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268章 “关税”(第一更,求支持)

“大有文章!”

面对吴才的询问,施奕文颇为得意的说道。

“钞关都设立于重要的水陆码头,天下货物五六成以上,都必须经过钞关检验,你说天下货物流通一年有多少?”

施奕文的反问,让吴才疑惑道。

“有多少?”

“这世间货物流通,但凡一切民人从生到死衣食住行所用,都需要各地往来,每年流通的货值恐怕不下十几万万两,即便是按照三十分之一抽税,每年所得也不下数千万两,考虑到不是所有的货物都需要长途贩运,每年一千万两,还是能保证的。”

什么!

惊讶的睁大眼睛,吴才喃喃道。

“一千万两!”

别说是吴才,就是朱翊钧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被吓了一跳,一年一千万两!

对于财政窘迫的大明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张居正改革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朝廷的税银增加到区区几百万两。在这一千万两面前,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一千万两,也是往少的说的,其实,要是对钞关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的话,一年收入三四千万两,也是可以的,毕竟……”

原本想说另一个时空满清“厘金”的施奕文,话到嘴边还是停住了,厘金是满清的“救命良药”,靠着值百抽一的厘金,满清不但获得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而且获得推行洋务运动、偿还外债等诸多事务的经费,支持他们度过了财政危机,甚至帮助其续命六十年。

满清每年征收多少厘金?

在19世纪中期各地上报的数字就达到千万两之多,到五十年后,甚至达到四千余万两,而对于事实上各地厘金局通过巧立名目、额外浮收、多收少报等方式中饱私囊,每年实际征收的厘金至少十几倍于此,甚至有人估计可能二十倍于此。

也正因为有这个借鉴,施奕文才会对钞关征税充满信心,既然满清包括中饱私囊的实际征收可以达到几亿两,那么换成自己这边,通过钞关怎么着,也能征收个一两千万两吧。

“毕竟,这天下商业越是繁荣,钞关的收的税金就会越高,当然,前提是要保持钞关足够清廉,否则势必会有官员中饱私囊,就像现在这样,大抵上,钞关都应征的税,不是被逃掉了,就是被官员污吏给中饱私囊了。”

“致远,既然钞关如此重要,那你觉得朝廷有可能会把它交给皇帝吗?”

吴才直接反问道。

“会的,因为现在,没有人认识到,钞关的重要性,……”

就像另一个时空中,满清上下没有人意识到海关的重要性,直到海关关税从最初的十几万两增加到几千万两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海关是何等的重要,现在的钞关……同样也是如此。

话声微微一顿,施奕文又说道。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钞关,其实是征收商税的唯一办法,至于坐地的门市税,进城税,其实根本就是摆设,估且不说门市税有税吏不依实征收,那些门市税,一间酒楼一月才只要缴二三两银子,一间杂货铺不过几百文钱,而且生意要是差的话,还可以免税,其实生意差不差,全在乎税吏……”

摇摇头,施奕文甚至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朋友开的服装店,营业额少于五千是免税的,于是乎他的店从开业到关门的五年中,从来没缴过税,不是没缴过,是把钱交给了其它人,至于发票……这世间又有多少人买东西要发票?甚至就是许多地方的大型超市,也不按规定在收银台装税控机。都是有需要的话凭小票到服务台换发票。可问题在于,有多少人去换发票?不换发票自然也就收到不3%的营业税以及其它相应附加了。

也正因如此,另一个时空里的中国,从来就没有指往在消费环节征税,甚至默许偷税漏税的情况存在,毕竟,店店查办、单单核对的成本,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不现实,除非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但是国家的税收需要保证,因此采用通过对商品流转环节征收增值税的方式征收的流转税。

而所谓“厘金”,就是在普通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诸多环节,普遍征收的商品税收。其实,尽管“厘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恶税,但就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商税,也是国家唯一可以有效掌握的税收。

“这但凡是货物流通,从一地运到一地,就必须要经过水陆码头,毕竟,水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至于陆路行商,至多不超过百里,这也是为什么颁布路引的关系,其实大多数时候,小商小贩都不会到百里之外做生意,至于行商长途经商,都是从陆路转水路,然后往大运河、长江等地云集,小船转大船,大明的商品流通就是通过分散在大明各地的河道进行的,而这也是在水陆码头设立钞关的原因,虽然现在只有十一处税关,可沿河沿江流域内的人口却占大明的六成以上,货物流通比例更也运超过于此。”

万历年间有多少人口?

官方数据给出的人口数约为6000万,但由于普遍存在的瞒报人口的情况,后世人粗略估计明中后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而南北大运河以及沿江流域又有多少人?

庞大的人口基数势必会带来繁荣的商业,商业会刺激商品的流通,而这就是钞关未来收入的保证,对于施奕文而言,这也正是他敢游说万历放弃金花银的原因所在,当然并不是完全放弃,只是牺牲一部分利益而已。

“可是……”

眉头紧皱着,吴才有些担心的说道。

“致远,这只是按最好的情况去算,可万一要是收不到呢?毕竟,有些事情,并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啊。到时候,宫里亏了几十万两银子,只恐怕会惹他不满的?”

“亏……”

微微一笑,施奕文得意道。

“我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

他的笑答,让吴才疑惑道。

“收税是生意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