没了几十万两银子,而且钞关税务司的折子,不过区区三个月钞关征税银100余万两,钞2400余万贯,远远超过往年朝廷执掌钞关时的收益。

人总归是现实的,即便是李太后也同样如此。本身正为宫中的用度紧张头痛李太后,面对这一百万两白银、2400万贯宝钞,自然而然的更倾向于钞关,而不是给事中们。

毕竟一直以来宫里头缺银子是铁打的现实。作为太后,她没有办法那么多银子视而不见。

“内阁,内阁,”

朱翊钧不停地嘟哝着,有些焦虑的说道。

“张先生恐怕也不好处置。”

想到现在张四维请求致仕,他身边又少了一个帮手。处置起事情来自然不会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

“如果朝廷中尽是顺心的事,还要内阁首辅干什么?”

李太后重重地拍了拍绣椅的扶手,断然说道。

“疾风知劲草,张先生如果真是匡时救弊之才,就一定能想出办法,能马事情处置妥当,况且,这钞关征钞银也没有违背祖制,是按高皇帝定下的值百抽三抽的税,这不算苛刻,过去这些都被那些贪官给私吞了。”

人从来都是现实的,即便是贵为太后,同样也会向现实妥协,如果说没有钞关给的那么多银子,或许,李太后会倾向于给事中,倾向于朝廷,但是现在,她更倾向于宫中。况且这件事儿怎么看,对于宫里,对于朝廷都不是什么坏事儿。

宫里头有钱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动不动就从朝廷里借钱。现在之所以会有人在这里说三道四,肯定是因为他们想要夺走钞关,抢走这块肥肉好像过去一样中饱私囊。

“哦,儿知道母后的意思……”

朱翊钧正欲说下去,李太后伸手阻拦了他,又说道:

“这张四维要致仕了,内阁就张先生一个首辅,也真亏累了他,我看,得给他再找个助手了。”

一直立于一旁的冯保,这时插话道:

“张先生自己也好像有这个意思。”

“你怎么知道?”

李太后严厉的目光扫过来,冯保吓得一哆嗦,赶紧垂首答道:

“张先生今天送了折子进来,请万岁爷增补阁臣。”

“啊,他都提了哪些人选?”

“提了三个人,让儿臣最好奇的是,他居然提了去年致仕的吕调阳。”

答话的是立于一旁的朱翊钧。

“钧儿看过折子了?”

“看过,儿在东阁看了一上午折子。”

“很好,”

李太后冷冰冰的脸色稍有缓解。

“钧儿,这三位大臣,你看哪位合适?”

朱翊钧又恢复他那小大人的神态,扳着指头说。

“折子上摆在第一的是……”

“第一个不能用。”

甚至都没有听到名字,李太后就干脆地否决。对于用人她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母后,这个是为什么?”

朱翊钧问道。

“既是摆在第一,就肯定与张先生私交深厚,而且也是他愿意推荐的人。内辅大臣,还是互相牵制一点好,当初之所以让申时行入阁,就是因为他和江南的诸臣不对付,所以才要用他,用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给张先生找个帮手。这个帮手还要能牵制住张先生。这天底下的忠臣要是没有了牵制,那可就不一定是了。”

看似对张居正非常信任的李太后,实际上,选人用人上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主见的。至于对于所谓的忠臣,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虽说年少,可本就聪明非常的朱翊钧,被母后这么一点拨,他立刻就明白其中奥妙,心里头佩服着母后的同时,他又笑道:

“母后,那我就用吕调阳。”

“这是为何?”

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笑问道。

“吕调阳在折子上头摆在第三。”

朱翊钧直接了当的说出了他用人的原因。

“还有呢?”

“儿还是太子的时候,吕调阳是詹事府詹事,是儿的老师,他在经筵上讲课很最好。还有上次吕调阳入阁时,因为他一身学究气,所以从不拉帮结派。算是纯臣。”

“还有呢?”

李太后不依不饶的问道。

“还有,还有,还……”

思索片刻,朱翊钧说道。

“还有就是,我听说上次吕调阳之所以致辞仕,并不仅仅是因为身体,还有张先生的原因,所以调他入阁,应该不会与张先生结党,也不可能为其所用,再则,吕调阳为人公允,不会因私废公。处处牵绊张先生。”

朱翊钧的解释,让李太后连连点着头的同时,甚至连看着他的目光都显得有些欣慰。

“那,母后同意用他?”

朱翊钧看着母后的时候眼光里格外显得欢喜,毕竟这样的大事儿能够得到母后的夸奖可真是不容易。

“同意是同意了,既然皇帝您已经决定了,还有什么不能同意?”

思忖了一会,李太后又字斟句酌地说。

“选拔吕调阳入阁,从目下来看,或许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他本身就是次辅,再入阁为次辅,倒不至于掣肘朝政,坏了朝纲。冯公公!”

“老奴在。”

冯保连忙欠身应答。于一旁听太后与皇帝两人对话时,他听得是惊心动魄,甚至只感到前胸后背粘乎乎地都湿透了。平素喊着张先生,可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太后皇爷把这朝政摸的透透的,把的稳稳的!即便是看似精明至极的首辅,在太后的眼前也不过就是……哎,这从古至今能够成为太后的人,又有几个是简单的人物?

心里这般想着他自然有些走神。

也许是因为冯保有些异样,李太后又瞟了他一眼,问:

“冯保,你脸色怎么这么白,累了吗?”

“唉,有一点,啊不,老奴素来有头晕的毛病,进屋时发过一阵子,现在好了。”

冯保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想法,自然是更显得不自然,好在李太后并没有深究,而是对他吩咐道。

“准备纸笔,替皇帝拟旨吧。”

东阁内,纸笔墨砚啥时候都是现成的,冯保坐到书案前,李太后又说道。

“拟两道旨,一道给内阁,一道给吕调阳,就按方才咱与皇帝商量的拟文。记住,这两道旨今夜就得送到通政司,明儿一早,就要送出去,还有,从内库里选几件东西,赐给吕调阳,毕竟,老臣再次蒙诏,虽是数不尽的恩典,可却不能薄了人家。”

随后李太后又吩咐了几句。到最后又特意看了一眼冯保,然后对他说道。

“宫里头的事情,终究还是宫里头的事情。你说对吗?冯保。”

“太后说的对极了。”

冯保连忙与一旁说道,他又怎么可能没听出来太后话里的弦外之音是在告诉他之前说的话一定要烂在肚子里头。

在离开东阁之后。冯保的心里闪动着各种各样的念,要一想到先前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对话,她就感觉到后背直冒冷汗。在心里头感叹着太后的精明之余,脑子里又在那里寻思着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张居正对他一直都是客客气气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为什么会这样对他,除了表人之间需要互相配合之外。不还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给他通个风报个信。

“这件事儿到底应不应该告诉他呢?”

心里头这般寻思着。冯保又反复在心底权衡着各种利弊。到最后又自言自语道。

“这件事儿不好办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