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237章 千万亩良田 (第六更,再次爆发!!求支持!)

关键是位置!

什么样的位置最为合适呢?

三天后,一辆马车在十几匹马的护卫下来到了卫河西岸,这里静海县地界,从马车上下来之后,映入施奕文眼前的是一大片芦苇荡,绵延百里的芦苇荡。而在芦苇荡的深处,那儿有大片的水塘泥沼。长满了比人还高得多的青色芦苇。眼前这片芦苇荡范围之大,远远超过施奕文的想象。

“这么大片地,居然没有人垦殖?”

施奕文不解的看着视线所及的范围,一望无际的尽是芦苇荡。

“公子,你看这片芦苇荡,从卫河一直到净河,净河南是长芦盐场所在,净河北就是这绵延几百里的芦苇荡,从咱们这里往东,要走上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才能到达海边。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垦殖,公子你看……”

踢了下脚下的土地,吴才说道。

“这样的地,自然不能开垦啊。”

什么样的地?

低下头,可以清楚的看到地上渗出来的白色的盐渍,这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施奕文在心里暗自想到,似乎到了现代,天津沿海地区也是高盐碱地,但是通过适当的改造,当地也是有许多良田的。关键是要改造啊。

“这样的盐碱地里头,也就只能长些芦苇、野草,就是树在这里也容易被烧死,自然不能种庄稼,可是……”

吴才回头看着若有所思的施奕文说道。

“当地百姓说此地斥卤不所以不能耕种,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斥卤之地其实就是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要是按照闽、浙沿海治地方法:穿渠灌水未必不能开垦为稻田,可是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地是绝对不能耕种的,会烧死庄稼的。”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人会选择开垦这样的荒地了。

“那就试一试!”

凝视着眼前的这片绵延百里的芦苇荡,施奕文笑说道。

“咱们先在卫河边开垦一片,然后再一点点的向外扩大,毕竟,这片地方这么大,咱们一步步的来,如果利用好了,这上千万亩滨海地,不仅能成为北直隶的大粮仓,甚至还能成为大牧场。”

这么一大片地方,就让他这么闲置着,确实太过浪费了,尤其是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期,施奕文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时候北方的粮价高涨。

“是应该把空间里良种培育出来了。”

不但空间里的良咱要培育,包括化肥事业也要加以推进。

“公子是准备私垦,还是官垦?”

看着公子,吴才试探着问道。

“当然是官垦,既然现在我是这个屯田司郎中,在其利谋其证,这千万亩芦苇荡,不能就这么荒废了,有个几年的时间,必定可以把这里开垦成良田,不过……”

沉吟片刻,施奕文又说道。

“这里离京城确实远了一些,我在这里坐阵垦殖的话,肯定多少不便,这人手不选啊……”

他不过刚扭头看着吴才,就看到其连连摆手说道。

“公子,我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从书上看的。”

“书上?你是说有人一直想要开垦这里?”

施奕文急忙问道。

“要是这样的话,那用这个人在这里屯垦,岂不正好?这个人是谁?”

“这人叫徐贞明,也是朝中的官员,不过公子有所不知,这个人虽说建言主张在北方推行屯田,可是除此之外,他的许多建议着实不堪,比如朝廷从东南将戚师等南兵调来,他说什么东南地区的百姓一向柔弱,不能担负边远地方的防卫。还说这样会造成兵士骨肉分离,而且糜费粮饷,又使得东南地区的百姓困苦,却对朝廷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应该仿效匠班制,军户应当担负军务的,每年向他们征收银两,用以召募长期安定在边远地区的人求得足员的便利。他也不想想,现在军户都穷成什么样子的,还向军户征收银两,让他们掏银子雇人,这岂不是笑话,也不怕激起兵变。甚至他建议推行屯田,也是为了让京城粮食自给,从而减少江南漕粮,换句话来说,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想要减轻东南百姓的负担……”

提及徐贞明的好些建议时,吴才的话语间带着嘲讽。在他看来,这些显然都不太现实。

“嗯……”

略微点了下头,从听到他要向军户征收银两的时候,施奕文的心里就已经把这人从心里排除了,人家是劫富济贫,他倒好劫贫济富。当真是不值得评价。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总觉得的良善可欺,总觉得贫苦可欺,这样的人……”

摇摇头,这样的人别说是用它了,甚至施奕文都耻与他们为伍。

“可是,公子,如果将来这边真的弄出了大片的良田,指不定真会有人觉得,可以取消漕粮。”

吴才的话,让施奕文哈哈大笑道,

“要真是这样,未必不是天下百姓之福,可你总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一些,于官府来说,从来只有他们从百姓的身上掏银子,何曾想过把好不容易掏出来的银子再还回去,即便是这些滨海盐碱地都变成了良田,北直隶平添千万石粮食,江南的漕粮也不会取消,估计会改征粮为征银,到时候,百姓的负担不加重,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对于这种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就像电里的某峡建设一样,后来等工程完工了,直接换了两个字,继续收水力的,无非就是换个名目而已。

“这……倒也是……如宋朝的“折帛钱”,本是因为兵事频繁而导致军需纺织品价格暴增,朝廷无力支付这笔巨额花费,便只好加征“折帛钱”予以弥补。但当后来绢帛的价格大跌以后,这项加征却不取消。这种种临时的加征,在征收的条件已经荡然不存的情况下,却变成永久的赋税,成为百姓永远的负担。”

吴才长叹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天下最苦的也就是百姓了。”

“这,兴许就是命吧!”

施奕文无奈长叹道,看着眼前的这片一望无际盐碱地,到底这片田地能够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他并不清楚,但至少总能让一些百姓得到些许田地,有糊口的粮食吧。

至于未来几十年的小冰河期,自己能做什么呢?

凝视着这片芦苇荡,施奕文心叹一声,然后在心底自言自语道。

“这良种培育和化肥总归还是要抓紧啊。”

沉吟片刻,施奕文又想到了空间超市里售卖的土豆。那些土豆都是生长期只有六十多天的荷兰土豆,也许……等到棉花收获之后,还能再种一季土豆。

只不过超市卖的土豆也太少了点……

得,还是先育种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