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69章 石印(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银票不抽成!

随用随换、凭票即兑。

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万历七年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新鲜的,那个瞧着一身富人打扮的客官,自然也就由钱磊接待了。

不过对于朱翊钧而言,当他看着那个人换了五十两银票的时候,显得分外的高兴,似乎就像是他自己做成了那笔生意一般。

“致远,你还别说,这银票用着倒是挺方便的。”

朱翊钧满面笑靥的对施奕文说道。

“要不是因为商铺不认这个,我都不愿意成天换来换去的,麻烦。”

听着皇帝的话,施奕文笑道。

“等习惯了就好,等往后,肯定会有习惯用银票的。”

因为时间不早了,出来两个多时辰的朱翊钧,也没长呆在离开银行的时候,他特意看了一眼那辆马车,又看了看银行,然后对施奕文说道。

“这马车倒是挺快的,致远回头,你在这里留一辆备着,我出来玩的时候方便些。”

对此,施奕文当然没有拒绝,反倒是钱磊瞧着那少年离开时,随口问道。

“公子,那是谁啊,谱倒是挺大的。”

他是故意问的,瞧着那人虽然说年少,可气质却与普通人不同。

“等回头,车放在你这,他来了,让车夫送他就行。”

施奕文并没有解答他的疑惑,随后又岔开话题问道。

“最近银行的生意怎么样?”

“银行的生意还成,现在存在银行的款子已经破十万了,我估计今年到年底,咱们这的存款能达到一百万两上下,贷出去倒也不愁,这阵子我已经谈妥了几家,一成六的利息……”

听着钱磊的禀报,施奕文只是微微点着头,随后又问道。

“来的路上,我在南城那边看到新开了一个银行?”

钱磊如实的回答道。

“对,公子,上次我不是和您禀报,要开几家分行吗?现在,咱们银行最大的进项是承兑马车行的铜钱,每天往少了说几十万钱,多了上百万钱,要把这些钱全都换出去,非得开新行不可,我寻思着在南北两城包括城外开16家分行,哦,我还准备在张家湾开一家。”

“张家湾?”

施奕文不解的看着钱磊。

“公子,那天公子曾与在下说过银行要“通兑天下”,这银行只开支京城是绝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但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所以在下寻思着,先在张家湾开设分行,公子别瞧张家湾与京城不过只有区区几十里,可那里过往客商云集,商贩携款少则数千多则十数万,既有现银也有会票,也正因如此,张家湾往京城的官道上,时常有匪盗出没,我寻思着,咱们要是在那里开设分行,兑换银票,必定可以从中获利……”

听着钱磊的解释,施奕文微微点头说道。

“获利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习惯!只要他们习惯了用银票,利润丰厚将会超过你我所能料想。”

相到先前与皇帝说的那句“习惯”就好,施奕文考虑了一会,然后说道。

“这样,今年暂时不考虑其它地方,先在临清、扬州还有南京,先在这几个地方开设分行,争取先让咱们的银票变成会票,在这些城市之间流通,这几个地方都是沿运河最大的商埠,先让他们习惯远程携带银票的方便,慢慢的再养成用银票结算的习惯,不过,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做好银钱兑换,银票的关键是信用。”

对于银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没有了信用,所谓的银票就是一张擦腚纸,对此大明的百姓并不陌生,宝钞就是前车之鉴。

随后又和钱磊商量了一下开设分行的事情,回家的路上,想着银行要开设分行,推行银票,银票的问题自然摆到了施奕文的眼前。

“看来,是时候把石印机重新拾掇起来了,不能单靠空间里的那几台打印机。”

现在银行里的银票是打印机打印的,虽然制作的非常精美,但是A4纸并不是耐用,而且还有数量问题,毕竟空间里的纸是有限的,况且那些打印机和纸将来可以派上更多的用场。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南京时制造的那台石印机。从南京带来的那台石印机,其实也就是木框式印机,原本是想在南京开书坊印书印报的,甚至与皇帝间的关系,也是从抄书开始,抄书的目的是为了印书,只不过直到现在,书坊都没办起来,至于那台简易的石印机也一直搁在家里落灰。

“先把书坊办起来吧!”

想着这些天来宫里已经送来了上千卷书,仅仅只是收藏的话,恐怕就有些太过浪费了,是时候把那些书刻印出来了,当然还有报纸也要一并办了。

定下这个想法之后,施奕文就立即着手办起了书坊,虽然京城的出版业远无法与南京等地相比,而且又有司礼监官办书坊在那,让令书坊和私家刻书者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在白纸坊一带仍然有不成规模的书坊。

也正因如此,施奕文选择了把书坊建在白纸坊,不过在工厂按图纸制造着印书的手摇石印机的同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释,需要雇工、需要请人,当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我这间印坊与其它的印坊不同,它不需要雕版,而是通过转写的方式制版……”

面对书坊新雇佣的掌柜孙逢山,施奕文拿出一张纸对他解释道。

“所谓的转写就是将字或者画写在转写纸上面上,然后转印到石版上。在转写纸上写字不满意可以重来,没有毁版的顾虑。转写技法制出画是正的,不必翻转。不过,由于转写过程需要经过压印,转写纸上的图像不能精确地转移到版上,不如直绘法清晰,但是它胜在快捷……”

看着桌上那张纸,在书坊中干了半辈子,也算是精通印书的孙逢山诧异道。

“东家,用,这张纸就能制版?这……这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既然是转写纸,自然也就有它不一样的地方……”

施奕文有些得意的说道。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在京城书坊里找到一批擅长写馆阁体的字匠,毕竟,将来咱们的书,都是要“写”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